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我双非毕业,可以进大厂吗?
最近很多学弟学妹还有朋友问我:
“我是双非毕业,可以去大厂做产品经理吗?”
“我是专科毕业,怎样才能去大厂啊?”
“我一直在创业公司,感觉离大厂好远啊……”
今天我来告诉大家,可以的!我来讲一个关于我的好朋友轩轩的故事。
轩轩16年从一个双非院校毕业,经历了一线大厂A厂,电商独角兽B厂,知名互联网公司C厂,以及目前的西二旗大厂D厂四家公司。
前言
一、一场面试
二、转岗面试
三、第一次产品面试
四、第一次离职
五、独角兽B厂
六、第一次策略产品面试
七、三次部门被裁
八、重回大厂
结语
前言
轩轩是我的死党,出生在北方的一个县城,从小成绩较好,中考全市名列前茅。县城的高中将班级分为“小班”,“实验班”,“普通班”,轩轩在“小班”,但他后来病了一年,无法学习,高考后去了一个很普通的双非学校。感叹人生总是起起伏伏,很多境遇意想不到,那时他觉得未来艰难。
大学四年中,轩轩一直忙于社团,大四也没有参加实习。那时的他对未来没有概念,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也不知道要去哪里,更不知道大厂和小公司这些,对未来完全没有规划。只是因为想去南方看看,就和他大学的同学去了南方。
他后来告诉我,在毕业前夕,他们大学的老师告诉他们:选工作要看三个方面,分别是“兴趣”“擅长”“发展”。很巧的是,我后来A厂的老板也在一次演讲中说了完全一样的三个词。
后来,轩轩去了南方,在那边没有亲人死党,去之前提前在网上租好了一个在城中村的房子。6月底他和同学到了目的城市,那里非常湿热。之后他便开始投简历,当时不知道简历怎么写,就在智联招聘上用现成的模板,制作好了下载下来,投出去。现在我看他那时写的简历,嘲笑他那时的模板好简陋,哈哈哈。轩轩说那时他投了很多公司,但都没有消息。后来一个互联网一线大厂,A公司广州分公司在招运营,他投了简历,几天后收到了面试邀请。
轩轩说去面试的那天,赶上南方的梅雨季,下了很大的雨,他坐了一个小时的地铁,去到面试现场。第一场面试是群面,让他们很多人做自我介绍,分两批,一面过后,候选人只剩下一半。二面是经理面,问他们对公司的一些了解,以及一些专业的问题,因为轩轩之前就对A厂有不少了解,所以当时他表现很好,二面结束,只剩下了他和另一位候选人。最后是HR的三面,他们两个都顺利通过,成了同事。
对于这场面试,轩轩总结了他能通过的原因:
第一是因为他是应届生;
第二是因为他对A厂有了解,所以后来每到面试前,他都会了解对方公司的情况和业务;
第三是因为他是理工科毕业,学习A厂所需专业知识比较快。
也就是说,人要善用自己的优势,面试前也要了解应聘的公司。
二、转岗面试
进去后,公司对新人进行了3周的培训,每天都会有笔试,最终还有两项考核,只有考核通过,才能留下。轩轩说那段日子他每晚睡3个小时,学习公司的专业知识。在培训结束的时候,他获得了第二名的成绩。刚好那时另一个部门招另一个方向的产品运营,可以内部转岗,他很感兴趣。
轩轩觉得自己是学计算机的,在对产品的理解上有一些优势,就果断报了名。那场面试由一位高级经理进行,轩轩是第一个去的,她看了看轩轩过去一个月的表现,对轩轩印象很好。满脸笑容,问轩轩为什么觉得自己适合这个运营的岗位。轩轩说了三点:第一点是自己学习能力强,用之前的考核成绩证明。第二点是他是学计算机的,对互联网产品熟悉一些。第三他说自己比较热心,喜欢团队协作,同时替几位同事问了下对于岗位的疑问。面试官特别开心,说轩轩很积极。一周后,轩轩以面试评分第一名的成绩,转岗通过了。
对于这场面试,他进行了总结:
第一,无论在什么岗位,都不要停止学习,都要认真努力。
第二,如果自己有能力,可以主动承担一些。
第三,学会感恩。
轩轩顺利去到了新的部门,向高级经理汇报,他说他的的经理是位平易近人的女领导。在工作中,她看到轩轩比较勤奋认真,办公软件能力以及文案能力比较强,所以安排他做运营知识库,数据分析周报。他们大部门每个月都有一些考评,他每次的综合成绩都是第一,所以经理安排他为其他同事讲解相关业务和产品知识。再后来,在A厂年度春季晋级考核中,轩轩在全分公司一线员工中,获得笔试与答辩均为第一名的成绩,晋级成功。他的经理非常高兴,也会教轩轩工作中的方法以及如何工作,那段时间轩轩从一个懵懂的毕业生变得开始适应社会工作。
轩轩说当时的工作相对轻松,但他依然不知道自己喜欢的方向,他的同学也因为工作调动去了其他城区。在那个城市他一个人独处异乡,没有亲人朋友,湿热的环境让他很不适应。他偶然看到《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公众号的一篇文章,加上之前他的领导和一位男同事都说他适合做产品经理,于是他开始对产品经理这个岗位产生了兴趣。那时他会研究一些app,兴奋的不能入睡,他希望自己能做产品经理。
三、第一次产品面试
后来有个机会,A厂北京总部某产品部在招产品经理。经过推荐轩轩获得了一个面试机会。在面试前他认真的看了招聘信息上的岗位介绍,以及需要懂的知识。
这个岗位要求:
懂得搜索引擎的基本原理,对搜索引擎有一定的了解。
有产品经理的基本素养,会做需求分析,竞品分析。
会做简单的数据分析,提出产品优化方案。
于是他根据JD上的要求,一个个关键词在百度上查询“搜索引擎百度百科”“搜索引擎基本原理”“数据分析”“产品经理基本素养”“产品经理方法论”“爬虫工作原理”等。
那时时间紧张,轩轩只有一天时间准备,他便把看到的词条中认为有用的知识,剪切到word中,再一个字一个字的看,背下来。放在手机里,去面试的地铁上也在看。一面二面的面试官是两位男同事,问了他几个问题,轩轩能记住的大概是这些方面:
1.简述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和组成。
2.说一下什么是超链分析。
3.说一下影响网站排名和展示的因素有哪些。
4.产品工作的基本流程,了不了解需求文档。
……
因为提前一天轩轩都有准备,所以一面二面通过了。最后的面试是往后要带轩轩的经理,经理是一位很有趣的男领导,感觉就像玩的很好地表哥一样,是位老员工,那时在A厂已经七八年了。他问了轩轩几个开放性的问题,来看轩轩的思维和反映。如:
1.搜索结果有很多噪音,请你提出两三个优化的建议。
2.如果让你搜索xxx,你认为搜索结果页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3.搜索结果受哪些因素影响,如何优化。
……
轩轩做了回答,经理比较满意,后来那场面试他过了,于是就去了A厂总部,第一次步入了产品经理这个职业。
对于这场面试,轩轩的总结:
1.要认真分析招聘要求上面所需的工作知识和技能。
2.要认真去准备,并要从岗位招聘的角度,去思考为什么需要这些技能,从而更好地理解工作内容。
3.要学会对知识做笔记。
四、第一次离职
18年5月下旬,大学就业办的老师在校友群,发了一家电商独角兽公司M厂的大数据产品经理招聘。我私下问了老师,老师说她和公司的总监是朋友,这位总监想培养个年轻人,做自己人,没有大数据经验没有关系,可以培养。他已经招聘了3个月,但是一直没有合适人选。
我听后决定去应聘,面试前依然根据JD的要求,看了很多大数据的东西,比如“什么是大数据”,“数据仓库”,“数据可视化”等等。面试那天,面试官问了我一些问题,看我过往工作认真,在大数据方面虽然白纸一张,但学习能力强,稳重踏实,充满坚定(后来老师告诉我面试官让我通过的原因),觉得可以培养,于是我的面试通过了。
我纠结再三,觉得如果不能直接做搜索/推荐策略,便先去做大数据,因为只有了解数据,才能对做策略有帮助。而且轩轩虽然进了大厂,但感觉自己像一颗螺丝钉,于是便决定出走A厂。
轩轩的朋友们都劝他,说进一线大厂不容易,别随便离开,学历不好,出来就回不去了。轩轩说那时其实他心里很难过,因为他很喜欢A厂,从毕业就在那里,特别有感情。但没办法,他说:有时候当我们能力还不够的时候,需要像企鹅一样沉潜,积蓄能量,曲线救国。踏踏实实,一步一步,而不是在什么都不会的情况下,想着天上掉馅饼,大厂offer砸中自己。
这里他做了总结,也就是双非进大厂的第一种方法:
1.可以先去大厂做一些非产品和技术的岗位。
2.认真工作,不断学习,广结人缘。
3.有积累后等待机会,通过转岗一步步到达自己想做的岗位。
五、独角兽B厂
离开A厂后,轩轩知道他得从头开始了,他说他经历了很多坎坷,直到现在。
轩轩住在北京西北六环的沙河地铁站,因为那里的房租便宜。但人超级多,早上7点30到9点,地铁站限流,常常从排队到上车需要30-40分钟。那时他每天上班往返通勤时间将近4个小时。每天站在像沙丁鱼罐头一样拥挤的地铁里,让他无法忍受。但他还是默默坚持着。养成了在地铁上用手机学习和阅读的习惯。在地铁上,轩轩看各种产品文章,看大数据产品可视化的书籍,看搜索引擎的书籍。想让自己快速成长。
在独角兽公司,前期刚去的视乎总监让轩轩做数据运营的工作,了解业务。那时的工作压力很大,第一是加班多,住得远,每天早上6点30 起床,晚上11点到家。第二是刚做大数据,什么都不懂,很吃力。跟研发和业务部门沟通也比较吃力,有时一个数据问题一天才可以解决,但轩轩还是很努力很认真。
研发部门的几位大哥看轩轩很勤奋,所以会给他讲很多业务知识,让他快速成长。那时轩轩一个人负责全公司14000人的数据排查工作,常常周六日也在家加班。一边还要负责其他运营工作。但路是自己选择的,想要变得更好,就要加倍努力,所以他该吐槽吐槽,但从不抱怨,而是乐观积极的去面对。面对让他紧张害怕的事,走出舒适区。
后来轩轩开始负责数据产品可视化的工作,部门来自大厂的两位高级产品大哥很看好他,给他讲了数据产品方法论,以及数据排查思路,让他在数据产品设计方面开了窍。当然那时的工作也不全是快乐,和他一开始做数据运营的一位老白兔,因为跟了总监多年,会把日常他自己的工作交给他做,他有的会拒绝,有的无奈选择接受。因为他必须学到东西,尽快成长,别的事情轩轩觉得可以暂时不计较。
18年末19年初的时候,因为公司新来了一位高管,带来了一帮人,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于是轩轩部门的人只能陆续离开。那时因为种种原因,互联网不太景气,正是互联网寒冬。轩轩面临很大的问题,搜索和数据的经验都很少,年底年初岗位少,很难找到工作。
年后4月轩轩的学妹帮他内推了一个做招聘的知名公司,但他们的hr给轩轩学妹的内推邮件中回复到:感谢您的推荐,大数据和策略相关的岗位,我们只招硕士毕业生,或者985/211本科数学专业、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学生。很明显,因为轩轩是双非,所以没有给他面试机会。后来轩轩有些焦急,糊里糊涂选择去了一个小公司,觉得好不容易安定住了,但入职1周后,因为业务原因发展不起来,轩轩再次被裁。他很受打击,这时他更加困难,除了经验少,还有就是错过了互联网招聘的“金三银四”,但这时他还是给自己打气,让自己坚定信心。一边继续学习。
也是在这时,轩轩更加明确了要做搜索/推荐策略产品经理的想法,但没有经验,怎么办呢,他决定大数据和策略两个方向都准备,都投简历。简历上轩轩认认真真的把做过的项目,以及读过的书,掌握的知识写在上面。如果做不了策略,就做数据,先生存再发展。没面试的日子里,他努力读书记笔记,每次面试前拿出笔记来温习一遍。
这段经历轩轩总结了一下:
1.保持学习,请教愿意传授自己经验的前辈。
2.重视业务理解,培养产品思维。
3.简历上除了项目经历,也要写上自己为岗位做的努力,看了哪些书,有什么思考,学到了哪些知识。
4.不要着急因为落脚选择不太合适的公司。
可能有朋友会觉得轩轩毕业进入大厂,以及从大厂去了独角兽是因为运气。他也觉得确实是运气,虽然也有他努力的成分。但轩轩是这样理解这个事情的,首先是自己要有积累,然后当运气来了,珍惜机会,并且用过去的积累去抓住机会。
如果上面的经历都看作运气,那么现在连续被裁跌入谷底后,换方向重头来过,就不只是运气了吧?
六、第一次策略产品面试
后来轩轩继续投简历,直到有一天,他收到一个知名资讯互联网公司C厂的面试邀请,岗位是“策略产品经理”,主要负责新闻客户端的用户画像,内容分类体系,个性化推荐策略。因为只有一天的准备时间,轩轩分析了岗位的要求,开始百度相关的知识学习,因为之前一年自学已经懂了数据和搜索引擎的知识,所以学习推荐策略的知识也比较快。那天晚上轩轩准备到凌晨4点把一连串的知识都梳理通顺了。
第二天下午轩轩去面试,那是他第一次应试策略岗位,面试官是个很年轻的大哥,后来成了他的领导。
面试开始,面试官先让轩轩做自我介绍,再介绍下以往的经历和做过的项目。然后问到轩轩在A厂的经历,虽然当时轩轩做的不是核心策略,但是懂很多的搜索策略的知识,他当时也写在了简历上。面试官觉得轩轩的经历不是很匹配,但看到轩轩简历上所写,就让他说说自己知道的知识,以及如果让轩轩做新闻资讯的画像和推荐他要怎么做。简而言之,就是做一场产品思路的陈述。
轩轩觉得他终于等到了这个机会,就把提前学到的知识,串起来在面试官面前一步步讲解,说出自己的思考和想法。后来面试官问了几个发散的问题。持续了一个小时,再后来涉及到了算法,于是喊了算法工程师来面,
算法工程师问了轩轩对一些基础算法的了解,以及说出一些工作中算法面临的问题该如何调优,让轩轩发散性的考虑下,然后轩轩做了陈述。又过了半小时,就是hr的面试。一周后轩轩收到了offer。那时他开心极了,他说因为这是他第一次通过自己努力,换了方向,靠近了他喜欢的策略产品岗位。
对于这次经历,轩轩做了总结:
1.在机会来临前,努力为热爱的东西做知识储备,像企鹅一样沉潜,积蓄力量。
2.机会来临时,抓住机会,引导面试官,往自己了解的方向提问。
3.对产品的分析要有一套自己的思路,多看多总结。
七、三次部门被裁
至此,轩轩从一名产品运营,转到了产品经理,再转到了大数据产品经理,又转到了策略产品经理,一步步向最想做的岗位靠近。但也从一线大厂——独角兽——知名公司,算是走下坡路。但做策略产品经理的机会来之不易,所以他倍加珍惜。在C厂的时候,轩轩经常自觉加班,所以在短短的几个月,就做出了很多的成绩。也认识了一帮很优秀的同事,他们为轩轩讲了很多知识。
但好景不长,在入职不到半年的时候,因为公司亏损和***种种原因,产品部整个部门被裁撤,轩轩连续遭遇了三次裁员,而且又赶上了年底,招聘最少的时候,他难过极了。觉得自己每次都满怀热情,但热情和斗志被现实一次次浇灭,虽然那时他的心态已经很好,但还是无法接受,那两个月轩轩说他斗志全无。
毕业的这三年,很多公司也因为轩轩的学历而不给他面试机会,比如Q厂、Z厂等等。但轩轩并不妄自菲薄,也没有因此放弃,而是更加努力。值得一提的是,后来做招聘的名厂和Q厂主动找轩轩约他面试。
后来的日子里,轩轩重新打起精神,坚持面试,无论大公司小公司,他都认真准备。因为他觉得几乎每次面试都会有一些收获,有的是和面试官学到一些东西,有的是发现自己专业方面的一些短板,有的面试官还和他成了朋友。
那时轩轩因为以前受到在独角兽公司时,产品大哥的影响,之前买了一块白板。所以每次面试前,轩轩都会看对应的业务和产品知识,写在白板上,方便自己理解和记忆。他也会把上面的知识讲给他合租做研发的室友听,让室友能够听懂,表示他已经掌握较好了。
同时,因为轩轩是双非,学历不被hr看好,但轩轩是社招,他要展示他的经验,所以他很详细的把他过去做过的项目写在了简历上,写了6页。轩轩是这样考虑的,只有赢得面试机会,才有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所以简历要好好设计。
八、重回大厂
那是在19年11月,轩轩投了西二旗某大厂D厂的策略产品经理岗位,收到了面试邀请。一面是一位大哥,让他自我介绍,问了他过去的经历,问他看的书籍。轩轩说他看过《数据产品经理修炼手册》《数据产品经理》《数据产品设计》《走进搜索引擎》《推荐系统原理》,还有一些基础的产品书籍。那时轩轩在看《计算广告》,也告诉了面试官,但看的还不多,面试官却很有兴趣,就想问轩轩书里的问题。轩轩说他真是后悔给自己挖坑,面试官问了三个问题,还好他都回答上来了。
二面的大哥针对轩轩在C厂做过的推荐策略实验问了很多问题,轩轩答的也不错。三面是轩轩后来的老板,去了直接安排轩轩花两天时间,写一下某个场景下的个性化推荐怎么做,具体内容自己考虑。一周后轩轩把作业,发给了面试官。
又过了一周,hr找轩轩谈薪资,后来他去了D厂,做了策略产品经理。离他的梦想又近了一步。
针对这次经历,轩轩做了总结:
1.面试中,对于自己不是很熟的知识,如果提出来,被面试官问到,回答上来是加分项,回答不上来就成了减分项。
2.面试前可以用白板把知识梳理出来,讲授给别人,加深理解和记忆。
3.无论大小公司,都要认真平等对待,因为每次都会有收获。
4.分析自己的劣势和优势,在做简历上运用一定的策略。
对于离开独角兽B厂后的经历,是进入大厂的第二种方法:
1.就是先去相对小一点的公司,积累经验。
2.有经验后,再去更大的公司,一步步来。
轩轩说他那几年的生活并不顺利:有时生活会和我们开玩笑,也会给我们设置很多障碍,让我们感觉坚持不下去,感觉没有希望。但我们要有一颗强大的内心,一步步向前走,人生的路很长,不在于一时的不顺或者落后,而在于坚持和不懈的努力。
结语
最后作者想和大家说两个词,一个是“乐观”,另一个是“珍惜”。
人生路长,世事多变,愿你无论身处什么境地,都能坚持本心,用心面对,积极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