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停止对“学生思维”的污名化
不知从何时起,“学生思维”仿佛成了一个贬义词,被贴上了诸如“应届生特有的清澈愚蠢”“不懂人情世故”“向上管理能力差”“过度天真、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等标签。似乎在有些人眼中,初入职场的新人秉持着真诚、努力、友善等品质,竟成了一种过错。
在现实职场中,传说中的“老人带新人”往往并不存在,新人只能在摸爬滚打中独自摸索前行;向同事袒露的真心,可能转头就被传得人尽皆知;即便满怀善意、努力工作,换来的可能也只是被随意使唤甚至霸凌;多劳却未必多得,工作成果常常石沉大海,毫无反馈与认可;不参与一些“小圈子”的人情往来,就可能被孤立、被质疑交流能力。但这些真的是新人的问题吗?
那些所谓的“学生思维误区”,究竟何错之有?实际上,是一些不良的职场环境,让一些心理扭曲、格局狭隘之人聚集在一起,他们用手中那点可怜的权力和利益,折磨着新人,扭曲着他们原本积极向上的心。就像后宫文中黑化的主角,当被环境逼迫着同流合污,是否也会痛恨曾经那个单纯的自己?
新人初入社会,难免有不足之处,适当的提点固然必要,但更多的情况是,他们被恶劣的环境和不良的体制所同化,开始厌弃曾经天真无邪、充满理想的自己。然而,成长与成熟,绝不应该通过恶意的打压和伤害来实现。以毒攻毒式的“催熟”,只会让伤害像病毒一样代代相传。
我们所期盼的,不过是一个充满友善、没有勾心斗角和血泪的职场环境,一个“学生思维”不被无端指责、渴望成长的新人不被肆意打压的空间。这样的地方或许稀少,但至少,我能保证自己绝不做“撕伞者”,而要成为为新人“撑伞”、值得他们信赖的前辈,让这份温暖与善意,从自己开始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