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秋招的心路历程
1. 背景
大家好,这里是守卓,如题所述,我会把秋招这一路的心路历程给大家说清楚,以及某些选择的关键节点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和心态上的转变,谨以此自勉,也希望能给后来者一些启发。它并不普适,囿于自身的局限性、眼界与格局,还需要大家辩证来看,取自己所需的,如果能帮到一些人,那就是本文的最大价值了。
先说自己的背景吧。
● 211本,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绩点前20%
● 两年奖学金,一个国奖
● 一个竞赛项目,半个实验室项目,无实习
● 2021年4月开始系统复习Java,秋招10月上岸海格通信,11月上岸Shopee
2.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大三上学期结束下学期刚开始的时候,我才意识到时间将我push到这个节点,是该做选择的时候了,其实摆在我们的面前的无非是三条路,读研,工作,公务员,当然家里有矿的同学另说。
考公这条路我从来没有想过,一是我不想过一眼望得到头的生活,太闲,钱又太少;二是我的家里人没人从政,没有背景。相比而言,前者是根本原因,于是这条路一开始就被否决了。
说说为什么不读研吧,因为不想读,或许也读不下来。前面提到有半个实验室项目,大三上的时候受老师推荐,让我去帮一个研究生学姐实现算法,彼时的我其实能力还达不到而且也没有过多的接触算法,诸如递归,回溯,贪心等等之类的算法就更不必说,可以说是硬着头皮上了。大三上学期对我而言是极其痛苦的一个学期,平均每周上三天课剩下的四天(包括周末)在实现算法,这样的境地一直持续到学期末,难以想象期末考试的前一周我还在实现算法。后来实在撑不住,算法实现完一半我将代码全部写好注释打包给了她就跑路了。
为什么提这件事呢,正是出于这件事,让我觉得读研非常痛苦,我无法忍受导师的剥削(有些导师是好的,不能一概而论),加上我对学术这条路没什么兴趣,再者在当时的时间节点我已经意识到学校的理论与企业环境的实践的脱节并不是一点半点了,沉闷的理论让我觉得压抑,我更倾向于实践,所以要我沉下心来读论文,看文献,做研究,已经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了。
然而就算这样,读研仍是一个很纠结的点,为什么呢?一方面是因为大家基本都考,我不清楚整个专业大约多少人考研,但单是我们班30多个人就业的仅有5个,大概可以推算出比例吧。学历贬值和大家的选择带来的压力,我也不禁怀疑自己的选择,是否我也应该去深造。另一方面是家庭的原因,尽管家里人并没有明说,但从和他们的交流中,我还是能感受到他们比较希望我深造。那个时间点我一直在这两者之间挣扎,或者说,问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最后我还是坚定地选择了工作,其实这个时候有问自己,你有什么,你想要什么,你愿意付出什么? 我有什么,年轻人有无穷的活力与热情;我想要什么,准确来说,我想要一份我热爱并且薪水高,乐意接触前沿的工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喜欢看着自己写的代码落地成为一个产品服务于他人,这是有价值的地方。就我们专业而言所接触的基本都是技术(语言课,操作系统之类的科班课)从这一点上来说我还蛮感激制定培养方案的老师的,这也就奠定了基础。我愿意付出什么,当然是时间以及不可松懈的努力。
其实跳出时间点来看,职业规划在这个时候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大一入学就开始决心要保研上岸的同学(我见过军训就开始看高数的)早早就开卷了,卷到大四我们找工作的时候人家已经上岸躺平了;决心保研的同学多,决心就业的我就没见过几个,如果真要走开发这条路,以我现在的想法就应该是大一大二学好语言和计算机基础课,大二找实习(是不是大厂另说,有实习就好),大三的时候复习一年专业课和八股文,做一个项目,秋招就已经远胜大多数人了。准备得越早,机会就越大。
室友考研的时候我和他讨论过,最后我们得出来的结论是,如果你要做开发,想考好点的学校背书,前提是考的是计算机科班,跨考的难度并不亚于自学找工作;如果是科班的大三同学,不想卷算法,建议直接开始准备秋招、春招。科班的同学如果考上了个非科班专业,毕业了还是做开发,倒不如本科就上岸...
3.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者谓我何愁
要说焦虑与压力,很多时候都是自己或是环境给的。焦虑什么呢,焦虑进度快了还是慢了,就像一个在海上行驶的船,没有指南针,不知道什么时候上岸。系统复习的时候我和我考研的室友翘了课在宿舍早9晚11,那个时候我还是很赞同那句话的,“努力就像是被关在小黑屋里洗衣服,你不知道洗的怎么样,也不知道洗到哪了”,但我觉得我们同样焦虑。
最让我焦虑和压力大的时候是九月初,那时候正是我刚复习完,开始海投的时候,简历关过,一面挂。那会我清楚地知道是因为我没有面试经验,回答问题都能紧张到忘记知识点。我知道我需要时间需要经验,但偏偏是没有时间了,于是我陷入了怀疑自己能不能找到工作的境地之中。更为焦虑的时刻莫过于身边的人都接到了offer,而自己还是0offer的时候,尤其是还处于一面挂的时候。挫败感和焦虑混杂在一起,揉成了一种复杂的情绪,像是憋着一口气在水下潜着直到第一个offer电话接通,这口气才倏地消散了。
跳出来看,那时候应该抽些时间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情,毕竟在那个状态下效率会很低,可以选择找人倾诉或者自我排解,但不要去看知乎/脉脉/教育机构的帖子了(贩卖焦虑)。这段文字只是想说,大家不要失去耐心,技术的进步是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心态也是,尽管有些像鸡汤,但是真的,有些东西要坚持到后面你才会看得到效果。
4.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刚步入大学的时候,我以为我会按部就班地读书,考研,最后成为研究僧中的一员,终日做着研究,有朝一日能作出贡献,然而这几件事一件都没有发生。又或者说大一时的想法是本本分分地读完书,毕业了自然就能拿到一份好工作,而现实狠狠地给我抽了一耳光,告诉我你清醒点。《阿甘正传》里面阿甘说:“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味道”,回首这一段经历不得不感慨生活的奇妙。
人生好像没有什么条条框框,想要的生活都要自己去争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