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节用户产品经理面经
AI图像生成工具,它的核心价值是成为一个“高效的图片搜索引擎”(精准满足用户明确的需求),还是一个“激发灵感的创意伙伴”(帮助用户探索未知的可能性)?
追问: 这两种不同的定位,会如何从根本上影响你的产品设计哲学?
拆解一下Midjourney或Stable Diffusion WebUI。它们在赋能专业创作者方面做得最成功的一点是什么?在服务零基础的普通用户方面,最大的体验痛点又是什么?
“写出好的提示词”是当前所有AIGC图片工具最大的使用门槛。如果让你来为“即梦AI”设计一个产品功能,来系统性地降低这个门槛,你的方案是什么?
追问: 你会如何平衡“模板化引导”和“用户的自由创作空间”?
大量用户成功生成了第一张满意的图片,但次日留存率却很低。如何搭建分析框架,来系统性地探究这背后的原因?
应该如何衡量一张AI生成图片的“质量”?如果让你来设计一个“图片质量”的评估体系,你会包含哪些主观和客观的指标?
为了提升用户留存,产品团队提出了两个方向:A. 优化核心的图像生成算法,让出图效果更好;B. 上线一个“社区广场”功能,让用户可以浏览和点赞他人的作品。你会如何设计一个实验,来判断哪个方向的长期ROI更高?
你如何理解图像生成模型中的一些关键参数,例如“CFG Scale”、“Steps”、“Seed”?
追问: 作为产品经理,你会如何将这些复杂的技术参数,转化为普通用户也能轻松理解和使用的产品交互?
即梦应该如何与剪映/CapCut这个视频剪辑生态进行深度联动,来创造“1+1>2”的价值,并构建自己的护城河?
AI图像生成工具未来的商业模式会是怎样的?是按生成张数收费、按算力使用时长收费,还是按高级功能订阅收费?请阐述你的看法。
请分享一个你在使用AI工具时,产出的让你最有成就感的一个作品。
追问: 在创作这个作品的过程中,你最大的挑战是什么?这个过程让你对“人机协同创作”有了哪些新的体会?
你如何看待AI生成内容在“版权”和“伦理”方面存在的争议?作为产品经理,在设计产品时应如何应对这些潜在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