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华为****部门工作一段时间了,从最开始对工作的热情,到最近对工作的疲倦甚至有点反感,开始思考工作有什么意义和积累,好在无房无车无贷款(新三无青年)。       趁着年最后一天记录一下,用文字来诉说自己的遭遇也是不错的解压方式。       一、心态       暑假入职,到今天工作差不多一年半。       从最开始对工作热情,对技术钦佩,对薪资期待。到最近连续三个月每天晚上22点、22点半、23点甚至0点才下班的疲惫,身体已经非常虚弱。       每天只想睡觉,睡***个小时都睡不够的那种。       打开手机的哔站、抖音、微信视频号,有时候不知道刷什么内容,但是在上下班这段难得属于自己的通勤时光中又不自觉沉浸在短视频中,然后并无法带来愉悦的休息感与满足感。       曾经觉得外面的世界丰富多彩,但发现难以满足看世界的前提,前提就是得有时间、有身体、有钱才可以去体验丰富多彩,然而第一条已经不满足。       二、出差和攻关、拉通对齐打太极       以前看已经工作的同学出差去各个地方,还可以在出差地游玩,觉得出差是很美滋滋的事情,蹭公司安排的酒店和机票。       然而在我出差过一次,我就不想再出差了,因为出差是非常累的事情。       出差本身就带着强烈的工作任务,在目的性和旅游已经不同。       出差一般是出差地的同事搞不定某个任务了,派人过去一块搞,例如去技术攻关。       出差的不开心有以下方面:       项目本身方面:       (1)项目时间压力大:加班到很晚,例如晚上十一点,甚至十二点一点才下班,走在路上就打瞌睡,但是第二天九点依然需要带着疲惫的身体上班、日复一日;周一到周五晚上的加班是没有加班费的。       (2)拉通对齐打太极:问题难度大,自己搞不定,就得求助领导或者专家一块搞,于是从自己一个单纯的技术点陷入了天天拉通对齐的消耗中,而拉通对齐常常就是举证找对方的问题(比如算法找开发实现上的问题,亦或者开发找算法设计上的问题),避免不了长时间的扯皮,都希望对方投入时间去解决问题,自己就能做"监工",之后便可以打上一两句话向对方索要进展和结果,会议效率极其低下。       到了晚上,回想起来这一天自己有什么收获和成长,发现没有任何的成就感和价值感,就像是一台机器,这或许就是螺丝钉的真实感受吧。       因为收获和成长均属于我个人的事,公司才不管我有没有收获,公司要的是进度与最终结果。       但是,就个人而言,其实做事情的成就感和价值感是我们做事的动力之一。       同时不同层级的领导同事盯得紧,每天甚至每半天要进展总结汇报,好像生怕干活的人摸鱼一样。       生活方面:       (1)生活质量下降:住酒店生活不方便(例如洗衣服晒衣服),睡眠不习惯等;       (2)孤独与虚无:更不适应的是,与家人分离、与自己熟悉的朋友分离——爱情和友情不在身边,会让自己更加孤单和容易陷入虚无。       三、加班与夜宵       周一到周五,早上可以灵活打卡一小时,最迟9点5分打卡上班。       上午9-12:30,14-17:30共7个小时计算工时,中午的12:30-14点,下午的17:30-18点不计算工时。       所以需要在二四的18-20:30补足5h工时,一周需要打满5x7+2x2.5=40小时。       然后真相是,我没有听说过谁的工时不够。       常常是周一到周五都要加班都九点之后,甚至是更晚,由于项目时间紧,周末去加班也是常有的事情。       周一到周五的晚上加班是没有加班费的,周末加班有双倍工资。所以从工作时长上来算,在这个厂工作一天,绝对可以抵1.5天。       灵活打卡的本质其实就是增加员工的工作时长,白嫖员工的工作时间,不需要扯什么别的犊子,比如方便通勤等。       因为只要一纸命令,大家工作时间从8到17:30八个小时,也是完全行得通的。所以我现在更加懂灵活打卡的套路了。       加班到晚上8点30,可以在8点35分领取一份夜宵,我常常拿水果牛奶回家吃。       此外,除了半天体检假外,没有任何的带薪假期,也没有年假。如果想请假,就得周末加班补回去。       我有同学在上海高通,15天年假,30天病假,上午10点半上班,晚上7点下班,主打一个性价比。同学还和我说,他们宁愿招人也不愿把一个人工作得太累。       他说总的薪资会比我少30%~40%,但是算上我的加班时长,时薪和生活质量是肯定比我高的。       年少不知外企香,不过我之前求职不看好外企的原因,是中美竞争,外企在中国的业务可能迟早就是边缘业务,面临被裁的风险。       四、绩效与薪资       绩效压力非常大,所以超级内卷,笑称为养蛊。       每年有10%C绩效指标,不知道有多少B,B+指标,但是连背B的话,容易被部门输出到别的部门。       剩下不到5%还是10%的人可以拿A绩效,这就是公司的火车头。       找工作的时候,听HR的一张嘴乱说,比如三到五年之后,工资:年终奖:分红=1:1:1,我建议在找工作的人,千万不要听这种不切实际的谎话,尽管听起来确实诱惑力十足。       然而真实的情况,只有少部分拿A的人才能晋升速度如此之快,大部分人要不早早地适应不了工作强度就离职或者被输出,要不就是在一个岗位熬个两三年都没有升职或者加薪。       刚进来的人没有虚拟股,需要熬个几年才有机会配股。       此时再想起来工资:年终奖:分红=1:1:1的说法,更加发现和自己没有多大关系,这也是公司善于宣传和吹牛的一点。       五、同事和朋友圈       同事就是同一件事,事结束了,人便散了,因此对同事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       你如果不信的话,可以做一个简单的实验,就在某个项目结束之后,看看你会和多少人私下保持联系。如果没有,更加证明这就是同事,也只是同事。       千万不要对同事、上层领导透露过多职业上的想法或者利益关系,暗箭难防,我们只需要保证讨论工作的时候,职业化合作,就够了。       朋友一词在我心中是很高的情感定位,因为"朋"由两个月组成,有惺惺相惜之感。       然而和不在同公司的朋友讨论我们公司的强度,朋友难以感同身受,加上周内加班的时间太多,单休或者双休的时间就只想自己多睡觉一会。       其实能真正社交的时间非常少,而且很多人的社交都是有工作目的,而不是朋友之前生活的分享,情感的连接。       有时候周末出去和老朋友吃饭一次,身体可能都会嫌累。       如果和同在公司的朋友交流内心的想法,涉及利益或者竞争的想法,又会担心朋友"出卖"自己,因此工作之后能交心的朋友越来越少。       六、Pua和Ptsd       不少领导喜欢加下属的微信,以前我觉得是关怀下属,但是这种关怀下属带有很强的功利性,即了解下属是为了更好拿捏下属,让他更好的工作。       在知乎上可以看到不少帖子都说自己有抑郁症,我一向来超级乐观,但是我现在已经可以理解为什么有人会得抑郁症了。       在工作时长如此之长,精神压力这么大工作的地方,容易给自己心灵造成创伤,最终留下来的都是抗压能力极强的蛊王,再去卷出新的蛊王。       七、攻击性和边界感       前面说到开会打太极,互相踢皮球,而且攻击性十足。例如:       "能不能今晚十点就把代码版本给我?""一周时间太长了,三天行不行,有什么困难?"       "你领导是谁?把你领导呼上来?"(通常是pl,xM)       "电脑呼不上,呼他手机,多呼几次?"       从来是不管被呼的人,是处在白天还是晚上,周内还是周末,工作日还是节假日,职级高低,只要问题卡着了,就会呼人,丝毫是没有边界感的。       没有办法,因为问题压力太大,就得找着相应的人解决,那就只能求助。       起初我还会不好意思呼别人,尤其是比我职级高的,但是相比不好意思,问题被卡着是更难受的事情。加上整个公司都是这种直接呼别人的氛围,那我也就勇敢的呼把。       八、车、房子和贷款       大城市交通方便,我觉得买车也是不小的开支,并且伴随着养车的成本,而给自己带来的便利性却较少,因此我对这种大笔开支很警惕。       房子没有买,因为暂时买不起,尽管有不少领导喜欢鼓吹下属去买房子以此来栓住下属,这样下属就不敢随便离职了。       我也对类似这样的鼓吹很警惕,因为当别人不需要为我的决定付出任何成本的时候,那么他的方案就只是在通过我的决定来单方面达到他自己的利益,而做出决定承担后果的第一责任人最先是自己,也只可能是自己。       尽管我也对自己能有一套大城市的房子心生向往,但是我也极度反感那些对大城市了解甚少的人在催我买房。       我一想到要背负至少上百万,亦或者三五百万的房贷,加入"房奴"大军,每天如果一睁开眼睛就得拼命工作生怕自己还不起房贷就倍感焦虑,日复一日。       更有可能有一天身体就垮掉,落下一身疾病,甚至寿命缩短,早早离世。       然而,却忘记了"挣钱本来是改善我的生活,且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的朴素道理。       祝每一位看过我这篇帖子的有缘观众,身体健康,平安快乐!
点赞 153
评论 26
全部评论

相关推荐

从输入URL到页面加载发生了什么:总体来说分为以下几个过程: 1.DNS解析 2.TCP连接 3.发送HTTP请求 4.服务器处理请求并返回HTTP报文 5.浏览器解析渲染页面 6.连接结束。简述了一下各个过程的输入输出作用:以下是对从输入 URL 到页面加载各过程的输入、输出或作用的一句话描述:DNS 解析: 输入:用户在浏览器地址栏输入的域名(如 www.example.com)。输出:对应的 IP 地址(如 192.168.1.1)。作用:将易于记忆的域名转换为计算机能够识别和用于网络通信的 IP 地址,以便浏览器与目标服务器建立连接。TCP 连接: 输入:浏览器获得的服务器...
明天不下雨了:参考一下我的说法: 关键要讲出输入网址后涉及的每一个网络协议的工作原理和作用: 涉及到的网络协议: HTTP/HTTPS协议->DNS协议->TCP协议->IP协议->ARP协议 面试参考回答: 第一次访问(本地没有缓存时): 一般我们在浏览器地址栏输入的是一个域名。 浏览器会先解析 URL、解析出域名、资源路径、端口等信息、然后构造 HTTP 请求报文。浏览器新开一个网络线程发起HTTP请求(应用层) 接着进行域名解析、将域名解析为 IP 地址 浏览器会先检查本地缓存(包括浏览器 DNS 缓存、操作系统缓存等)是否已解析过该域名 如果没有、则向本地 DNS 服务器请求解析; 本地服务器查不到会向更上层的 DNS 服务器(根域名服务器->顶级域名服务器->权威域名服务器询问)递归查询 最终返回该域名对应的 IP 地址。(应用层DNS协议)DNS 协议的作用: 将域名转换为 IP 地址。 由于 HTTP 是基于 TCP 传输的、所以在发送 HTTP 请求前、需要进行三次握手、在客户端发送第一次握手的时候、( 浏览器向服务器发送一个SYN(同步)报文、其中包含客户端的初始序列号。TCP头部设置SYN标志位、并指定客户端端口 同时填上目标端口和源端口的信息。源端口是浏览器随机生成的、目标端口要看是 HTTP 还是 HTTPS、如果是 HTTP 默认目标端口是 80、如果是 HTTPS 默认是 443。(传输层) 然后到网络层:涉及到(IP协议) 会将TCP报文封装成IP数据包、添加IP头部,包含源IP地址(浏览器)和目标IP地址(服务器)。IP 协议的作用: 提供无连接的、不可靠的数据包传输服务。 然后到数据链路层、会通过 ARP 协议、获取目标的路由器的 MAC 地址、然后会加上 MAC 头、填上目标 MAC 地址和源 MAC 地址。 然后到物理层之后、直接把数据包、转发给路由器、路由器再通过下一跳、最终找到目标服务器、然后目标服务器收到客户的 SYN 报文后,会响应第二次握手。 当双方都完成三次握手后、如果是 HTTP 协议、客户端就会将 HTTP 请求就会发送给目标服务器。如果是 HTTPS 协议、客户端还要和服务端进行 TLS 四次握手之后、客户端才会将 HTTP 报文发送给目标服务器。 目标服务器收到 HTTP 请求消息后、就返回 HTTP 响应消息、浏览器会对响应消息进行解析渲染、呈现给用户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评论
点赞
收藏
分享

创作者周榜

更多
牛客网
牛客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