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工作的这几年
我是学微电子出来的,但微电子这个行业要求高,我当年秋招一直没找下对口的工作,拿到的都是工艺方面的岗位,由于自己不想从事工艺,就拒offer了,一直浑浑噩噩的直到春招,意识到估计是找不下我想要的了,然后就退而求其次,找了份EE的工作
EE我只从事了很短的时间,那个时候就好奇,我们通常把软件烧录到芯片里面,那软件又是怎么弄的,那个时候我已经知道有很多的编程语言,有C,C++,java等,说实话,当时就开始抽空学习者三门语言了,那个时候之所以学习这三门语言其实没有任何理由,也没有任何规划,只是单纯的觉得学的多一点总归是好的。
我是先学c的,然后就转软件了,这一路可折腾了,这是转了两个弯,从IC----->EE----->软件,第一个弯还好,毕业找的工作就直接到EE了,第二个弯就大了,转到软件之后,发现软件比我想的更庞大,更复杂,一个有软件系统的设置,那都是好多个不同方向的,不同岗位的人共同完成的,这个时候我就是顶着压力,一步一步完成领导安排给我的活,不懂的要么自己私下学习,要么就是查资料,要么就是请教别人,硬是熬过了适应阶段,这个时候我就安排部署我的软件职业规划了。
现在回想起来,我当初只学c就可以了,后来工作几年后就意识到该做规划,不然东弄一点,西弄一点,最后啥都不精通,这个时候是有点明白职场和技术了,就开始规划了我的软件技术栈路径:裸板开发---->rtos系统---->驱动开发----->系统层面的开发
我上面的技术栈路径,也导致了一个弊端,行业规划就有点乱了,毕竟这两类导致从事了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岗位,换,裸板开发和rtos系统是第一类,驱动开发和系统层面的开发是第二类
第一类:
这一类就我把他称为小系统开发,不能一直做裸板开发,毕竟市场越来越卷,提高竞争力,就学习了rtos,有些公司只有裸板开发,有些是只有rtos上的业务,有些是两者都有,可以根据这一类来做一个从事行业的规划
第二类:
第一类里面我个人觉得学的差不多了,就继续卷,就开始学习了在大系统上的驱动开发,但为了提高自身竞争力,现在开始研究系统层面的东西,比如写过驱动的应该知道platform,那这个总线怎么回事,其他总线又是怎么回事,内存是怎么申请的,怎么释放的,系统是怎么起来的,怎么升级的
希望我的路径和教训能帮助到一些牛友吧
#职场经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