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审计面经
1. 企业审计工作的核心价值是“风险防控者”(识别财务/运营漏洞、规避合规风险),还是“效率优化者”(通过审计推动业务流程改进)?
a. 追问:这两种定位会如何影响你在“审计计划制定(如优先覆盖华为海外子公司还是国内核心业务)”“问题核查深度(如供应链采购审计vs研发费用审计)”“审计报告输出重点(风险提示vs流程优化建议)”中的工作优先级排序?
2. 审计过程中常面临“跨部门配合意愿低(如华为研发、供应链部门拖延提供资料)”“审计结论与业务实际(如鸿蒙生态合作、芯片研发项目)脱节”的问题,若设计优化方案,你的思路是什么?
3. 如何衡量审计工作的“业务价值”?需包含哪些主观(如华为管理层对审计建议的认可度)和客观指标(如审计问题整改率、风险隐患规避金额、流程优化后效率提升幅度)?
4. 团队提出两个提升审计效率的方向:A.搭建审计资料线上提报平台(标准化华为全球业务审计资料提交流程);B.制定分业务线审计模板(如华为消费者业务、企业业务、运营商业务专属审计模板)。如何设计实验判断长期ROI更高?
5. 审计专员如何与华为财务、运营、研发部门联动,确保审计发现的问题(如海外子公司费用管控漏洞、供应链采购合规风险)能有效整改并形成长效机制?
6. 如何看待审计工作中“审计独立性”与“业务支持性”的潜在矛盾(如既要严格核查华为海外业务合规性,又要助力海外市场拓展)?工作中如何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