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官:Deepseek推理大模型与指令大模型(如豆包、文心)等有什么不同?

一、训练范式与核心技术
1. 强化学习主导
- DeepSeek-R1基于大规模强化学习(RL)完成后训练,其强化学习训练占比超过95%,甚至存在完全依赖RL的DeepSeek-R1-Zero版本。
- 传统指令模型(如文心、ChatGPT O1)则更依赖监督微调(SFT)和人类反馈的强化学习(RLHF)。
2. 冷启动与多阶段训练
- DeepSeek-R1通过引入高质量“冷启动”数据辅助初始阶段学习,并结合多阶段训练策略(如拒绝采样)提升推理能力。
- 而指令模型通常直接从预训练模型通过SFT对齐人类偏好。

二、能力与任务适配性
1. 复杂推理能力
- DeepSeek-R1专门针对数学推导、代码生成、逻辑分析等复杂任务优化,其推理过程中支持自我验证、错误检测及多路径探索。
- 指令模型更侧重通用对话和指令理解,在复杂推理任务中表现较弱。
2. 生成质量差异
- DeepSeek-R1的纯RL版本(R1-Zero)存在生成内容可读性较低的问题,需通过混合训练策略改进,
- 而指令模型因依赖SFT数据,输出更符合人类语言习惯。

三、架构设计与成本效率
1. 优化算法创新
- DeepSeek-R1采用Group Relative Policy Optimization(GRPO)等新型RL算法,支持无监督条件下的推理能力进化。
- 指令模型通常沿用PPO等传统RLHF算法。
2. 成本优势
- DeepSeek-R1在同等性能下成本比OpenAI o1系列低30倍,且在数学、代码基准测试中达到甚至超越Claude 3.5 Sonnet等模型。

四、应用场景与合规性
1. 垂直领域适配
- DeepSeek-R1更适用于科研、金融等高精度推理场景,
- 而ChatGPT O1等指令模型偏向通用客服、教育等泛化场景。

#产品经理#  #Ai产品经理#  #AI#  #牛客创作赏金赛#  #牛客激励计划#
全部评论
mark
点赞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03-24 19:55 广西
mark
点赞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03-24 19:50 江苏

相关推荐

作为一名大数据工程专业的研究生,收到华为的实习面试邀请后,我既兴奋又有点紧张。华为在大数据、云计算和AI方面的项目一直颇具规模,我在实验室也经常用到华为云的分布式存储和计算工具,所以这次机会对我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检验自己能力的时刻。面试当天是线上视频面试,HR提前一天发来了会议链接,还贴心地提醒我准备好稳定的网络和耳麦。面试开始,首先是自我介绍环节,我简单交代了自己的学业背景、参与过的项目,以及在实验室做的两个与数据仓库建设相关的课题。技术面提问部分面试官是一位资深的大数据架构师,第一句就直奔主题:“你在项目中具体承担了哪些角色?有没有数据模型设计的经验?”我提到了在校期间参与的一个基于Kimball维度建模的销售分析系统项目,并详细描述了如何在需求分析阶段识别业务过程和度量,以及如何根据不同的数据主题域设计星型模型与雪花模型。我还补充说明了在ETL流程中,如何处理缓慢变化维(SCD),尤其是Type 2类型的实现方法,包括在Hive中通过分区与有效期字段来管理历史数据。他听完后很感兴趣,追问:“如果我们有一个订单事实表,需要支持多维度分析,比如时间、客户、产品,但不同维度的数据规模和更新频率差异很大,你会怎样设计?”我答道:时间维度:预先生成完整的日期维并缓存在DW中,保持稳定不变;客户维度:考虑缓慢变化维,保证历史分析的准确性;产品维度:用码表+关联,保持高查询性能。并说明了在分布式环境(如Spark SQL)下,为避免join带来的性能瓶颈,可以使用广播join或分桶策略。场景题与解决思路接下来,他给了一个具体问题:“如果每天有上亿条设备日志进入系统,需要在分钟级完成故障模式检测,你会怎样设计架构?”我回答:数据采集:采用Flume/Kafka作为实时数据入口,将日志按主题与分区进行路由;实时计算:使用Flink进行流处理,通过窗口函数实现分钟级聚合;特征提取与模式匹配:在流计算过程中调用预先训练好的模型(可能是基于TensorFlow或PyTorch),完成在线推理;数据落地与分析:实时结果入ClickHouse或HBase,历史数据入Hive供离线分析;监控与告警:接入Prometheus+Grafana实现实时监控,并结合规则引擎触发告警。面试官点头认可,但提醒我在实际生产中需要考虑容错和数据延迟问题,比如Kafka的副本机制、Flink的checkpoint与状态恢复等。综合能力考察除了技术问题,他还考察了我的沟通能力与学习能力。他问:“如果你负责的某个数据模块上线后用户反馈查询慢,你会怎样定位问题?”我回答说会先定位问题范围:是前端展示慢还是后端查询慢;如果是后端,先看sql执行计划,分析是否由于join、group by等操作导致大量shuffle;再检查数据倾斜情况,必要时用加盐、按范围拆分等方式优化;同时关注底层存储的索引与分桶方式。思维延展与职业规划最后,他关心我的职业规划。我表示自己未来希望在数据架构与数据治理方向深耕,不仅掌握数据采集、处理、存储的全链路技术,还能从业务视角建立完善的维度模型和指标体系,提高企业数据资产价值。这与华为在智慧城市、通信网络、云平台等领域的需求非常契合。面试在轻松的氛围中结束,面试官说技术能力还不错,但建议我在模型设计中更多考虑跨域数据整合的复杂性,以及如何在超大规模数据环境下保持模型的易维护性。HR最后告知后续会有二面,可能会有更深层的系统设计题与现场编码题。面试感受与经验总结这次一面让我体会到几个关键点:准备要针对岗位需求 —— 华为的大数据实习不只是写代码,还要理解业务流、模型设计、性能优化,尤其是Kimball建模在企业级场景的落地方式。案例要具体 —— 面试时举的例子最好能体现规模、挑战与解决方案,比如数据量级、延迟要求、架构选型等细节。思维要全面 —— 技术方案不仅要能跑通,还要考虑高可用、可扩展性、运维成本等。表达要清晰 —— 把复杂的设计讲清楚,有时候比技术本身更重要。总之,这次面试虽然是虚拟的情景,但过程很真实,如果你未来准备大数据方向的华为面试,可以借鉴这种“技术细节+业务场景+性能优化”的答题方式,即使遇到陌生问题也能从架构思路入手,让面试官看到你的系统性思考能力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评论
11
18
分享

创作者周榜

更多
牛客网
牛客网在线编程
牛客网题解
牛客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