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氧体 EMI 抑制磁芯市场规模逼近520百万美元:行业报告预览
在电子设备日益密集的当下,电磁干扰(EMI)已成为影响设备稳定性的隐形障碍。从智能手机的信号传输到汽车电子的精准控制,解决电磁兼容问题成为电子设计的核心需求之一,而铁氧体 EMI 抑制磁芯正是应对这一挑战的关键元件。这种由铁离子与其他金属离子组成的复合氧化物元件,能有效减轻电磁干扰、降低噪声并改善信号质量,是实现设备电磁兼容性、满足全球监管标准的不可或缺的部分。
全球市场对这类核心元件的需求正持续攀升。根据 Global Info Research(GIR)的调研数据,按收入计算,2024 年全球铁氧体 EMI 抑制磁芯市场收入约为 362 百万美元,预计到 2031 年将增长至 520 百万美元,在 2025 至 2031 年期间保持 5.4% 的年复合增长率。这一增长态势背后,是消费电子升级、汽车电动化与智能化推进以及通信技术迭代带来的刚性需求。
重点关注全球铁氧体 EMI 抑制磁芯市场的主要企业,包括:TDK、 横店东磁、 天通股份、 国巨股份、 南通冠优达磁业、 越峰电子材料、 莱尔德科技、 Samwha Electronics、 KITAGAWA INDUSTRIES、 科峰磁业、 TOMITA ELECTRIC、 JFE Ferrite Group、 钧宝电子工业、 National Magnetics Group、 美磁。
从产品维度看,铁氧体 EMI 抑制磁芯主要分为锰锌、镍锌、镁锌三大类,其中锰锌类型凭借优异的高频特性和低损耗优势,占据了市场的主要份额,约为 72%。不同类型的磁芯在性能上各有侧重,例如锰锌磁芯适用于中高频场景,镍锌磁芯则在高频领域表现突出,这种差异化特性使得它们能精准匹配不同应用需求。
下游应用领域的多元化进一步驱动了市场增长。通信行业对信号传输质量的严苛要求,消费电子对小型化、低干扰的追求,以及新能源汽车中车载电子系统的密集布局,都成为铁氧体 EMI 抑制磁芯的主要需求来源。在汽车电子领域,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车载雷达、传感器等设备对电磁环境的敏感度显著提升,更催生了对高性能抑制磁芯的需求。
数据来源:环洋市场咨询(Global Info Research)出版的《2025年全球市场铁氧体 EMI 抑制磁芯总体规模、主要生产商、主要地区、产品和应用细分研究报告》
查看5道真题和解析
360集团公司氛围 371人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