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电金信:金融科技轻松懂——《银行技术手册》亮点先睹为快
你知道吗?现代英语中“Bank”(银行)一词,竟然源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商人们进行货币交易时使用的“Banco”(长凳)。
想象一下,威尼斯喧闹的广场上,商人们就坐在这些长凳上兑换钱币、洽谈借贷。正是这些日常的交易长凳,被认为是现代英语中“Bank”一词的起源。但你是否想过,支撑起现代经济命脉的金融体系,其根源是否埋藏得更深、更远?
近期,由英国专家蒂姆·沃克与卢西恩·莫里斯撰写的权威著作《银行技术手册:数字化转型与竞争优势重塑》(简称:《银行技术手册》)经中电金信研究院译制正式出版。书中以严谨的笔触,将银行业的演化史编织成一幅智慧的画卷。从古巴比伦的粮食仓库到今天的数字银行,从中国古代的飞钱交子到现代的移动支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文明以其独特的方式,创造性地解决着本质上相同的金融需求问题,技术的形态虽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银行的核心功能——促进资金在社会经济体系中更高效、更安全地流动与配置始终未曾改变。
技术演进:贯穿金融发展史的永恒动力
金融业的发展史,本质上就是一部技术应用的演进史。从20世纪大型主机处理核心交易,到互联网时代实现城市综合网与全国数据大集中,再到当下云计算、人工智能引领的深度数字化转型,技术的影子无处不在。中电金信认为,当前银行业已经完全成为了数字化的行业,金融信息科技和金融数智化转型成为金融行业和信息科技行业耀眼的明星,金融信息科技的成果开始赋能千行百业。在银行业,信息科技投入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然而信息科技部门和供应商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质疑。传统的技术架构、开发方式和组织形式显然不能满足业务需求,但是企业架构、领域驱动、敏捷开发、平台工程、“部落制”等新的方法和组织方式也并没有立竿见影展现出业界期待中的巨大价值。在这个新旧架构切换、不断试错、不断改进的时刻,书中关于技术管理的诸多观点对银行业以及技术厂商在架构设计和工程实现方面都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书中清晰地分析了云计算对银行IT产生的深远影响:传统的单体式、集中式应用架构正逐步被更灵活、更具弹性的微服务架构所取代。这使得银行能更敏捷地响应市场变化,实现快速迭代和持续部署。同时,公有云、私有云及混合云等多种部署模式,为银行IT基础设施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灵活性和成本效益。这与中电金信近年来基于“源启”数字底座在行业内积极推动的“主机下移”不谋而合——即逐步将原先运行在大型、专用主机上的核心业务系统,迁移到基于ARM、x86等开放架构的分布式平台之上,以提升系统的弹性伸缩能力、降低运营成本并摆脱对特定硬件厂商的依赖。
全球共鸣:从业者的痛点与破局之思
阅读《银行技术手册》,对于奋战在金融科技一线的从业者而言,充满了深刻的共鸣。在中电金信看来,行业的本质挑战并无二致——银行的核心系统,不像互联网企业可以“推倒重来”,它们承载着海量历史数据,运行着无法停机的业务逻辑,每一次技术升级,都是一场在高速行驶中的换引擎行动。这一点,在全球范围内都没有现成的标准答案。
无论是传统主机系统如何向分布式架构演进,还是云计算、人工智能如何在高度合规的金融行业找到落地的平衡点,这些问题本质上都是全球银行业共同的课题。虽然伟大的科学发现将促进生产力的巨大进步,但这种进步经常会经历一个较长的过程,甚至是漫长的过程。这也是本书给我们的一个启发和激励——心怀敬畏,善于发现,着眼本质,脚踏实地,久久为功。
中电金信基于三十年为金融机构提供技术服务的深厚经验,深刻理解银行架构转型的痛点与路径,特此译介推荐。本书为金融行业管理者、IT决策者、技术从业者以及所有关心银行未来的人士,提供了理解当前变革、把握未来趋势的宝贵资源。
#中电金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