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与他那平凡的一生
高考结束,他上了一所很一般的大学。
在大学里,他取得了很一般的成绩。
闲暇之余,他谈了一场很一般的恋爱。
大四那年,研究生考试落榜,他找到了一份很一般的工作。
和大多数人一样,他与那个很一般的女朋友平平无奇地分手了。
人们总说:阶级固化了,社会红利消失了。
他听得似懂非懂,但空气中弥漫的焦虑,还是让他心头掠过一丝慌张。
月薪三千,除去房租,刚好够日常开销。
老板拍着他的肩膀说:年轻人,就是要奋斗。
于是,他和周围人一样,为老板996。
春节回家,父母端详着他,说他瘦了。
他们劝他回老家县城,找份安稳工作,再把婚结了。
他还年轻,心里憋着一股不信邪的劲儿,执意要在大城市闯出个未来。
后来,他悲哀地发现,凭那点收入,工作一辈子也买不起这座城市里的一套房。
他仿佛永远是这座城市光鲜亮丽幕布下,一个无家可归的孤魂野鬼。
他想,这城市里大概藏着许多像他一样的人吧?像扑火的飞蛾,只为追逐那一点遥不可及的光亮,却把自己扑得支离破碎。
又过了几年,大学的日子仿佛成了久远前的一场旧梦,模糊不清。
终于有一天,公司来了新人,老板让他做入职培训。
看着台下那些朝气蓬勃、对未来充满无限憧憬的笑脸,他恍惚间看到了曾经的自己。他默默在心里感叹:年轻,真好。
那一年,母亲打来电话,声音带着哭腔:父亲散步跌倒了。
他心急火燎地赶回老家。病床上,父亲吊着一只胳膊,冲他抱歉地笑了笑。他这才猛然惊觉,岁月的风霜早已染白了父亲的双鬓。记忆里那个能轻松将他举过头顶看舞狮子的年轻父亲,仿佛只是昨日,转眼间竟已如此苍老。一股酸涩猛地涌上鼻尖,视线瞬间模糊。
那一刻,他决定听从父母的话,回家乡找一份踏实的工作。
离职那晚,同事们为他送行。酒杯碰撞,叮当作响,在喧嚣中,他仿佛听见了无数个年轻梦想碎裂的清脆回音。一群人在KTV嘶吼到深夜,最后还是一个接一个地散去,像潮水退去后沙滩上的泡沫。
他一个人,提着一瓶啤酒,爬上了那座城市的最高处。
四周漆黑如墨,没有一盏灯为他而亮。只有远方,车流汇成光的河流,漫天的灯火将天际烧成一片熔金般的赤红。摩天大楼里灯火通明,霓虹闪烁,编织着梦幻迷离的色彩。这无边的繁华,他知道,从不属于他,也不属于他们这一类人。
这座城市,有时更像一头沉默的巨兽,无声地吞噬着无数涌来的梦想,咀嚼一番,再冷冷地吐出残渣,宣告:你,不属于这里。
是啊,谁能否认它的璀璨?它永远灯红酒绿,生生不息,纸醉金迷,像一场永不散场的盛宴。而这场盛宴,永远有人满怀期待地涌入,也有人黯然神伤地离场。
他要离开了。从此,这座城市又少了一个漂泊的旅人,一个无根的游魂。
真奇怪,明明只是一个转身,他却觉得有什么重要的东西被永远地遗落在了这里——那些曾炽热的梦想,那少年无畏的轻狂,似乎都融入了这片钢筋水泥的森林,带不走了。
他终于认了命,回到了久违的家乡。
接下来,按部就班:进单位,相亲。
和一个加起来见面不足十次的女子结了婚。提着奶茶在楼下痴等的年纪早已远去,如今的他,是带着些许油腻感的中年男人,生活里充斥着柴米油盐的算计。对方的家庭条件、父母有无退休金,成了比“心动”更实际的考量。
那个初夏的十八岁少年,心动的理由仅仅是放学路上的一次惊鸿一瞥,会激动地拍打兄弟的肩膀:“快看!那个长头发的女生,好漂亮啊!”
日子如流水,平淡无波,不偏不倚地向前淌着。
他也有了孩子,孩子上了小学。
一天,孩子放学回来,叽叽喳喳地说老师问大家的梦想是什么。
他笑着问:“那你的梦想是什么呀?”
孩子眼睛亮晶晶的,大声说:“我长大了要去大城市,当一个很有名的科学家!”
太像了。这稚气的宣言,简直和当年的他一模一样,或许所有孩子都曾有过这样的豪言壮语。他心头微微一颤,想起了自己的年少,想起了那些早已蒙尘、被遗弃在遥远角落的梦想。
许多年后,雄心壮志终被磨平,他们不再年轻。只能在午夜梦回时,一遍遍重温那些滚烫的热血,醒来后,眼角或许还带着未干的泪痕,却不得不继续为生活奔忙。
原来,他也曾是个满怀憧憬的少年。
后记:
故事自然是虚构的,带着些理想化的色彩,细节未必全然真实。
那年十七岁的我,正读高三。最喜欢的事,是趴在教室窗口看日落。小王子一天能看几百次日落,而我只愿慢慢悠悠,度过一个又一个宁静的黄昏。
从窗口望出去,视野能延伸到远处热闹的城镇。十字路口熙熙攘攘,奔跑抢饭的学生,偷偷牵着手的小情侣。夕阳的金辉笼罩万物,世界变得温柔祥和,像一幅古典的印象派画作。归巢的鸟群,下班的白领,收摊的小贩…夕阳的光穿过窗帘缝隙,溜进教室,将半边空间染成温暖的火红,金色仿佛盛满了整个空间。
毕竟是十七岁,脑子里奔腾着无数天马行空的想法。幻想着有一天能闪闪发光地出现在喜欢的女孩面前,像星辰般璀璨;憧憬着环游世界,去看喜马拉雅的雪、夏威夷的浪、富士山的樱;好奇未来会成为怎样的人,会遇见怎样的人,经历哪些奇遇,抵达怎样的远方。
也时常听到人们谈论高耸的房价、消失的“红利”、膨胀的泡沫。我似懂非懂,却隐隐感到一种不安:似乎在我们本该肆意做梦的年华,一些沉重的东西已然汹涌而至。一种难以名状的焦虑在社会上弥漫,侵扰着每一个人。
年少时,谁不曾幻想自己是英雄?梦想着某天能光芒万丈,从天而降,拯救世界。
然而,我们慢慢长大,终有一天会看清:世界并非想象中那般模样,有时甚至显得冷酷。对许多人而言,“活着”本身就已耗尽全力。原来自己只是个普通人,终将过普通人的生活,接受平凡的一生。
有人不甘心,奋起反抗命运。少数人成功了,更多人失败了,有的接受现实归于平淡,有的就此沉沦。但大多数人,就像故事里的他一样,顺从地跟着生活的轨迹蹒跚前行:结婚,生子,赡养父母,抚育后代,循环往复。
所以,00后们在忧虑什么呢?
是买不起的房,看不起的病,还是担忧下一代的教育环境?
这些或许都只是表象。
我们真正忧虑的,深植于心底的恐惧……其实是最终要面对那个“平凡的自己”。
毕竟,00后们正当年轻,热血未凉,激情尚存,笃信自己能改变世界。
然而,“接受平凡”——承认自己并非世界的中心,只是亿万普通人中的一个——这个刻在生命底层的课题,终究是我们每一个人,无论早晚,都必须给出自己答案的终极拷问。
#牛客创作赏金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