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存策略】用户粘性与留存的重要性以及留存方式

高频面试题:留存策略

用户粘性与留存(活跃度)的重要性

作为拓展产品价值壁垒的突破点,用户粘性与留存(活跃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他可以提高用户留存、打造产品生态、增加广告收益、促进企业高估值等。在同质化应用越来越多、竞争愈发激烈的情况下,大家早已认识到需要在移动互联网上有一席之地,用户粘性成为需要首先攻占的一点。

互联网产品的盈利往往都是后置的,能够带来的利益是未来的一段时间通过用户服务与运营产生的,而不是像卖线下产品那样做一单赚一单,所以没有用户粘性、没有留存的APP是毫无价值的,既不会为自身带来商业回报,也不会带来投资。

增加用户粘性与留存的维度很多,可以从战略层、业务层,也可以从运营市场层面,下面我们先来看看从产品本身的维度来理解粘性与留存。

留存用户通常是指使用了产品,并且留下来成为不断光顾并且持续带来价值的用户群体。通常以新用户次日留存率、7日留存率、30天留存率等作为衡量指标。留存能够带来复合式的营收增长,留住用户的时间越长,从他们身上获得更多收益的机会就会越大。根据贝恩公司的研究,用户留存率每提高5%,利润就会提高25%-95% 。

很多人可能会说,增加产品活跃度,通过运营拉新即可,其实在我看来,「拉活留存」中「留存」比「拉活」要重要。

粘性与留存的意思就是,大部分用户使用产品后,还会在回来,也就是说这个产品能不断的带给用户打开价值,不管是实用价值还是娱乐价值,这样行为的用户叫做老用户留存。而以往的一些运营活动一般是通过各种活动来拉新,通过流量成本来使更多人变成新用户。但是结合来看,如果产品没有价值,新用户就不能变为老用户,拉新就变得比较乏力鸡肋。

很多数据都清晰的表明,留住一位老用户的成本,会远低于获取一位新用户的成本,而且运营活动又是高成本行为,真正做好产品本身的价值输出,将会是一本万利的事情。

如何进行留存

一款产品的留存是否理想,最核心的一点是产品能否满足用户的核心需求。

而新用户留存的关键是尽早尽快的满足其核心需求,让用户感觉这就是我想要的产品,到达Aha时刻。

在真正制定一个应用的留存策略时,从几个维度出发:

在产品的核心功能上,需要关注用户场景行为,找到新老用户、非活跃用户与活跃用户的行为差异,挖掘真正影响留存的因素。

在功能与体验拓展上,可以拓展需求池,即满足核心场景的情况下,寻找联动场景需求;也可以对原功能模块进行深挖,探索体验多元化、多维度。

从信息交互的角度来看,工具内容化、社交化等都是留存的好选择。

1)针对活跃用户与非活跃用户的做行为特征分析

通过数据或者用户访谈的方法进行分析,找到「产品功能点-用户行为特征-用户留存/活跃度」的正相关关系,当正相关的关系很高时,可以找到正在影响活跃度的行为特征以及产品功能点,接着进行简化功能、提高曝光率、信息前置等办法,是可以提高用户活跃的转化的。

理论上在做产品规划的时候就需要将各项买点数据定好,以方便后期分析用户与APP发生的所有交互行为,这种分析有助于产品/设计师发现用户的留存问题。

一般找到影响留存的关键指标后,可以进行A/Btest来进行进一步验证,来看看是否这些关键因子能否有效的影响用户关注度以及用户留存。

同时也可用利用用户群组分析,来确定不同用户群的留存率,找到影响因素。可以按照获客时间划分、用户偏好划分、获客渠道划分、地域划分等,用户细分可以帮助团队结合数据,找到用户流失的点或者产品增长点。

2) 拓展需求池,延长服务价值链

拓展需求池不是指随意地在应用中累加功能,市场/竞品有啥功能我就加啥功能。

APP是因为需求才被创造,存在即为了解决这一刚性需求。正是这一刚性需求的场景会带来百分之百的用户活跃度,所以在这个基础上可以去挖掘关联场景,甚至去置换同领域已经在满足的类似刚需。

关联场景需要注意的一个点是,可以引发用户场景化联想,例如外卖APP延伸出的跑腿服务,就让人很容易记住它,再比如地图APP延伸出打车功能,也是对自身服务设计链条的一个补充拓展,符合用户心理预期,好记好联想。

当进行需求池拓展后,应用可以满足的需求越多,用户打开的次数与时间也就变高了。

3)场景工具趣味化

对单一场景功能的深度挖掘上,可以往趣味性这个方向去思考。

工具趣味化这种设计策略一般是运用在需求单调,信息交互量小频次低的功能模块中,加入趣味性交互是希望打破用户与应用单向信息交互的壁垒,让互动性上来。【这里可以适当引入用户成长体系的思路】,例如通过一些超快捷的小游戏与用户交流,同时积累积分,包装体验成果,吸引用户下一次再来玩或者进行分享。

例如美团中的趣味性游戏设计-袋鼠快跑,兼具趣味性和实用性:

趣味化还可以增加用户对于这个应用的「场景化印象」,场景化印象是用户拉活留存的有力保证,当下一次遇到类似的场景,用户就可以主动想起来这个功能。

4)产品生态内容化

针对那些存在天然内容积累,双向信息交互的应用,内容化是最好的选择。

内容化其实是社交化的另一种体现,相当于连接人与人之间的信息工具。如超级APP美图秀秀,如果用户只是用来美颜,想必可能只会在外出拍照的时候才会被较多使用,需求总量有一定瓶颈。但是每天秀秀有着大量用户输入信息的特性,此时可以考虑价值拓展,内容型价值输出。内容从美妆护肤修图切入,教育用户熟悉这个领域,陪着用户成长,形成粘性。

内容化/社交化其实有一个很好突破的切入点,就是周报/月报,甚至说之前被支付宝带火的年度账单(年报),这样和用户自身密切相关的内容,自然无障碍的成为最吸引流量的一个爆点。

综上而言,对于一款需要提升用户粘性、留存与活跃性的APP,可以先从APP属性出发,做好核心价值的体验设计,再从拓展需求池、核心功能趣味化、应用生态内容化三个维度去做突破,最终实现产品的价值延伸与拓展,达到商业目标。

4. 另外,还有借助push和短信,引导用户了解产品的核心价值,提升新用户的留存。

5)优化产品性能

产品性能优化应该一开始就纳入考量范围,建立良好的框架结构。虽然因为近年来移动端设备和网络环境的大幅度提升,流量少、内存小、加载缓慢等因素对大部分用户已经不再是制约因素了,但是依旧要注意产品的交互性能和反馈设计。

1、某些模块只在即将被用到时才加载;

2、使用webP格式的图片,品质相差不大,但相比JPG节省25-35%的流量;

3、优先加载缩略图,点击后才加载大图;

4、自动计算每个产品特性对安装包大小的影响,在不同的设备上做出取舍,优化后,文件减少65%;

6)分析-优化-测试,高效运行

优化就是小成本、小范围测试;以最小代价测试,找到撬动的增长点,对这个增长点快速迭代、持续优化,将效果提升到最高。整个测试流程大致如下:发现问题-数据分析-产生假设-展开测试-衡量结果,然后不断循环。

随着产品的发展,必然会有新功能的加入和旧功能的调整,为了防止贸然上线新版本,而带来不良影响,小范围测试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式。

7)提供实际的回报策略

l 金钱上,现在很多电商和外卖产品都推出的会员、黑卡,加入之后就可以得到更优惠的价格、更低的折扣、优惠券、会员特权等等;

l 有无形的回报,即对用户成就的认可,通过授予用户与众不同的称号来提供给用户社会认可;

8)控制节奏

告诉用户马上又新功能或者新产品,以及这可以给他们带来什么好处,可以有效的诱导用户一直使用产品,并且形成对新产品的关注和期待。

9)唤醒沉默用户

沉默用户通常是指产品使用频次越来越少,甚至一段时间内不再登录,但是还并未卸载产品的那些用户;常用的唤醒沉默用户的方式:

l 提供奖励:给用户一定的物质或者精神奖励,比如折扣、优惠券、特权等等,吸引用户再次使用;

l 引入社交关系:社交是提高用户留存率和增加用户活跃度的不二法宝,社交功能的双向连接机制,增强了用户和用户、用户和产品之间的关系链。产品里常用的,比如赞、回复、关注、私信、提问等等。

#产品运营面试题解析##学习路径#
全部评论
还是羡慕你们这种产品人,思路都挺不错的
点赞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2022-02-14 18:53

相关推荐

写不来代码的小黑:这么小的城市能有做it的公司也不容易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评论
5
46
分享

创作者周榜

更多
牛客网
牛客网在线编程
牛客网题解
牛客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