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 我的大学
前言:为了达成作业的标准,我不得不在下面列出了每一条所包含的论点,感谢老师的检查与批评
第一部分
- 大学与高中中生活以及学习的区别
- 师生关系以及观后感想
- 细读连接以及观后感
第二部分
- 编程、程度以及想法。
第三部分
- 采用博客的原因(个人感觉)
我曾向往大学生活,为大学不懈奋斗。
我曾羡慕学成归来的哥哥,羡慕他的自由不被约束,羡慕他的努力不曾后悔。
他对我说过:“ 大学才是人生的起点,这里让你理解社会,融入社会,在这里,会度过你人生中最快乐,最怀念的四年大学时光。" 对我来说,高中生活是机械的,每天重复做着同样的事情,规划精确到每分每秒,有严格的老师,和睦的友谊,和固定的行为。他说:“高中时是有目的的学习,
每一个知识点都很明确,而且易懂。而大学时,学习开始变得不再明确,没有了老师的严格规定,是真正的自主学习。”其实到现在为止,我对大学生活依然只有想象,就像跳出鱼缸的金鱼,渴望却身不由己,但我同样感到了温馨,和久违的踏实感,就像推进手术室里的病人,一觉醒来自己的亲朋好友都围坐在自己身边,告诉自己手术成功一样,悬着的心终于落地,一切的努力,都有了回报。现在的我不会再像高中时一样彷徨不安,对着未来迷茫无措,也不会机械的做自己现在做的每一件事,我有自己的目标,有自己的想法,我会想着自己的目标一步一步迈进。
师生情长 且行且珍惜师生关系
第一次发自内心的感受与老师之间那朦胧的感情还是在小学的毕业典礼时,同学们自发的拿着自己的作业本让老师写下小学阶段的最后一笔,看着老师强忍眼泪,颤抖的笔尖,颤抖的唇让我知道昔日学习的赞美“园丁”并不过分,让我明白了”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究竟从何而来。
PS:这里的”园丁“不是龚自珍《病梅馆记》中被利欲熏心的园丁,而是存活我们心中,朴实,敬业的园丁。
我们于老师理应心怀敬畏。数十年的寒窗苦读教会我的并不只有行成于思的认真还有一日为师的尊敬。老师与学生,不应该是餐馆与食客,不应该是老板与跑腿打杂的喽啰,更不应该是保姆与幼儿,老师之于学生应是父亲之于孩子,关心又不失威严。对于老师,我们理应敬畏,更应该学会感谢,感谢老师对学生学业孜孜不倦的教导,感谢老师给了学生,放飞梦想的力量。
但是这不会阻挡我实现梦想的脚步,高考结束后的一段时间我严肃的看清了我现在的问题,我读的一本书告诉我,真的想要负起成功的,完美的,使用计算机的责任,就必须认真规划好每一步,考研则是我必须跨过的一道关卡,现在做的每一步,都是为以后的顺利奠定基础。我希冀着学习计算机历史上的先驱,去扩宽这一领域,将其发展到新的方向,而不是单纯的复制它,我希望在计算机领域能保持着一贯的趣味性,有趣是我对学好这门学科最大的动力,我所唯一掌握的只有用自己仅有的智慧,去发现,去创造,这是我未来最想做的事。经过老师的提醒,我发现了自己对程序设计的误区,它们承载着我们的想法,是自己智慧的结晶,
编程并不无聊
它能带给我们的不只有成就感,还有我们自己创作过程当中的不懈努力。紧跟老师的脚步。现在的我年轻且冲动,不再想同高中那般混混僵僵硬的度日,控制力随着兴趣摇摆不定,但我相信对老师的敬畏会规范我,会引领我走向成功的道路。博客将全国志同道合的人们连接在了一起,正如:为什么你该(从现在开始就)写博客说的那样,用博客的形式记录下来自己有价值的思考,会带来很多好处,并且没有明确的坏处。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更好的思考,更好的学...博客能交给我们如何反思,博客上的人们也会为自己的想法点评,它激励着我们去独立思考和学习,让自己成为一个持续学习和思考的人,苦苦思索之后还解决不了的问题,发表在博客和朋友们一起解决或许是更好的方法。
其实当我看到第三个要求时,首先想法是:“我想写下来的话,在这篇文章里全都包含了,写与不写,意义不大。”而当我读到“开发组的小熊”时,我又改变了自己的想法,把博客的好处有条理的说清楚后,”如何使用“则就更加清晰了,因此多打的每一个字,都有一个字的好处。
ENG
2018-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