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问题记录

#面试问题记录# 面的是家做通信设备的公司,面试官特别细致。先问我熟悉哪种无线通信协议,我答了Wi - Fi和蓝牙。然后就被追问Wi - Fi和蓝牙在功耗、传输距离、速率上的差异,以及实际场景怎么选,我把课上学的和查的资料结合着说了说。接着又问如果让你设计一个基于LoRa的远程数据采集系统,硬件和软件分别要考虑什么,这题把我问住了,只能把LoRa低功耗、远距离的特点,以及硬件选模块、软件做数据收发这些基础点讲了讲。电子信息工程面试得把各种通信协议的细节都吃透。
全部评论

相关推荐

头像
昨天 18:10
已编辑
东南大学 C++
。收拾收拾心情下一家吧————————————————10.12更新上面不知道怎么的,每次在手机上编辑都会只有最后一行才会显示。原本不想写凉经的,太伤感情了,但过了一天想了想,凉经的拿起来好好整理,就像象棋一样,你进步最快的时候不是你赢棋的时候,而是在输棋的时候。那废话不多说,就做个复盘吧。一面:1,经典自我介绍2,项目盘问,没啥好说的,感觉问的不是很多3,八股问的比较奇怪,他会深挖性地问一些,比如,我知道MMU,那你知不知道QMMU(记得是这个,总之就是MMU前面加一个字母)4,知不知道slab内存分配器->这个我清楚5,知不知道排序算法,排序算法一般怎么用6,写一道力扣的,最长回文子串反问:1,工作内容2,工作强度3,关于友商的问题->后面这个问题问HR去了,和中兴有关,数通这个行业和友商相关的不要提,这个行业和别的行业不同,别的行业干同一行的都是竞争关系,数通这个行业的不同企业的关系比较微妙。特别细节的问题我确实不知道,但一面没挂我。接下来是我被挂的二面,先说说我挂在哪里,技术性问题我应该没啥问题,主要是一些解决问题思路上的回答,一方面是这方面我准备的不多,另一方面是这个面试写的是“专业面试二面”,但是感觉问的问题都是一些主管面/综合面才会问的问题,就是不问技术问方法论。我以前形成的思维定式就是专业面会就是会,不会就直说不会,但事实上如果问到方法论性质的问题的话得扯一下皮,不能按照上面这个模式。刚到位置上就看到面试官叹了一口气,有一些不详的预感。我是下午1点45左右面的。1,经典自我介绍2,你是怎么完成这个项目的,分成几个步骤。我大致说了一下。你有没有觉得你的步骤里面缺了一些什么,(这里已经在引导我往他想的那个方向走了),比如你一个人的能力永远是不够的,,,我们平时会有一些组内的会议来沟通我们的所思所想。。。。3,你在项目中遇到的最困难的地方在什么方面4,说一下你知道的TCP/IP协议网络模型中的网络层有关的协议......5,接着4问,你觉得现在的socket有什么样的缺点,有什么样的优化方向?6,中间手撕了一道很简单的快慢指针的问题。大概是在链表的倒数第N个位置插入一个节点。————————————————————————————————————10.13晚更新补充一下一面说的一些奇怪的概念:1,提到了RPC2,提到了fu(第四声)拷贝,我当时说我只知道零拷贝,知道mmap,然后他说mmap是其中的一种方式,然后他问我知不知道DPDK,我说不知道,他说这个是一个高性能的拷贝方式3,MMU这个前面加了一个什么字母我这里没记,别问我了4,后面还提到了LTU,VFIO,孩子真的不会。
青春期耐面王不会梦到...:什么岗呀,没去不一定是坏事,还有更好的,加油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刚接触嵌入式时,我们都经历过“调通代码就狂喜”的阶段:配置好SPI接口让传感器返回第一个数据,用UART把采集到的信息发送到上位机,看着屏幕上跳动的字符,成就感油然而生。但真正进入项目开发才发现,“能跑”只是起点,“稳定跑、高效跑、兼容各种场景跑”才是行业对工程师的真实要求。就像做一个工业控制器,既要保证电机脉冲的实时输出(误差不能超过1ms),又要处理触摸屏的按键输入(不能卡顿),还要在后台记录设备运行日志(不能占用过多CPU资源)。如果只凭“试错法”堆代码,要么某个功能突然崩溃,要么在极端工况下(比如低温、强电磁干扰)彻底罢工——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新手觉得“学了一堆知识,一到项目就懵”。全网最全面的嵌入式八股文专栏:https://www.nowcoder.com/creation/manager/columnDetail/mPZ4kk这些“隐性门槛”,正在拦住你的晋升路1. 时序设计只看“表面正常”,忽略“极端情况”用延时函数 delay_ms(10) 来等待传感器就绪,在实验室环境下没问题,但到了工业现场,CPU负载骤增时,实际延时可能变成20ms甚至更长,直接导致传感器数据采集失败。不懂“硬件定时器”“任务调度优先级”的设计逻辑,代码就像建在沙滩上的房子。2. 外设通信只知“调用库函数”,不懂“协议本质”用I2C读取温湿度传感器时,照着例程写 I2C_ReadBytes() 能拿到数据,但换个需要“重复起始信号”的设备就彻底卡壳。其实是没吃透I2C协议中“起始信号、应答位、时钟拉伸”的底层逻辑——只懂API不懂原理,永远是“换个场景就翻车”。3. 系统设计缺乏“全局思维”,陷入“改一处崩一片”给设备加一个OTA升级功能,结果原来稳定的传感器采集突然变得断断续续。排查后才发现,升级任务占用了太多Flash带宽,导致SPI通信被打断。不懂“资源抢占与同步”“任务优先级划分”,功能越复杂,系统越混乱。嵌入式八股文:把“行业经验”变成“你的底气”嵌入式八股文不是让你死记硬背的知识点,而是把成千上万工程师踩过的坑、验证过的方案,梳理成可复用的“技术框架”。比如:- 讲“时序控制”时,不仅会告诉你“为什么延时函数不可靠”,还会教你“用定时器中断实现精确延时”“用RTOS任务调度避开阻塞”,让你的代码在任何负载下都能守时;- 讲“通信协议”时,不仅解析“UART的起始位/停止位作用”“SPI的CPOL/CPHA时序差异”,还会结合实战场景分析“如何通过示波器排查通信错误”“多设备共存时的总线冲突解决办法”;- 讲“系统设计”时,会拆解“任务拆分的3大原则”“信号量与队列的正确用法”“低功耗模式下的外设唤醒策略”,帮你从“堆功能”升级到“搭系统”。掌握这些,你能获得什么?调试时,遇到设备死机,能快速定位是“栈溢出”还是“死锁”,而不是对着代码发呆;开发时,新增功能前能预判“是否会影响其他模块”,提前做好资源隔离,避免“牵一发而动全身”;面试时,被问到“如何设计一个高可靠的物联网终端”,能从“硬件选型”“通信协议”“任务调度”“异常处理”全维度作答,让面试官眼前一亮。行业真相:“知其然”只能打杂,“知其所以然”才能掌权企业里,能调通代码的工程师一抓一大把,但能独立负责项目、解决核心难题的人却少之又少。差别就在于:前者只掌握“操作方法”,后者吃透“底层逻辑”。嵌入式八股文的价值,就是帮你把零散的知识串成体系,让你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能快速找到突破口。无论是想摆脱“调库工具人”的标签,还是想在跳槽时拿到更高薪资,这份专栏都能成为你的“加速器”。现在就走进来,从核心原理到实战方案,一步步搭建属于自己的嵌入式技术体系。全网最全面的嵌入式八股文专栏:https://www.nowcoder.com/creation/manager/columnDetail/mPZ4kk
投递字节跳动等公司10个岗位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评论
点赞
收藏
分享

创作者周榜

更多
牛客网
牛客网在线编程
牛客网题解
牛客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