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招入职三个月后,我累了。是那种很深的疲惫......
入职半年以来,我个人的感受像是做了过山车,经历了一系列关于自我发展、自我思考的调整。现在基本想明白了,有一些所感所悟,愿意分享大家。
我2022年1月入职。刚入职的我感觉特别好,整个人是期待的、精神的、有冲劲的。坦诚来说,公司是我一直梦想的公司;事业群也被分到了一个很有前景的事业群;部门也是我想要的全球化部门,岗位是我从本科大二就开始致力于研究的人力资源岗位,并且还是支持业务类的,是我喜欢的。那时候一切看起来都很圆满、或者幸运吧,我也没有理由不珍惜和感激,想好好努力来还愿。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部门的leader、mentor及其同事都是有丰富海外背景的伙伴,非常开放和包容,一上来就把一些项目给我lead来做,说没事,你尝试下,搞砸了也不要紧。一个刚毕业的学生,拿着十几万的经费就开始“肆无忌惮”的对接供应商、独立谈合作、组织资源、策划项目、筹备落地。我又兴奋、又紧张,全身心投入到了策划和落地部署中,一冲就是三个月,几乎每天我都在工作,十分疲惫,但也十分开心。刚入职那三个月,怎么说呢,我逢人都说,我感觉我很好,我很喜欢我的工作,我觉得太有意思了。
但三个月后,我累了。是那种很深的疲惫。
在我忙了三个月之后,在三月底的时候,我逐渐感觉愈发得疲惫,虽然精神、身体都也不错,只是觉得不想工作。“推不动、没意思、好累”成为了我的口头禅。或许吧,人都是有累的时候。但那时我真的好累,累到不想好好睡觉、不想好好出去玩、不想好好上班、什么也不想好好做。
就这样没有目的的消沉了一个周、度过了一个糟糕的清明假期之后,我感受到。到了一个清算的时候了。“清算”,这个词我用的很重,但我现在来看,这个词确实正确,它不是一场情绪扰乱,也不是一次常规反思或者调整。出去放松、或者找找朋友说话、或者去玩一些刺激的,这都解决不了的。它代表着我有很多事情没想明白,需要自己跟自己对话,自己去撕开自己的伤口,看看到底哪里再疼、如何生长变得更强。
我做了几个动作:
1- 调整微信好友圈,删了2000个人——"一切烦恼都是人际关系的烦恼"
这一点我觉得我很棒,因为我之前是从来不敢删人的,总是犹犹豫豫、或者抱有期待,但这次我用整个四月,删了2000个人,wx好友数从之前的2400左右,减少到500±。我删掉了一切不会带给我正向价值、没有提供价值的人,只留下了那些很好的朋友、同事、令我仰慕钦佩的人。
2- 努力思考“工作”与“生活”的关系
我去找前辈请教、和朋友交流,努力在思考如何“分割”、“平衡”工作与生活。
其实在很多次的交流和讨教之后,我才发现,我之前对工作和生活完全没有分割的意识,所以这会慢慢杀死我。在前辈们的指导下,我开始做有意识的进行隔离,这是一门学门,很难,三个月过去了,我还在努力的调整中,但是我现在方向明晰。
3- 阅读以内修,内修以自求
在我之前实习的时候,每晚回到家都会感觉压抑和疲惫,然后像是被控制似的刷刷手机、无意义玩弄下游戏,然后睡去。虽然知道不对,但是无可奈何、懒得改变。
但是在我失去阅读之后、当这部分本来该阅读的时间被工作或者无意义的度日填压之后,我感觉内心十分空虚,以至于迷惘有加,于是我又花了一个月,逼着自己晚上阅读,把自己之前想看的书都捡起来。一开始好痛苦,度不进去、写不下去,好想刷刷手机、看看无脑视频,“这书写的什么玩意,滚蛋吧! 坐着好累,能不能躺着”是我的状态。
痛苦就痛苦那21天,到了五月中旬,我终于重拾读书的习惯了,每天不读点东西很难受、会感觉空洞。读书,成为了我一个静心的方式。
当然,也有很多朋友让我练习冥想,也是有一些用处,但可能我悟到的比较浅显,我觉得目前还是阅读能更加让我静心、睿智。当阅读之后,我发现我对自己可以有更深刻的东西,对自己的认识也会比之前更清晰一些。
四月份是我开始调整最难受的时候,你晓得,你想明白一些比较难,但是想落地更难。那时也没有什么伙伴啦,所以我就自己一个人在“炼丹炉”里面锻炼。在我很低谷的时候出现了一位女孩,有她的陪伴我很开心且受鼓舞,虽然最后她因为一些其他缘故还是选择不与我一起继续前行,但是还是感谢她的出现,陪我一起走过了一小段我困难的时光。
我也翘掉了四月的封培,确实最主要的原因是我那时候项目要上线,我第一次做,还是想好好跟一下,怕有问题;但还有四成的原因是那时候我不想见人,我没有力气面对一个新的环境和一群不同的、崭新的伙伴。我觉得我会给大家带来负向价值、我觉得不会有人喜欢那时候的我。
现在回头来看,当时的决定是正确的,现在我的项目运营良好;我也想清楚了准备更好的去工作和生活了~。
现在六月有半,我感觉一切良好,我慢慢梳理出来了一些规划、今年想实现的一些东西,想很用心的工作、也有情调的生活。五月比四月好了不少,六月比五月也强了很多,希望我的七月会更好吧!
希望大家都能更努力地走出低谷,在不断地螺旋式盘旋中不断进步。
冲锋!
BR/harve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