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写方案到新媒体运营,我们到底有什么优势?

相信很多广告专业的uu们,跟我一样都有被各种各样的比赛、实习、作业ddl疯狂折磨的经历,每次想创意、想选题、brainstorm的时候,真的禁不住感叹“当初到底怎么就走上了广告这条不归路啊”

别人都说,学广告有啥用啊,广告这东西用得着学吗?换作两年前,我大概率也会这样”无脑“跟风。那学广告到底有什么用,广告和新媒体到底有什么区别,我想用我的经历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感悟

 

精准投放vs用户标签

以前我可能觉得,写方案的重点大概就是“精准“这个词,就是通过用户的画像、媒介组合等等,把一个又一个广告塞进目标用户地手机里,让他们不得不看,这不很简单嘛。去年我有幸加入学姐的一个美妆运营团队,但当时人手紧缺,入职当天就开始上手,说实话我真的很紧张,因为当时候根本什么都不会。我一直抓住"25-35岁女性"标签,但转化率异常惨淡。直到学姐提醒我:你的粉丝可能今天在刷”美妆教程“,明天就转战”职场干货“了。所以,我们更改了运营的策略,每次都发布多种不同类型的内容,不仅仅局限在熬夜补妆上,还有护手霜测评、地铁补妆、C位妆容等等,播放量确实比之前好了很多,大概是算法捕捉到不同场景下女性用户的痛点吧。所以,在新媒体运营里,你不仅要“精准”,还得用海量的内容喂给用户,直到算法记住了他们的偏好,才会自动给他们打标签。

 

内容为王vs流量焦虑

如果你觉得创意够炸、故事够动人、情感够共鸣,流量就会蜂拥而至,那你可就小看它了。之前,我花了一周时间打磨文案,在小红书上发布过一篇帖子《深漂女孩合租日记》,当时候写完我觉得非常有感触,细节描写这些也很到位,但是发布后的数据却不尽如人意。但我刷着刷着发现,人家拍的“土味摇花手”、“办公室摇花手”,数据竟然是我的10倍,我深有感悟......所以,那些你花一周打磨的走心文案,有可能还比不上人家花3分钟拍的搞笑段子,其实,“内容”大概只是“流量”的诱饵,你用钩子留住了用户的同时,还得时刻跟上节奏,不然稍不留神,你就又被算法碾压了......

 

品牌曝光vs即时转化

刚接触这个专业时,我还会抱着这样的幻想——只要让用户记住品牌,哪怕不立刻购买,未来也有可能转化。但其实,慢慢地我发现,用户刷视频是为了“爽”,而不是“记住品牌”,你让他记住品牌,他可能连你上一秒说什么都忘了。所以,在我看来,“品牌”就是一种转化的工具,你要让用户先买,再让他记住,这才能提高转化率!

 

所以,

如果你也入行新媒体,那你的目标就只有一个——

那就是让算法和用户,同时爱上你!

#实习#
全部评论

相关推荐

不愿透露姓名的神秘牛友
07-11 11:25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评论
2
1
分享

创作者周榜

更多
牛客网
牛客网在线编程
牛客网题解
牛客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