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客户端实习感悟(二)

实习背景:沐瞳-游戏客户端开发
------第五周:活少,了解了服务器数据,发送规则,UI部分框架(吐槽一下,真该死啊,一堆代码看不头),任务跳转,活动机制
---总结:
1,代码不是堆砌,而是智慧,烂代码不要有,每次写代码时要提醒自己是否已经做到当前能力的极致,突破极限
------第六周:修其他人的bug,拼UI,lua真该死啊,妈的,是个啥数据都不知道,又是调试能力见长的一周。
---总结:
1,通过相应的服务器流程拿到数据,仔细辨别这是客户端还是服务器的逻辑,商讨进行处理
2,界面可以做的简洁,美观,复用性强,可能需要对布局Group进行大量运用。
------第七周:需要安卓本地打包,安装一天JDK,SDK,NDK环境,搞换皮,看了下红点刷新逻辑,穿透还没搞懂,丢了,后面再看
------第八周:好好好,早有预料让我搞活动模块的部分了,还有一个改动特别大的交给我了,噩梦的开始,后面两周直接改了6天了,偷偷逼逼一句总感觉改了和没改差别不大,性能也感觉可能就提升了一点点,因为改动特别大,开始疯狂修bug,对我是真的放心,而且不会有人看我改的啥样。。。

月总结:回调函数和事件监听解耦真不错;在问导师问题的时候脸上有根头发,导师看到了给我拿掉了,被暖到心里了我艹,天天问题不是GPT就是网上找,周围一圈都是我的前辈,今天问这个,明天问那个,问就对了,充分避免了嫌我烦的问题,我一周也就找你问几个问题,这是正常的交流吧

继续强调:氛围真的好,加班真的加,活是真的干,任你操作,放手施为,写出bug你就等着线上修吧,你经手的不是你写的bug你也等着修吧,啊哈哈哈哈。

收获和感悟:没看过的《大话设计模式》看完一半已经是挤出晚上睡觉前的时间硬看的了,周六周日根本学不下去,累了一周我只想躺床上无所事事,劝兄弟们一定要抓紧时间学东西,工作是真的没时间了,很多时候还会被一些流程耽误时间,不知道是在搞什么东西。甚至经过一天的思考脑子比初学直接学一天高数都累,就那种对面说什么你能听清楚,却反应不过来的感觉,脑子决定罢工!!!
#那些我实习了才知道的事#
全部评论
有点心疼宝子,加油吧~
2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2024-01-16 09:26 浙江
那怎么不换一份工作呢
2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2024-01-15 17:59 广西
大佬细说加班,会996吗
1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2024-04-08 14:38 美国
狠狠地羡慕,摸摸头,坐等后续
1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2024-01-16 11:46 广东
大佬大佬我大三现在入游戏开发还来得及吗,之前自己跟着网上视频做了个小游戏,现在重新捡起来学的话还能找到实习么😭
点赞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2024-03-06 11:53 湖南
加油啊!!!!
点赞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2024-02-05 18:32 贵州
听着都有点害怕,太麻烦了
点赞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2024-01-15 17:54 河南
哈哈哈,有点充实
点赞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2024-01-15 17:48 辽宁
回哥大佬
点赞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2024-01-13 18:12 山西

相关推荐

其实“偷产出”和“包装”的核心,是在不起眼的工作里找到“可迁移的价值”,并把具体行动和行业术语挂钩——毕竟实习的核心是让简历和经历能支撑你下一次机会,不是真的要“吹牛皮”。分享几个实际能操作的角度:1. 先从“不起眼的工作”里挖“隐性价值”比如你可能天天在做“改bug”“调接口”“整理文档”这些事,别只记“做了什么”,要想“解决了什么问题”:改重复出现的小bug:可以总结成“优化XX模块异常处理逻辑,通过新增校验规则减少80%同类报错,提升接口稳定性”。调前端后端对接的接口:别只说“调通了接口”,而是“参与XX功能模块的前后端联调,梳理接口文档30+份,推动解决跨端数据格式不一致问题,缩短联调周期2天”。整理老系统文档:可以写成“参与XX legacy系统的文档重构,梳理核心业务流程5条,补充接口参数说明100+项,为后续模块迭代提供基础支撑”。2. 用“技术术语”包装“具体动作”,但别脱离实际比如你做的是很基础的CRUD开发:不说“写了增删改查接口”,而是“设计并实现XX业务模块的数据访问层接口,基于MyBatis优化查询逻辑,单表查询效率提升30%”。如果涉及到简单的并发处理(哪怕只是加个锁):“针对XX场景的并发问题,引入Redis分布式锁机制,解决多线程数据不一致问题,保障峰值期数据准确性”。哪怕是改配置、部署脚本:“参与XX环境部署流程优化,编写自动化部署脚本,将服务启动时间从10分钟缩短至3分钟,减少人工操作失误率”。3. 主动加一点“额外动作”,让产出更“实”如果手头工作确实太基础,花点时间做这些事,既能积累素材,又显得你有主动性:写“技术小结”:比如改完一个bug,总结下“这类问题的排查思路”“用了什么工具(如Arthas定位问题)”,写成文档,这就是“沉淀XX问题排查方法论”。提“优化建议”:哪怕只是发现某个接口返回格式冗余,写个简单的优化方案(不用真的落地),也能算“参与XX模块性能优化方案设计,提出3条可行性建议”。跨部门沟通:比如对接测试或产品时,记录下“推动XX需求细节确认,减少因需求模糊导致的返工2次”,体现协作能力。关键提醒:包装的底线是“能自圆其说”别瞎编你没做过的技术点,比如没接触过分布式就说“设计分布式架构”,面试一深挖就露馅。真正有用的包装,是把“1”说成“1.2”,而不是把“0”说成“10”——毕竟实习的经历是为了让你在面试时有话可说,能讲清楚“我做了什么、怎么思考的、学到了什么”,这比单纯的“高大上”更重要。说白了,企业招实习生看的是“潜力”:能不能把小事做好、有没有主动思考的意识、能不能把经验转化为能力。从这个角度看,“包装”其实是让这些潜力被更清晰地看到而已~
实习如何「偷」产出?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评论
15
14
分享

创作者周榜

更多
牛客网
牛客网在线编程
牛客网题解
牛客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