“什么大厂,还不是进车间” —— 该怎么和家里人解释呢?
前段时间在网上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帖子,让我这个小镇做题家,读完之后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帖子是这样说的:
当时看完这段内容,心里想着,这不就是我吗?
临近毕业,妈妈总是问我:“工作找好了吗?”
“找好了,在北京一家大厂上班。”
“是考的吗?”
“差不多吧。”
妈妈沉默了一会儿,又追问:“那工资怎么样?不会被骗吧?”
“还行,勉强能养活自己,倒不会被骗。”
我妈妈也是这样认为的,她的世界里,根本没有什么 “大厂” 的概念,也不知道现在满大街的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更不知道她儿子拿下了这几个大厂的 Offer 是多么不容易。
还有,亲戚们知道我在北京上班了,都挺好奇我在北京的工资是多少,有没有 “达到他们的预期”。
每当谈论到这个问题,
我都笑笑不答,就回绝了一句:“就是去打工的,一个月就挣个生活费”。
没必要跟爸爸妈妈解释,更没必要去给亲戚们论证你的工作是什么样的,你一个月能挣多少钱。
因为我知道作为农民的爸爸妈咪认知水平就是:“公务员、教师、医生....”
其余的行业都是 “不务正业”,都是非常劳累的 “体力活”,说到 “厂” 字,自然会联想到她曾经在某车间流水线上工作的那个厂。
说到互联网 IT 行业,她可能会联想到给别人修电脑,装 Wifi 路由器的。
要说到你是软件开发工程师?那更是一概不通了。
但不管爸爸妈咪怎么样,我都不怪他们。因为我就是踩着他们的肩膀,去接触到了他们都没有见过的世界。我知道他们爱我,那就够了。
每一个爸妈都很了不起,他们可能只拿着一月几千的工资,却能支撑起这一整个家庭,这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至于工作嘛,他们确实也帮不了我什么。等到真正工作了,稳定的每个月给爸妈打点零花钱,他们自会清楚,自然不会担心了~
其实,这又何尝不是我等千千万万小镇做题家的烦恼呢?费劲千辛万苦,做了千百道题。终于,你到了一个镇里人从没有见过的世界,体验了不同于镇上的生活。
有一天,当镇上的人看到你,你尝试跟他们解释这镇外千奇百怪的生活,车水马龙的人生。
可他们并不能理解,甚至用着那一味的 “人生经验” 和那比你多吃的 “盐巴” 来笑话嘲讽你。
你无奈、抓狂,气恼,更想要向他们证明了。
“我可是做题家,不是你们想的那样的!”
可是,这并不能改变小镇做题家的境遇,生活并不是考试,这些质疑和不理解也不是一个选择题,人生中的很多事情并不是非黑即白。正如羊神当初讲的:
考试中的很多思考方式,恰恰是与人生的算法相违背。考试追求的是在单位时间内作对更多题,但人生追求的是在不确定的生命时间内不犯错,因为有的错误会断送终生。考试追求的是用更短的时间做出正确答案,但人生追求的是在变化的时间段里不断调整自己的人生选择、得出不同的答案。考试追求的是简介优雅的作答,但人生呢,追求的恰是丰富多元的尝试。
所以啊,管镇上的人说什么 “读了这么多年的书,还不是一个小工”,不必理会,不必证明,时间自会证明你想要证明的一切。好了,写到这里,用 LOL 瑟提的一句台词收个尾吧:—— “爱你,老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