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设计工程——数据库设计
基本步骤
1.需求分析——准确了解与分析用户需求
2.概念结构设计——对需求而进行综合、归纳与抽象
3.逻辑结构设计——将概念结构转换为数据库管理系统所支持的数据模型
4.物理结构设计——为逻辑数据模型选取一个适合应用环境的物理结构(存储结构和存取方法)
5.数据库实施——编写与调试
6.数据库运行和维护——评估、调整和修改
具体实现
需求分析
调查情况,确定新系统边界,初步分析
建立数据字典
数据项——不可再分的数据单位
数据结构——数据之间的组合关系
数据流——数据结构在系统内传输的路径
数据存储——数据结构停留或保存的地方
处理过程——描述处理过程的说明性信息
概念结构设计
构建E-R模型
枚举实体以及实体属性
确定实体间的联系
画E-R图
逻辑结构设计
E-R图像关系模型的转换
一个实体型转换为一个关系模式
数据模型优化
确定数据依赖
极小化处理
确定各关系模式分别属于第几范式
对模式进去必要的合并与分解
设计用户子模式
对不同级别用户定义不同视图
使用更通俗的别名
将复杂查询定义为视图
物理结构设计
为关系模式选择存取方法
B+树索引存取方法
hash索引存取方法
聚簇存取方法
确定数据库的存储结构
确定数据的存放位置
确定系统配置
评价物理结构
数据库的实施和维护
数据库的转储和恢复
数据库的安全性、完整性控制
数据库的监督、分析和改造
数据库的重组织和重构造
————————————————
版权声明:本文为CSDN博主「MonkeyDYang」的原创文章,遵循CC 4.0 BY-SA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qq_40343706/article/details/82939563
MySQL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
MysqlDBA升级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