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20世纪80年代可口可乐为了对抗百事可乐的冲击,可口可乐公司出动了2000名市场调查员在10个主要城市调查,结果表明只有10%-20%的顾客对新口味的可口可乐表示不满,又在13个城市中邀请约19.1万人参加了无标记的不同配方的可口可乐的比较,55%的参加者更喜欢新可乐。然而,当可口可乐真的做出新可乐时,却招致用户大量投诉抗议,最后新可乐只卖了3个月。从这个案例给我们有什么启示,作为产品经理,你该如何获取用户真实需求(至少2种思路) ?
a. 解决方案思路跳跃:新口味是否是对抗冲击的首要解。用户决策是否购买可乐这类快销品的时候,品牌,价格,包装,货架位置,口味等因素的排序是怎样的。这里可通过用户调研&线下流量测试的方式(比如同等销售额的商店调整摆放位置)确定。解决用户端决策依据之后再结合公司内部的策略成本,假设口味是最优先解。
b. 调研过程是否合理:数据验证的过程没看到论证过程,比如用户喜欢什么口味、是否会因为口味选择可乐、觉得新口味跟可乐的品牌契合度,选择竞品的理由,选择竞品的用户画像,这些没有从调研过程中看到。
c. 品牌情感:新的可乐为啥会招致大量投诉抗议,个人觉得如果不喜欢不买就可以了(排除因为新口味导致了原口味可乐货架覆盖率下降),猜测是因为新可乐破坏了用户的品牌情感,也许让用户觉得喝可乐不cool了。
d. 运营推广过程不够精细化:在获取竞品用户画像以及用户对品牌情感之后,推出新品应该小心翼翼,初期可以通过运营活动区域化、周期性试探用户反应,再最终决定是否将新口味可乐常态化运营。
全部评论

相关推荐

09-19 13:59
门头沟学院 Java
用微笑面对困难:Trae一下,如果真成了,他用了直接发字节起诉代码版权,,这个代码不商用是没问题的如果没成也是情理之中的。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xiaolihuam...:当然还有一种情况是你多次一面挂,并且挂的原因都比较类似,例如每次都是算法题写不出来。面试官给你的评价大概率是算法能力有待加强,算法能力有待提高,基础知识掌握的不错,项目过关,但是coding要加强。短期内高强度面试并且每次都是因为同样的原因挂(这个你自己肯定很清楚),会形成刻板印象,因为你偶尔一次算法写不出来,面试官自己也能理解,因为他清楚的知道自己出去面试也不一定每一次面试算法都能写出来。但是连续几次他发现你的面屏里面都是算法有问题,他就认为这不是运气问题,而是能力问题,这种就是很客观的评价形成了刻白印象,所以你要保证自己。至少不能连续几次面试犯同样的错。算法这个东西比较难保证,但是有些东西是可以的,例如某一轮你挂的时候是因为数据库的索引,这个知识点答的不好,那你就要把数据库整体系统性的复习,下一轮面试你可以,项目打的不好,可以消息队列答的不好,但是绝对不可以数据库再答的不好了。当然事实上对于任何面试都应该这样查漏补缺,只是对于字节来说这个格外重要,有些面试官真的会问之前面试官问过的问题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评论
点赞
1
分享

创作者周榜

更多
牛客网
牛客网在线编程
牛客网题解
牛客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