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ding回忆录:当事人已拒收了这份天气预报☁️
前言
因为入职的缘故好久没写文了,也是正是因为很久没写文囤了许多专注的感受。嗯...现在是凌晨三点,我怕我睡着了就忘记这篇文章要怎么写了,明天开始一定早睡早起...
序
初来广州时正值四月,三四月是南方比较舒服的月份,雨少,多晴天,不论去哪里走走都能获得极好的体验。不幸的是几天后就慢慢进入了广州的雨季,和我想象中不同的是,他不是完全下雨,而是阵雨,上午还在万里无云,下午暴雨随即,晚上又恢复平静。
而我后知后觉,这跳脱的天气竟是我未来生活的预告。
晴
刚入职那段时间感受是很好的,不论是天气还是各种体验带来的新鲜感。广州很年轻,也很chill,园区也很漂亮,与压抑的高楼大厦相比,我能在烦闷的时候随时出来走走。我总觉得这里的磁场很舒服,在这期间交到的好朋友们都让我有一种自在的舒服感,比较抽象的讲法是我不需要花费太多的社交能量,就能和他们舒舒服服的待在一起。园区里有很多很多小猫咪,还有我很喜欢的咖啡厅,我在这里的感受是明亮的,也很安心。
而后开始很chill的生活,平日和朋友们约饭散步,回家的路上买上一束鲜花摆在家里,周末去附近的动物园、海洋王国玩,在多变的天气中追难得的一抹日落。我很快的融入了这里。
雾
“虽然你的学习很痛苦,但是你想啊,正是这种痛彻让你有学到东西的感受,说明你正在突破瓶颈期,很快就能成长了!”
这句话是我初期安慰实习生朋友的话,在不久的将来以回旋镖的形式打在了我的身上。
需求刚开始做的还算顺手,都是熟悉的一些技术栈,但当到不熟悉的领域时就开始逐渐卡点:后台进度几乎为0,一个接口要调特别久,各种工程化的工具知识分散,庞大项目的代码需要花长时间梳理...再加上担心被厌蠢不太敢问问题的buff,我开始进入了我的landing期。
老实说,体会到了什么是口口相传,需求本身是不难的,但是很多东西都很卡,一卡就去查文档和源码,很多指引还是完全过时的,加上txt风格的组件库,确实很硌手...这些小困难倒是还好,直到遇到了一个需求要用完全没用过的技术栈,我开始进入痛苦的轮询。首先疏理链路和理解逻辑就花了好久的时间,加上技术栈完全不会以及很多工程化的流程不熟悉,这个需求我花了很久时间,才慢慢上手。所谓“干中学”,我确实一步步在未知中学习这个东西。
雨
“一旦开始下雨,你就慌了神,你担心他不会结束,更焦虑自己没伞。”
广州的天气预报天天都在下雨。
我的需求从开始已经过去了三周,但我还没做出来。压力指标飞升,我开始焦虑,每天都跟需求耗,一耗就到十点多。直到有一天一个后台同事看不下去了,跑来帮我看问题看代码,一点点帮我看问题。(这里解释一下为什么不是mt,因为mt吃完饭就下班了。。)可能是因为和mt坐的远的原因,我有很多问题他都不知道,后台同事发现后开始给mt发微信说了这些事情,mt又好笑又无奈,私聊我:“你怎么让后台帮你看代码。。”然后让我快别写了,发了小猫的照片让我开心些。
第二天mt给我拉了个会跟我说了很多,并让我不要有太大压力,组会的时候我遇到难题询问同事,同事表示也不知道,mt突然从背后出现,一点点帮我看问题调通代码。马上,我的需求就通畅许多。
晴天
手机的天气预报仍然是天天下雨,但是出门后是满满的晴天。我的landing慢慢走进低压阶段,回想起来这段时间,当时的感受是压力与焦虑,但仔细想想,似乎全程都是我在push自己,没人push我赶快做完需求,没人压力我要到什么程度,焦虑的时候好朋友会约自己出来聊天,同事会耐心倾听并提出建议,周末也充实的和朋友们一起出去玩,还有下班很晚但常常出现的小猫们...
或许“明天会一直下雨”只是我的主观臆断罢了,它可能会下一小阵雨,随后又马上放晴。雨不会一直下,也不用担心没带伞,就算是这点小事,也可以向他人寻求帮助借一把伞。
所以明天会下雨吗?我们还能出门吗?我不知道,但是往兜里塞把伞就出门了。
在下班出门的那一刻,大雨又归于平静,而我也捉到了看起来几乎不可能出现的晚霞。
尾声
感觉写的有些不知所云,综上所述可能就是想表达:压力是生活的一部分,但不要因为压力而忽视身边美好的瞬间吧,就像广州的天气,它可能会下雨,但不会一直一直下~ovo
⬇️最后请大家看猫,还有超级大阴天突然出现的晚霞,还有广州下暴雨我跑去珠海的大晴天~
随笔,偶尔记录分享个人经历,偶尔写写杂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