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所从事的工作性质的原因,软件工作中不论是需求、设计、开发、测试任何一个环节都要有确定性的结论。这样的工作性质,也影响了从业者们对待每一次讨论,都要有个共识性的结论。
回到每个人的工作,为什么发起人要先拿出一个可视化的东西(如一份思维导图、PPT等),让参加人的讨论更聚焦?
因为参与讨论的每个人的思维习惯不同,有的人喜欢发散,有的人喜欢聚焦,有的人可以做到两者兼而有之。
一场讨论,如果发起人没有先拿出一个可视化的东西,讨论过程就容易失焦。讨论到最后,也往往没有共识性的结论。
为什么要特别指出“共识性”?
每个人的岗位不同,视角往往也不同。在讨论环节可以发散,每个人都从各自视角提出问题与建议。收集完大家的意见后,最终发起人得分类、归纳大家的意见,然后根据自己的问题从中寻找出可行的方案,向大家阐述自己的想法,与大家形成共识性的结论。
任何一场讨论,除非出现了不可控的因素,否则都应该达成共识性的结论。这个结论一般是经过讨论、博弈后相对的最优解。
回到每个人的工作,为什么发起人要先拿出一个可视化的东西(如一份思维导图、PPT等),让参加人的讨论更聚焦?
因为参与讨论的每个人的思维习惯不同,有的人喜欢发散,有的人喜欢聚焦,有的人可以做到两者兼而有之。
一场讨论,如果发起人没有先拿出一个可视化的东西,讨论过程就容易失焦。讨论到最后,也往往没有共识性的结论。
为什么要特别指出“共识性”?
每个人的岗位不同,视角往往也不同。在讨论环节可以发散,每个人都从各自视角提出问题与建议。收集完大家的意见后,最终发起人得分类、归纳大家的意见,然后根据自己的问题从中寻找出可行的方案,向大家阐述自己的想法,与大家形成共识性的结论。
任何一场讨论,除非出现了不可控的因素,否则都应该达成共识性的结论。这个结论一般是经过讨论、博弈后相对的最优解。
全部评论
相关推荐
07-02 13:36
门头沟学院 Java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今天 12:20
郑州大学 材料工程师 码农索隆:看我帖子https://www.nowcoder.com/discuss/764127692135370752,神州信息那个2B董成杰,我离职的时候,直接干他干了一仗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机械打工仔:还是那句话,它都这么对你了你还保护它干什么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