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春招与实习生招聘笔试(信息科技岗位)

全是客观题,一共三部分,一是类似于行测的(60分钟),二是英语(20分钟),三是信科知识(40分钟);各自分开计时,前两部分不可提前交卷。

首先是第一部分,分了几个模块;有找规律题,有图形找规律和数字找规律;然后有语境填词、句子排序、病句判断、给一段话判断讲述的核心是什么;后面有一些计算题(感觉像小学初中那种应用计算题),不过也有几道纯计算的题(可能有技巧但是我没找到);有一个模块算是材料分析题吧,有两个材料,每个材料对应五道题,第一个材料是一段文章,类似于中文版的阅读理解题,然后另一个材料是一个表格(总的以及城镇与农村居民的收入与支出表),他的题也是根据材料分析,不过有两三个都是计算;最后一个模块是偏政治性的,有许多党和政治相关的概念一些时政,还有一些关于银行领域的概念和时政;

这一部分一共有75道题!!!对我来说真的很多,压根做不完,可能是因为我没怎么做过行测;

第二部分是英语,有10道选词填空(一些近义词、形近词辨析、两三个时态、两三个相同动词的不同短语辨析);有10道完形填空,给出十几个词让我们选出十个填入其中;最后有一篇阅读理解,对应五道题。

第三部分是信科知识,有单选、多选、不定项选(选多选少选错都不得分);具体知识有操作系统(进程调度算法、进程状态切换、分页、随机存取的设备、不同存储的访问周期、Linux命令。。。有点忘记了)、计算机体系与结构(寻址方式)、计算机网络(IPv4、子网掩码、HTTPS、FTP、TCP与UDP、三层设备、OSI模型、数据链路层数据传输形式、)、数据结构与算法(树的前中后序遍历、快速插入与删除的数据结构、不同查找的空间复杂度、哈希表、)、JAVA(我没学过JAVA也分不出知识点,不过考了不少,看来JAVA还是大势吗)、数据库(索引、视图、SQL基础语句)、一些网络安全相关(常见网络安全攻击)、一些人工智能?(当前防御伪造视频攻击的有效方式?过拟合的解决方法?)、量子通信的应用、软件检测(黑盒白盒、。。。)、还有一个不知道怎么分类(螺旋模型、瀑布模型、增量模型。。。四个选项都是什么模型,我都不知道,有一个选项也忘记了)。。。

还是要多做题我觉得,感觉行测题很看手感,做多了就能很快的感觉,本人做的时候超级慢,所以觉得做不完。另外我觉得信科知识部分可能是因为它没有分具体的岗位所以考得很杂,好像哪个岗位的题都掺和一点。

其实我惊讶的是实习生招聘和春招竟然是大家一起考的,而且好像每个考场岗位也不一样,我们考场有85%的人只需要考两部分,然后就会一阵骚动,留下我们几个信科的继续做题。

博主感觉80%会凉实在是无可奈何,接近裸考了。。。大家还是不要裸考的好。

#中国银行##笔试#
全部评论
请问怎么样了
点赞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04-27 09:32 陕西
俺是湖北的,发通知进面了,等下要进行软件中心的测评,问一下其他省份的进度
点赞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04-17 17:37 湖北
我想请问只能线下吗
点赞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04-16 20:51 日本
什么时候出结果,我也接近裸考了
点赞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04-10 21:49 湖北
原来早就笔试 简历给主播挂了
点赞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04-09 20:13 福建
我也感觉差不多,不知道多久出结果
点赞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04-07 16:08 四川
感谢分享,让我意识到自己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上了大学最怕的就是考试和考核,期末我没准备好都会慌张的那种
点赞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04-01 16:09 河南

相关推荐

04-22 13:01
已编辑
安徽大学 后端
自己的背景 211 计算机科班硕,学院本,近半年的实习经历,独角兽公司,国企,互联网大厂都待过。自己的感受是现在互联网校招的面试难度已经是社招三年的难度,人太多,池子太小,行业发展见顶。面试很多奇怪的问题,源码的考察,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不知道想要考察什么,纯粹就是想提高难度,一个环节表现不好就丧失机会,机械记忆不好的我准备起来挺费力的。但是实际上内部的大部分员工连最基本的变量的命名、测试用例、注释和文档都不好好写,代码的可维护性变得越来越低,捏着鼻子在屎山中修改代码,使用各种技术手段验证功能正确,并保证不会出现新的问题,代码的熵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大,维护花费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多,每天填坑,改代码,心力憔悴。很多工程师唯一的护城河估计就是对当前业务的理解,写的可读性非常差的代码让他的替代性变低,真是可悲。前几天在抖音和一个大厂出来的前辈连麦聊天,前辈毕业后 2012 年就进入搜狐,后面去了百度,一路从 Java 工程师晋升到架构师到业务主管,回到二线城市后根本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只能做独立开发,自己去打广告接单子,技术很扎实,后端,前端,简单的 AI 都可以独立搞定,建议研究生毕业后不要再去卷 CRUD 了,实话说看到前辈如此心里面很不是滋味,当年的互联网是多么风光无限,有技术的人都是被高薪抢着要的,又感慨市场规律的客观性,不以个人意志转移。IT 行业,客观来说竞争大,淘汰率高,智力密度极高,其中大部分的市场份额还被通信运营商拿走了,留给互联网行业的大概只有 4000 亿美金,这里面的大头又被 Google、Facebook、腾讯和阿里巴巴等头部大厂拿走了,马太效应非常明显的行业。好的职业具备哪些特征?吴军老师(原 Google 高级研究员,腾讯副总裁,现投资人)给出下面几个特点:首先,随着你的工作时间越长,现金流要越来越多。其次,利润率要高,而且最好不要动不动有追加投资,它会吃光收入和利润,让最终白忙活一场。再次,无论在哪个行业,要有核心竞争力。最后,要有稳定现金流的工作,大多和经济周期无关。为什么说码农不是一个好的工作?因为 IT 行业受摩尔定律的影响,每 18 个月硬件的成本就会降低一半,相同的硬件成本的性能越高,能够跑的软件就越复杂,软件就可以不断地升级实现更复杂的功能,那么程序员就需要不断地学习,程序员年纪越大,精力就跟不上,自然就被淘汰了。现在随着 Cursor AI IDE 的出现,编程已经不是什么稀缺技能了,估计很快就像英语一样成为一个基本能力,除非你能够成为顶尖高手,只是 CRUD 简单的逻辑 AI 可以做的更好。希望这个行业的前辈多考察候选人作为一个职业软件工程师具备的能力(行为面试法从过去的行为推断未来的行为,软件工程素养,工作习惯,逻辑能力,沟通能力,责任心,计算机基础,不会写出复杂度高局部性很差的代码,能够持续学习的能力,筛选出真正有能力有潜力在这个行业发展的同学),而不是考察各种奇怪的问题和源码进行服从性测试。在工作中多一些耐心,做一些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不断的积累实现可叠加的进步。希望行业内多一些 DeepSeek 这样的公司,引领整个行业进步,让盘子越做越大,而不是零和竞争。希望想要进入这个行业的同学,仔细斟酌,如果想要赚钱,其他的行业的市场更大,发展前景更好,人才密度更低,更有机会做出一些成就,不要被短期的利益和头部的曝光效应迷失了方向,浪费了几年的青春。#腾讯##阿里##字节##百度##美团##如果再来一次,你还会选择这个工作吗?#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评论
点赞
8
分享

创作者周榜

更多
牛客网
牛客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