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你找工作想离家近 or 离家远?
#

你找工作想离家近 or 离家远?

#
活动
1132次浏览 28人互动
离家近or离家远?你找工作是怎么考虑的?来聊聊~
活动详情
活动规则
11月17日-11月24日,参加“你找工作想离家近 or 离家远?”活动,分享你的故事,单篇帖子字数≥30,即可获得15牛币(每人最多累计可得75牛币)!
帖子字数≥30
此刻你想和大家分享什么
热门 最新
《找工作离家近还是远?我选错了一次,差点毁了自己》
昨天在家族群看到表弟晒出字节offer,工作地点深圳,离他老家1500公里。我妈在群里说:"这么远啊,逢年过节都回不来。"表弟回:"没事,工资高就行。"我盯着聊天记录看了很久,想起去年毕业时我做的那个决定——为了离家近,放弃了杭州的offer,选了老家省会的一家小公司。当时所有人都说我明智,现在想想,那可能是我做过最蠢的决定。一、离家近的代价:我用一年时间,把自己困在了舒适区去年校招的时候,我拿到了两个offer:一个是杭州某互联网大厂,算法工程师,月薪18K,但离家800公里;一个是老家省会的传统软件公司,开发岗,月薪9K,骑车回家只要40分钟。我爸妈的态度很明确:"杭州那么远,生病了都没人照顾,还是在家附近好,工资低点没关系。"室友劝我:"你985计算机,去大厂镀金多香,留在老家太亏了。"但我最后还是选了离家近的那个。理由很简单:周末能回家吃饭,父母也放心,而且不用租房,每个月还能攒钱。入职前两个月,我确实觉得这个决定没错。每天下班准点,周末回家老妈做一桌子菜,朋友约饭随叫随到,日子过得挺滋润。但半年后,我开始后悔了。公司用的技术栈老旧得可怕,还在用十年前的框架,业务就是给政府做外包项目,一个需求改三个月。我想学新技术,领导说"能用就行,别瞎折腾"。更可怕的是,我发现自己每天都在做重复劳动,完全没有成长。去年底,大学室友在群里晒年终奖,在杭州的拿了8万,在深圳的拿了10万,我拿了3000块购物卡。那一刻我真的破防了——同样都是985毕业,凭什么差距这么大?二、躺平的真相:不是我不想努力,是环境把我废了今年3月,我终于下定决心要跳槽。投了几十份简历,结果回复寥寥无几,好不容易约到的几个面试,也都失败了。面试官问我:"你做过什么有挑战性的项目?"我支支吾吾说不出来,因为我这一年就是在改政府系统的表单,增删改查写了一年。有个面试官直接跟我说:"你这一年经历,对我们来说价值不大。要不你再积累积累?"挂掉电话后,我坐在出租屋里(对,为了找工作方便我已经搬出来了),感觉特别荒唐——一年前我拒绝的是大厂offer,一年后我连小公司都看不上我了。我开始怀疑自己,开始在知乎上搜"工作一年没成长怎么办",开始每天焦虑到失眠。最可怕的是,我发现自己开始接受现状了。投了一个月简历没结果,我就想"算了,在这家公司混着也行,反正离家近,压力也不大"。这种想法一冒出来,我就吓坏了——我才25岁,就要这样躺平一辈子吗?三、转折点:一个工具,让我看清自己的真实水平为什么我投了200份简历都没回音?可能不是你不行,是你的简历没把你的能力展示出来。我打开自己的简历看了一遍,心里一沉:工作经历:"负责XX政务系统的开发与维护,完成了多个功能模块的实现。"项目经验:"参与了XX项目的前后端开发,使用Java+Spring框架,实现了用户管理和数据统计功能。"说实话,这简历看着确实很普通,没有任何亮点。但我这一年也确实没做什么有技术含量的事情,我能怎么写?有人给我推荐了泡泡小程序AiCV简历王,说AI可以帮你挖掘经历中的亮点,用更专业的方式表达。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上传了简历,结果AI给出的优化建议让我大开眼界:AI分析:"你的经历并非没有价值,而是表达方式过于平淡。政务系统虽然技术栈传统,但涉及数据安全、权限管理、高并发等技术点,这些都是可以重点突出的。"优化前:"负责XX政务系统的开发与维护,完成了多个功能模块的实现。"优化后:"负责XX省政务服务平台核心模块开发,处理日均10万+访问请求,设计并实现三级权限管理体系,通过数据库分库分表优化查询性能提升60%,保障系统在省内200+部门稳定运行,连续12个月0重大故障。"看到这个版本,我突然意识到:不是我这一年没有收获,而是我不会总结和提炼。四、从0回复到6个面试:好简历真的能改命用AiCV简历王重新优化完简历后,我做了三件事:第一,把所有经历都用STAR法则重写。不再只写"做了什么",而是写清楚"在什么情况下(Situation)、接到什么任务(Task)、采取了什么行动(Action)、取得了什么结果(Result)"。第二,挖掘每段经历的技术亮点。即使是政务系统,也涉及安全加固、性能优化、高可用架构这些通用技术点,这些都是可以迁移到其他领域的能力。第三,针对不同岗位定制简历。投后端岗就突出架构设计和性能优化,投全栈岗就强调前后端联调和项目交付能力。一周后,我陆续收到了6个面试邀请,其中有两家是我之前投过但没回音的。最让我惊喜的是,有家杭州的公司HR主动联系我,说看到我的简历觉得很匹配他们的岗位,问我有没有意向。这是我第一次体验到被需要的感觉。五、最难的选择:这次,我该选离家近还是离家远?上周,我拿到了三个offer:Offer A:老家省会,某互联网公司分部,月薪14K,离家近,但天花板明显。Offer B:杭州,某中厂,月薪19K,技术栈新,团队年轻,但离家800公里。Offer C:深圳,某AI创业公司,月薪17K+期权,行业前景好,但不确定性大,离家1500公里。这一次,我没有马上做决定,而是列了个表格,把所有因素都写下来:薪资:B>C>A成长空间:C>B>A稳定性:A>B>C生活便利:A>>>>B>C然后我问自己一个问题:五年后,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如果选A,五年后我可能是个技术平平、工资微涨、但生活舒适的普通程序员;如果选B,五年后我可能在大厂站稳脚跟,成为一个有竞争力的技术人;如果选C,五年后我可能抓住AI风口实现财富跃迁,也可能公司倒闭重新找工作。我最终选了B。给父母打电话的时候,我妈沉默了很久,最后说:"你自己决定吧,妈妈支持你。"其实我知道,他们心里是希望我留在身边的。但我更知道,如果我再次因为"离家近"放弃更好的机会,我会后悔一辈子。六、写在最后:离家近or远,其实是在选择什么样的人生这两天在收拾东西准备去杭州,室友问我:"不后悔吗?要是一年前就去杭州,现在可能都升职加薪了。"我说:"后悔有什么用,重要的是别再犯同样的错误。"关于"离家近还是远"这个问题,我现在的想法是:年轻的时候,尽量选择能让你成长的地方,而不是让你舒服的地方。离家近确实有很多好处:可以照顾父母,朋友多,生活成本低。但如果你选择的这份工作本身没有成长空间,那这些"好处"最终会变成困住你的牢笼。真正的孝顺,不是每周回家吃饭,而是让自己有能力给父母更好的生活。我爸今年60了,身体不太好,我妈一直在家照顾他。如果我留在老家拿9K的工资,我能给他们什么?但如果我去杭州拿19K,攒几年钱,我可以给他们换个有电梯的房子,可以带他们出国旅游,可以让他们看病不用为钱发愁。当然,这不是说所有人都应该离家远。如果你在老家能找到好的工作,能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那留在老家也很好。但如果你像我一样,发现老家的机会有限,那就别被"离家近"这个因素绑架了。七、给还在纠结的你:先让自己有选择的权利如果你也在纠结找工作该离家近还是远,我的建议是:1. 先让自己有竞争力,有了竞争力才有选择权。我去年之所以纠结,是因为我只有两个offer可选。如果我当时手里有五六个offer,我可能会有完全不同的决策。而提升竞争力的第一步,就是把简历优化好。不要让你的能力被糟糕的简历埋没。2. 不要被短期的舒适绑架长期的发展。25-30岁是职业生涯最关键的五年,这五年你在哪个平台、跟什么样的人、做什么样的事,基本决定了你未来的天花板。3. 父母真正希望的,是你过得好,而不是你在身边。跟父母好好沟通,告诉他们你的规划,让他们理解你的选择。大部分父母都会支持你的。下周我就要去杭州入职了。昨天我妈给我打包了一堆老家特产,叮嘱我到了那边要照顾好自己。挂电话的时候,她突然说:"儿子,去闯吧,闯出名堂了再回来。"那一刻我差点哭了。离家近还是远,其实没有标准答案。但有一点是确定的:无论你在哪里,都要让自己变得更好。先让简历帮你拿到更多选择,剩下的,交给你自己去判断。
投递字节跳动等公司10个岗位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今天 17:14
门头沟学院 运营
秋招终极选择题:挤一线or回老家?
说实话,我到现在还是想不明白该怎么选择。特别是遇到那些只允许填两个志愿的公司,看到身边坚定要留北京上海的同学可以毫不犹豫地投递子公司,而我却要在电脑前纠结半天,这种感觉真的很让人焦虑。我来自一个普通家庭,家乡算不上发达省份。在南方上学这么多年,已经习惯了这里的生活环境和氛围。湿润的气候、便捷的城市服务、相对开放的文化环境,这些都让我感到舒适。但想到要长期在远离家乡的地方工作生活,又难免会担心人生地不熟的孤独感。说到一线城市,我的态度始终不够坚定。暑期在南京实习的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二线城市的生活品质——通勤时间短、生活成本合理、工作压力相对可控。最重要的是,在二线城市,买房买车的压力确实小很多。可现实问题是,作为一个山东人,如果选择二线城市发展,似乎只有回本省才更有认同感。但说实话,在南方生活久了,真的不太想回山东。我相信很多山东考出来的同学都有同感:如果不是因为想家,可能没多少人愿意回去。我常常羡慕那些目标明确的同学,他们似乎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要么一心扎根北上广,要么安心回乡发展,每种选择都那么笃定。而我就这样在多个选项间反复摇摆,既想要大城市的机遇,又贪恋小城市的安逸;既向往南方的环境,又放不下北方的根基。这种迷茫可能就是我们这代人的共同困境吧。在太多的选择面前,反而失去了选择的勇气。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玩命加载中
牛客网
牛客网在线编程
牛客网题解
牛客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