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31年注塑成型塑料粘结磁铁行业增长5.4%趋势分析报告
注塑成型塑料粘结磁铁:精密制造核心磁材,市场稳健增长
在汽车电子、消费电子、医疗设备等精密制造领域,对磁性部件的 “小型化、复杂化、集成化” 需求日益迫切。传统压制成型磁铁虽磁性性能突出,但在复杂结构成型与多部件集成上存在局限,而注塑成型塑料粘结磁铁凭借 “工艺灵活性 + 功能集成性” 的双重优势,成为适配精密制造需求的核心磁材。随着全球汽车电动化、消费电子智能化及医疗设备高端化发展,其市场需求持续释放,推动磁性材料行业向 “精密化、定制化” 转型。
注塑成型塑料粘结磁铁是磁性粉末与热塑性塑料复合的功能性磁材,核心价值在于 “工艺适配性” 与 “场景多功能性”。它通过将磁性粉末(如铁氧体、钕铁硼、稀土材料)与热塑性塑料(尼龙、PPS 等)混合,经注塑工艺在加热熔融状态下注入模具成型,具备三大关键优势:一是复杂结构成型能力,可实现微小孔、异形曲面等精细几何结构,满足精密部件(如传感器磁芯、微型电机转子)的尺寸要求;二是多部件集成性,能将磁铁与金属、塑料部件一次成型集成,大幅简化下游装配工艺,降低生产成本;三是优异机械性能,相比脆性的压制成型磁铁,其机械强度更高、抗冲击性更强,同时尺寸精度可达 ±0.05mm,适配高精度设备需求。尽管磁性性能通常低于压制成型磁铁,但综合工艺与功能优势,使其成为多领域精密制造的理想选择。
从市场发展来看,注塑成型塑料粘结磁铁市场呈现出稳健增长的态势。据 GIR (Global Info Research) 调研,按收入计,2024 年全球注塑成型塑料粘结磁铁收入大约 505 百万美元,预计 2031 年达到 733 百万美元,2025 至 2031 期间,年复合增长率 CAGR 为 5.4%。这一增长趋势与全球汽车电子渗透率提升(如新能源汽车车载传感器、电子水泵需求增长)、消费电子微型化发展(3C 产品摄像头模组、无线充电磁芯需求增加)、医疗设备高端化转型(精密诊断设备磁性部件需求上升)密切相关。尽管受磁性粉末原料价格波动、注塑工艺设备投入较高的影响,但精密制造领域对 “定制化磁性部件” 的刚性需求,仍驱动市场规模稳步扩张,展现出广阔的发展潜力。
重点关注全球注塑成型塑料粘结磁铁市场的主要企业,包括:Arnold Magnetic Technologies、 Daido Electronics、 Max Baermann、 Mate、 Tokyo Ferrite、 Bomatec AG、 IMA、 Sura Magnets、 MS-Schramberg、 Evitron、 Magnetfabrik Bonn、 Kolektor、 横店集团东磁、 金力永磁、 中科三环、 宁波韵升、 银河磁体、 安泰科技、 杭州科德磁业、 东莞市海天磁业、 平湖乔智电子。
从产品类型划分,注塑成型塑料粘结磁铁主要按磁性粉末分为四类:铁氧体、钕铁硼、钐钴、其他。铁氧体类产品成本低、耐腐蚀性强,是市场主流类型,适用于家用电器、普通电机等对磁性要求适中的场景,占比超过 60%;钕铁硼类产品磁性性能优异,适配汽车电子、高端传感器等对磁性要求较高的场景,随着新能源汽车发展需求增长迅速;钐钴类产品耐高温、抗氧化,适用于航空航天、高温电机等极端工况,虽市场占比小但附加值高;其他类型(如铁铬钴合金)则针对小众场景,如精密仪器定位磁体,市场需求相对稳定。
在下游应用领域,注塑成型塑料粘结磁铁主要应用于家用电器、汽车、医疗设备、3C 产品和其他领域。在汽车领域,用于车载传感器、电子助力转向电机、电池管理系统(BMS),是新能源汽车电子系统的核心部件,随着汽车电动化率提升需求快速增长;在 3C 产品领域,适配摄像头自动对焦模组、无线充电线圈磁芯、耳机降噪磁体,消费电子更新换代带动需求持续释放;在家用电器领域,用于洗衣机变频电机、空调风机、冰箱压缩机,是白色家电高效运转的关键;在医疗设备领域,用于核磁共振(MRI)配件、精密诊断仪器传感器,其高尺寸精度保障医疗设备检测准确性;在其他领域,如工业机器人伺服电机、智能穿戴设备,其精密特性也能发挥重要作用,进一步拓宽应用边界。
对于关注磁性材料、精密制造、汽车电子及消费电子领域发展的人士而言,了解注塑成型塑料粘结磁铁的市场动态、技术趋势和企业布局,有助于更好地把握行业机遇,为磁材选型、供应链规划和业务合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随着下游行业向 “精密化、智能化、绿色化” 持续升级,注塑成型塑料粘结磁铁市场将继续保持稳健增长,在推动全球精密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核心作用。
文章摘取环洋市场咨询(Global info Research)出版的《2025年全球市场注塑成型塑料粘结磁铁总体规模、主要生产商、主要地区、产品和应用细分研究报告》,通过专业的市场调研方法深度分析注塑成型塑料粘结磁铁市场,并在报告中深入剖析注塑成型塑料粘结磁铁市场竞争者对美国关税政策及各国应对措施、包括区域经济表现和供应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