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面试和工作中,如何体现你的用户体验设计能力

之前和一位应届生沟通什么是体验设计, 聊到如何优化扫码开锁流程的核心解法就是减少点击次数。我追问如果用户是老年人,减少步骤可能让他们看不清确认信息,怎么办?。用户体验设计的核心是要懂用户、懂场景。今天在这和各位分享下体验设计是怎么做的,面试过程中又会有怎样的问题。

用户体验设计能力,看两个维度

很多人觉得 用户体验就是界面好看、操作简单,其实远不止。真正的体验设计,是让产品既懂用户又能帮团队达成目标。面试官主要看这两个维度:

第一,能不能站在用户视角做好全场景设计

参考用户体验要素(关于用户思维),这需要你同时做好三件事:挖透真实需求、结合场景设计、打磨细节。用户说 “我想要更快的搜索”,可能不是真的嫌速度慢,而是总搜不到想要的结果;上班族在地铁里单手刷消息,需要一键已读功能,和学生躺着刷手机的需求完全不同,这是不同的场景不同的操作交互。退款成功后,加上预计 24 小时到账储蓄卡(尾号 1234)比单纯一句退款成功更让人安心,这是关心用户预期的细节打磨。这三者是需要连在一起的:先懂用户在他们使用场景里的诉求,用细节消除所有顾虑。

第二,能不能平衡体验和商业目标

完全不管商业目标的体验是自嗨,只盯着商业目标的体验是耍流氓。比如视频 App 的广告,直接插在正片里肯定影响体验,但如果让用户看 15 秒广告换 30 分钟免广告,既照顾了不想花钱的用户,又能促使用户活跃,这就需要你在“体验”与“商业增长”之间找到平衡,也是体验设计的进阶能力要求。

面试时,这些问题在考什么?

面试官的问题看似零散,其实都在考察前面说的两个维度。挑几个高频问题,说说怎么结合用户体验五层结构,有逻辑的体现你的体验设计能力,(欢迎参考产品面试通用方法):

问题 1:“你怎么判断一个产品的用户体验好不好?”

如果只说界面干净、操作简单就是好,就太片面了。

更好的回答是:“我会从用户的真实感受出发:首先看它能不能解决核心需求,比如外卖 App 不仅能点餐,还能让用户实时看到还有多久送到,这就比只解决能点餐更贴心;其次看它是否适配使用场景,比如打车 App 在雨天会自动提示是否接受溢价,比平时弹出更合理;最后看细节处理,尤其是完整用户预期的管理。

问题 2:“如果要设计一款面向老年人的健康监测 App,你会重点考虑什么?”

如果只说字体放大、按钮做大,就想得太浅了。

更好的回答:“我会先琢磨老年人的真实需求和使用场景:他们可能眼神不好、手指不灵活,平时在家用 WiFi,出门散步时用流量。所以设计时,不仅要放大字体和按钮,还要简化操作步骤,比如测完血压后直接显示正常 / 偏高,不用看复杂数据;考虑到他们可能记不住操作,加一个语音引导功能,一步步教怎么用;出门时自动切换流量模式,避免误触导致流量超标 。

问题 3:“如果要在 App 首页加一个广告位,又不想影响用户体验,你会怎么做?”

如果说那就不加,体验最重要,就显得不懂业务;说加在顶部最显眼,又显得不顾体验。

更好的回答是:“我会先考虑用户打开 App 的场景,比如资讯类 App 用户多在通勤时刷,这时候广告如果太长,会影响他们快速获取信息,不如做3 秒可关闭的短广告。再结合用户兴趣,比如给经常看科技新闻的用户推数码产品广告,相关性高了,用户反感度也会低。另外,广告样式可以和内容风格统一,比如用卡片式设计,和资讯卡片融为一体,不突兀 —— 这样既给广告留了位置,又尽量减少对体验的影响。”

问题 4:“用户反馈‘App 推送太烦’,但推送是重要的用户召回手段,你会怎么处理?”

如果只说 “减少推送次数”,就没考虑业务需求;说 “那就继续推,不然用户不来”,又没考虑体验。

更周全的回答是:“可以分两步优化:首先让用户自己选推送内容,比如电商 App 让用户勾选‘只接收关注商品的降价提醒’,过滤掉无关信息;其次优化推送时机,比如上班时间不推,晚上 8-10 点用户空闲时再推,同时加一个‘暂停推送 3 天’的按钮。这样既保证了必要的召回,又让用户有控制权,反感度自然会降低。”

这种回答的亮点是:在不牺牲核心业务目标的前提下,通过 “用户自主选择” 和 “时机优化” 提升体验,找到平衡点。

用户体验设计的核心是 “换位思考”

做了这么多年产品,越来越觉得用户体验设计需要走心、用心、贴心。能始终站在用户的角度想问题。

面试时,不用怕自己的方案不够完美。面试官更看重的是你的思考路径:有没有先问用户为什么需要这个?有没有想过他们会在什么场景下用?能不能在照顾用户的同时,帮业务往前走一步?

下次做体验设计时,不妨多问自己几个问题:如果我是用户,我会怎么用?在这个场景下,我最在意什么?有没有哪个细节会让我觉得真懂我?把这些问题变成习惯,你的体验设计能力自然会提升。

如何评估自己的体验设计能力

对产品经理求职焦虑的一些认识这篇文章里提及了求职焦虑的内因在于不知道我现在跟“别人”比是什么水平?、不知道某个方面的能力我到底怎么样?,在一个关于寻求反馈的调研里我发现很多人寻求反馈依赖面试的反馈。但是面试除了结果之外,你能得到的信息极为有限,学习一段时间后再次沟通又不现实,所以我们在自己的平台做了一面镜子,帮助大家评估自己的专项能力。这是我的用户体验设计能力,10 分钟快评之后你会得到一篇这样的反馈。

期待你的答案,也欢迎私聊沟通

#用户体验设计##产品##产品经理#
全部评论

相关推荐

本人目前在一个中厂实习,刚开始的时候感觉大家都很好,不仅仅表现在为人处世 更表现在对实习生融入与出错的包容。因为我真切感受到过不同的人释放的善意,所以我刚开始很喜欢这里。直到这周发生了一件比较紧急的事情,我突然回想细数,发现我感受到的善意的来源 只有一份 是来自于和我接触并不算很频繁的 一位正从事着我的求职目标岗位的男性,其余都是研发、测试甚至人事(男性女性都有);除了这位男性,其余的所有我见到过的、打过交道的产品经理,都让我对我无数次面试中"你觉得什么样的产品经理是一个好的产品经理"的普适回答感到迷茫和荒谬。为什么我会单独把这位男性提出来说?第一,他从事着我的求职目标岗位,我会更多地关注这一类人是怎么做的。第二,这位男性大概三十多岁,有些轴轴的、被我周围的人描述为"笨笨的,但态度挺好的,意愿去做事,不会的意愿去学"。刚开始的时候我不太想和他打交道的,因为他有时候表达不清晰,有一些过于简单的事情也不会做,这导致我当时有些不太喜欢他。但是后来越接触我越来越发现,他态度真的很谦虚,对自己不会的事情会用"请教"这两个字问所有可以问的人;做事态度也很负责,他自己跟进推进的项目都笨拙但认真地推进;交流很有分寸感也很不会过度张扬,几乎没什么人因为他的态度表达过怨言。又回到主题了,面试中经常问"你认为什么样的产品经理是一个好的产品经理?",一切一切的面经、面试官都告诉我:要有责任感、要有好的主人翁意识。但是我见到的、接触过的、感受到的他们她们,只有一位真的这样做了。没有责任感这件事,从他们她们日常的小事里累计,在这周那件事上表现得淋漓尽致。我不知道说什么,在工位上感受到这一点的时候一股奇怪的情绪笼罩了我。大家都这么说,可是很少人那么做。我本来打算干更久,反正也没课了,白白呆着还不如在这里赚钱。但是现在想离职了。尽管现在的想法可能很天真,一眼就没有"被社会毒打过",但是我还是想在有责任的环境里做着事情,要是真的找不到这样的环境,那好歹我不用在大四这年硬受罪,以后的事以后再说。希望我能成为产品经理,成为好的产品经理,也希望我遇到的第一个言行合一的那位产品经理越来越好。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评论
点赞
3
分享

创作者周榜

更多
牛客网
牛客网在线编程
牛客网题解
牛客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