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反思录9】有没有可能,我们误读了“稳定”

按照国内目前的就业现状,昨天刷到有一种说法是:稳定对于我们这代人来说,将会成为越来越遥远的奢望,在这个确定性消亡的时代,我们正见证一场关于“稳定”的认知革命。

想一想也是,所有跟“稳定”这个词挂钩的东西,像什么学历、证书、房子、大厂的offer,甚至爱情,都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贬值,逼得应届生们只能发疯一样的去考证、考公、考编,卷笔试,卷面试,甚至一个公司面8轮,至死方休。

某个瞬间我似乎突然就意识到,知道过去长辈们口中念叨的“熬出头”对我们来说,似乎有点遥不可及。

这迫使我们必须重新定义“稳定”二字的底层逻辑:传统认知中的稳定,如同将全部身家存入银行定期账户或者余额宝,虽然利息低,但是至少安全性高,波动性小,而且它可持续,但是这样看似安全却难抵通货膨胀的系统性风险;我们又做不到像王多鱼那样,投了一堆不靠谱的项目,结果在概率论和财富虹吸效应面前依然会越来越多,甩都甩不掉

稳定的增长也是稳定的一种,似乎最稳定的策略,更像构建动态风险对冲组合——通过技能矩阵的多元化配置,在不确定性中构筑反脆弱性护城河。

刷抖音刷到一个博主讲他身边一个真实的例子:

有个做橡胶生意的老大哥拖家带口的来度假,去机场接机的时候发现他们一家子都到了,唯独没见他马上要读初中的小儿子,询问以后才知道他把小儿子送到浙江那边学脱口秀去了。听完我整个人都惊呆了,脱口秀现在是没有专门的培训的,他是花了大价钱让他儿子去拜的师,一整个暑假都在人家那边当门徒,给人家打杂。接下来老大哥的解释,更是具有前瞻性:

首先学脱口秀,其实学的是三项技能:说话的技能,表演的技能和写作的技能。

所以说学好了不会给你颁个证书啥的,但是这三项技能任何一样单拎出来,无论在任何领域的就业和创业,无论是社交还是脱单,都是大杀器般的存在:

  • 现在短视频那么火,以后即使当不了脱口秀演员,还能混个博主当当;
  • 如果写作能力起来了,是不是还能做做幕后,搞搞文案编辑或者写个网文啥的;
  • 表演能力如果练出来,能给身边的人更高的社交舒适度,以后要谈个生意泡个妞啥的,是不是都比别人容易?

我们印象当中,以往富人给子女铺路,多半是花钱进名校,然后毕了业子承父业,但是现在这个时局之下,他们这些政策依附型企业随时可能会暴毙。

大哥说,与其把这么一个烫手山芋交到下一代的手里,给他一些早已经过时的生意经验,还不如培养他全领域的生存技能,让他开辟自己的一片天地。

再从市场维度解析,脱口秀产业正形成独特的价值洼地:

  • 轻资产运营模式
  • 强IP孵化能力
  • 跨界延展空间

这种新型能力培养策略的本质,是将个体打造成具备多向接口的"超级节点"。当写作能力可衍生出新媒体运营、剧本创作等职业路径,当表演张力能转化为商务谈判、人际破冰等场景优势,个体抗风险能力便实现几何级增长。而且上面说了,这一块的培训目前还没人做。

说回到最初的稳定,历史的吊诡之处在于,越是追求绝对稳定的系统,往往越脆弱。泰坦尼克式的职业规划之所以危险,不仅在于其难以转向的笨重体量,更致命的是会让人丧失小艇逃生的应变能力。真正的现代生存智慧,是打造由无数技能模块组成的"分布式舰队"——当某个领域遭遇冰山时,其他模块仍能持续提供上升动能。

这个时代最稳固的稳定,恰恰建立在对变化的精准驾驭之上。当别人还在焦虑如何登上不会沉没的大船时,清醒者早已在建造属于自己的诺亚方舟舰队。

#牛客激励计划#
SAGIMA牛马咖啡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

作为牛马,为了那点“窝囊费”,难免有些抱怨和感悟,汇总一下叭~

全部评论
稳定真的很难
点赞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03-19 13:57 浙江

相关推荐

努力工作的彤:真的不能信互联网还是要感受下,我们组去年两个校招生都转正了,努力工作就行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评论
5
3
分享

创作者周榜

更多
牛客网
牛客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