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节实习复盘,希望对大伙有帮助
沟通,沟通,还是tmd沟通
背景
二月入职,六月底走。组别应该算是比较核心,但过年前很多人跑去电商了,整体上很缺人,主要干的活是给头抖西运营写平台(或工具),有很多技术沉淀,例如cms、flow、接口转发等
离职原因:
-
不喜欢北京
-
实习时间足够了,做的事情也不错,回来总结一下实习
-
快秋招了,回来躺平一下,思考一下自己以后要干什么
-
想一想技术和业务的区别是啥
活太多,排不过来怎么办
核心原则是不倒排
-
需求排期会明确你的排期,说明手头上有哪些活,可能要干到什么时候
-
和mentor或者派活的人沟通,表明自己的困扰
-
让产品帮你排优先级
脸皮要厚,多沟通,不仅要和组内RD沟通,也要PM沟通
明白你做的事情收益是什么,排序咋样的,再来看值不值得做
排期的底气在哪
-
多写文档,把自己干的事情记录下来
-
需求拆分,映射到技术文档,再层层拆分,拆分到你同事能看懂你要怎么做的地步,然后对各个部分给出自己的排期
-
记录block的地方,你做了什么努力
做到上面三点,PM挑战你的排期时可以拉同事一起来看一下
xxx,帮忙一起看一下这个需求的排期,我分成了下面xxx个部分,分别多少多少天
产出体现在哪
与你代码写得多牛逼没关系,和你需求做得多快关系也不大,主要是下面的,当然也有可能weird一点的拿代码行数,commit来当绩效,注意观察
-
文档输出:技术方案、技术调研、技术需求带来的收益
-
做事情的具体收益,看数据大板和PM的周会报告
-
各种分享、布道、招了多少人才进来
做开源、写内网文章......这种东西,是不是产出可能得看老板
业务部门推技术
我在组里面的组别是技术小组,一开始是打算做稳定性建设和基础技术支持的,也就是说所谓的技术需求。
但实际的情况是拉新的需求缺人,我mentor把我推了过去,做完之后基本上属于这部份的需求都是我来接了,当然这也和我做了一下事情有关,例如输出了:现有xxxx系统的不足和改进想法。
是的,我当时还有转正的念头。
事实上后面重构的时候也把这部分带上了,不过重构得不算完全
业务部门推动技术是有一定阻力的
-
业务需要技术支持的时候,技术需求很容易推动,但这个推动的程度是刚好支持业务扩展
-
技术从数据上很难观测或者需要长期观测,也就是说你的绩效不够“明显”,或者说你的产出要打折扣的, 很有可能会被认为是“没必要”、“过度优化”
-
人力,如果你的组别是核心组别,你的业务应该是快速增长的,哪里还会有人力堆在技术呢?
推动技术的尝试方法
-
写好缺陷文档和简单的技术方案,写明白这个东西做完后能支持什么
-
和PM聊一聊现在有的问题,可能会有什么隐患
-
找找机会,看看有没有需求能带上这个技术需求
核心其实就是沟通好共同目标/利益。
你要明白你做这件事情是一定会占据人力的,在人力有限的情况下,要学会画饼,让这件事的收益足够大,最好是能做到“不这样做,过一两个月这个系统就要蹦了”
沟通合作的基本方法
目标是找到共同目标
推动一件事情,或者寻求支持,大概率对别人会是一种打扰
同组是容易推动的:大家做的事情基本上都是围绕自己组的okr,做的事情也会有所谓的绩效
然而跨部门大家的okr都不一样,在人力有限、无法产出绩效的情况下很难去推动
常见的共同目标:
-
平台使用率:提供方希望更多人接入,你也希望使用该平台解决一些事情
-
平台/工具迭代,提高用户满意度:你需要某个功能没支持或者说你哪里用得不爽想让他改,他们也需要一点事情做,显得是做事的
但这两点还是要看大的okr是否支持
Impact
impact和产出是有差别的。上面说的在业务部门推动技术迭代,这是impact(追求极致),去内网发文章这是impact(技术分享)。但这不一定符合产出,甚至可能是相悖的,你花时间去写文章,就会减少其他的工作时间。impact我认为是和文化价值观挂钩的,跟着价值观走就是提升impact的捷径,这里不仅仅指企业的价值观,还有一些大家认同的价值观,例如开源分享
或许可以抽象为,什么东西是你做了,别人没做,并且帮助到了别人,或者说别人依赖你做的
避免被PUA/干的事情不好玩
需要思考下面两个问题
-
你是怎么进来的
-
你为什么来这里
你的能力正常来说是OK的
你经历了多轮的面试,这些面试在大厂里面有一套成熟的方法论,面试官也是经过培训的。只面一次,那有可能看走眼,但如果是多次面试还让你通过了
be confident,你的现有能力/学习能力已经被认可了
你已经通过他们的考验了,你不行是招人事故。如果你觉得你能力不足,保持沟通,这不是你的问题,不要觉得不好意思,有不会的就问,mentor不理你就问别人,如果组里的人都没人理你,恭喜排雷。当然我本人的组氛围是非常好的,但是有听说一些组的氛围很不好
来这里的目的
镀金,
大厂title能帮助通过简历关,面试官对你的印象也会好一点
底层逻辑:
-
你已经被校验过了
-
你有过大厂工作的经历,上手会更顺畅
成长,
成长对于个人来说应该是首要目标,不要被需求拖累,要么就追求极致,从需求中来,推动需求,挖掘现有系统的不足;要么就快速做完,利用剩余时间提升自己,对得起工资就行;要么就搞点好玩的,这个有点抽象,类似于做实验
成长我觉得主要是下面三个方面
-
视野的成长,这个很重要,理解你做的事情影响的面有多大,用户是怎样的,业内规范的流程是怎样的,你自己是怎样的,拔高自己的预期
-
技术的成长,在离职的前几天发现内网有很多很好的技术分享,外网和内网的差距就是在沙里淘金和金子里面选个大点的。其次是做的事情用的技术,你存储的数据量会很大,你需要考虑qps,你需要考虑风控,你需要考虑兜底
-
软素质的成长,沟通、脸皮、对业务和技术的理解
核心是:多看,多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