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秋招最后悔的选择#
1. 为“大厂光环”选错岗位,沦为“工具人”
为了简历上的“大厂标签”,接受与专业完全不匹配的边缘岗位(如学设计的去做客服、学金融的去做行政),以为能“内部转岗”,结果发现岗位壁垒极深,每天重复打杂,学不到核心技能,一年后跳槽时,简历毫无竞争力,反而被贴上“大厂混子”标签。
2. 轻信“画饼”薪资,忽略“隐性陷阱”
被HR承诺的“年薪15W+绩效奖金”吸引,忽略了“绩效占比50%(几乎拿不到)”“加班无加班费”“五险一金按最低标准缴”等细节,入职后才发现到手薪资比预期少30%,还被强制996,想辞职又因“应届生身份已用”陷入被动。
3. 盲目追求“稳定”,放弃成长型平台
听父母建议,放弃了行业前景好但初期薪资低的创业公司核心岗,选择了看似稳定的传统国企,结果入职后发现公司管理僵化、晋升靠关系,工作内容十年如一日,3年后行业衰退,想跳槽却发现自己早已跟不上市场节奏。
4. 忽略“企业文化”,入职即“内耗”
只关注薪资和岗位,没提前了解公司氛围,入职后才发现:要么是“办公室政治严重,拉帮结派搞内斗”,要么是“领导PUA成性,天天否定员工”,要么是“同事内卷无底线,下班秒回消息、周末强制加班”,每天上班如上坟,不到半年就身心俱疲裸辞。
5. 为“离家近”妥协,错失优质机会
为了单程20分钟通勤,选择了本地小公司,放弃了一线城市的优质平台,结果小公司不仅薪资低、福利差,还经常拖欠工资,关键是行业资源匮乏,人脉积累几乎为零,一年后想往高处走,却发现没有拿得出手的项目经历。
6. 没核实“岗位真实性”,踩中“挂羊头卖狗肉”
投递的是“产品经理岗”,面试时聊的也是产品规划、需求分析,入职后却被安排做“销售推广”,HR解释“先从基层做起,后期转岗”,结果干了半年,转岗承诺毫无兑现,反而被要求完成高额销售KPI,不达标就扣工资。
1. 为“大厂光环”选错岗位,沦为“工具人”
为了简历上的“大厂标签”,接受与专业完全不匹配的边缘岗位(如学设计的去做客服、学金融的去做行政),以为能“内部转岗”,结果发现岗位壁垒极深,每天重复打杂,学不到核心技能,一年后跳槽时,简历毫无竞争力,反而被贴上“大厂混子”标签。
2. 轻信“画饼”薪资,忽略“隐性陷阱”
被HR承诺的“年薪15W+绩效奖金”吸引,忽略了“绩效占比50%(几乎拿不到)”“加班无加班费”“五险一金按最低标准缴”等细节,入职后才发现到手薪资比预期少30%,还被强制996,想辞职又因“应届生身份已用”陷入被动。
3. 盲目追求“稳定”,放弃成长型平台
听父母建议,放弃了行业前景好但初期薪资低的创业公司核心岗,选择了看似稳定的传统国企,结果入职后发现公司管理僵化、晋升靠关系,工作内容十年如一日,3年后行业衰退,想跳槽却发现自己早已跟不上市场节奏。
4. 忽略“企业文化”,入职即“内耗”
只关注薪资和岗位,没提前了解公司氛围,入职后才发现:要么是“办公室政治严重,拉帮结派搞内斗”,要么是“领导PUA成性,天天否定员工”,要么是“同事内卷无底线,下班秒回消息、周末强制加班”,每天上班如上坟,不到半年就身心俱疲裸辞。
5. 为“离家近”妥协,错失优质机会
为了单程20分钟通勤,选择了本地小公司,放弃了一线城市的优质平台,结果小公司不仅薪资低、福利差,还经常拖欠工资,关键是行业资源匮乏,人脉积累几乎为零,一年后想往高处走,却发现没有拿得出手的项目经历。
6. 没核实“岗位真实性”,踩中“挂羊头卖狗肉”
投递的是“产品经理岗”,面试时聊的也是产品规划、需求分析,入职后却被安排做“销售推广”,HR解释“先从基层做起,后期转岗”,结果干了半年,转岗承诺毫无兑现,反而被要求完成高额销售KPI,不达标就扣工资。
全部评论
相关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海康威视公司福利 1261人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