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停止对“学生思维”的污名化

不知从何时起,“学生思维”仿佛成了一个贬义词,被贴上了诸如“应届生特有的清澈愚蠢”“不懂人情世故”“向上管理能力差”“过度天真、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等标签。似乎在有些人眼中,初入职场的新人秉持着真诚、努力、友善等品质,竟成了一种过错。

在现实职场中,传说中的“老人带新人”往往并不存在,新人只能在摸爬滚打中独自摸索前行;向同事袒露的真心,可能转头就被传得人尽皆知;即便满怀善意、努力工作,换来的可能也只是被随意使唤甚至霸凌;多劳却未必多得,工作成果常常石沉大海,毫无反馈与认可;不参与一些“小圈子”的人情往来,就可能被孤立、被质疑交流能力。但这些真的是新人的问题吗?

那些所谓的“学生思维误区”,究竟何错之有?实际上,是一些不良的职场环境,让一些心理扭曲、格局狭隘之人聚集在一起,他们用手中那点可怜的权力和利益,折磨着新人,扭曲着他们原本积极向上的心。就像后宫文中黑化的主角,当被环境逼迫着同流合污,是否也会痛恨曾经那个单纯的自己?

新人初入社会,难免有不足之处,适当的提点固然必要,但更多的情况是,他们被恶劣的环境和不良的体制所同化,开始厌弃曾经天真无邪、充满理想的自己。然而,成长与成熟,绝不应该通过恶意的打压和伤害来实现。以毒攻毒式的“催熟”,只会让伤害像病毒一样代代相传。

我们所期盼的,不过是一个充满友善、没有勾心斗角和血泪的职场环境,一个“学生思维”不被无端指责、渴望成长的新人不被肆意打压的空间。这样的地方或许稀少,但至少,我能保证自己绝不做“撕伞者”,而要成为为新人“撑伞”、值得他们信赖的前辈,让这份温暖与善意,从自己开始传递。

全部评论
我理解的反面的“学生思维”,应该指的是乖学生的“完美主义,我要偷偷努力,然后惊艳所有人”思维,不懂阶段性汇报
3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01-06 23:05 陕西
支持你哥们
点赞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02-07 18:57 辽宁
言辞恳切,富有见地。
点赞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01-23 15:30 上海

相关推荐

不愿透露姓名的神秘牛友
06-18 18:46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头像
06-20 15:18
已编辑
牛客创作者运营
成年后来北京马上就两年了,最近的感官转变还是挺大的,其实北京挺适合生活的。刚来北京的时候,觉得每个人都行色匆匆,快步奔走无法停留,感慨北京可真激励人啊,我也要努力融入这里,实习卷起来,加班到凌晨一点,公司免费打车,能和大佬们同时下班也成了我能吹嘘的一部分!因为在老家的时候从小到大都没有自己的房间,来到北京租了第一个只属于我自己的房间,哪怕是合租,哪怕房子非常小、哪怕屋子特别潮、哪怕房间在一楼每天早上都很吵!但现在想想那其实是我心灵成长起来的地方。大城市是我们的庇护所,是啊,谁小时候不想来北京呢!北京足够大,大到可以任意去往另一个区,发现生活在别处的新鲜感;北京足够包容,一个人可以隐藏在任何角落,不必担心人生有那么多观众;北京足够年轻,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用在乎其他人的眼光,活出自己的人生姿态;北京足够多元,它接受着任何一种形态,人来人往,川流在彼此的平行线上,然后折叠成任意平面,构成我们的生活;北京允许每个人奇形怪状、五颜六色,你可以用任何姿态找到自己的生活节奏,拓展生活半径,发现能量来源;北京的公园很多,有历史厚重的,也有平静日常的。一个人在公园走走停停很治愈,看奔跑着放风筝的孩子,看广场上驻唱的歌手,或者,什么也不干,只看鸽子起飞的瞬间,也足够舒服。我喜欢隐藏在大城市里,结交有共同爱好的朋友,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儿而不被束缚。我享受在绝对不自由中的相对自由,纵使一个人走了很远的路,可也慢慢变成更好的自己了!愿你我在北京终会找到自己的生活。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评论
5
4
分享

创作者周榜

更多
牛客网
牛客网在线编程
牛客网题解
牛客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