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提前批后端二面 —— 体系化深挖,受益匪浅
这次想聊聊当时百度提前批二面的感受。25 届校招,总监面在后,这场是第二轮技术面,后面知道是隔壁组的 Leader,聊完这个 ld 立马主动加了我的微信。
面试一开始就让我先自我介绍,然后围绕我在滴滴做的 “素材推送系统重构” 项目深挖,基本是从业务背景、性能瓶颈、并发控制到架构优化一路追问。面试官的切入点很有体系感 —— 从我当前的局部优化聊到整体架构解耦,再引申到 “生产者-消费者” 模型,还顺势探讨了分布式队列、水平扩容等思路。
项目聊完,又切到 Go 语言底层机制,比如进程/线程/协程关系、协程生命周期控制、HTTP 请求全链路的技术环节等,追问很细。有一段还聊到我在实习中遇到的重大事故,面试官结合案例跟我聊了开发流程上缺陷和上线策略,让我意识到工程实践中 “影响面评估” 和 “灰度验证” 的重要性。
氛围上对方很平和,但问题密度不低,经常一个回答后立刻跟进新的角度。聊到后期,面试官还给了我不少职业建议,比如尽早确定赛道(业务 / 技术 / 策略),先补深度再拓宽度,这到是经常能得到的回复了。面试结束时我感觉信息量很大,收获不只是技术答题,而是思维方式和视野的提升。下面是这次二面的面经题目。
一、背景与动机
1、你在滴滴实习了时间挺长的,不打算留在滴滴吗?
2、你对下一份工作的思考是什么?为什么想换公司或看新的机会?
3、你怎么评估你所在的行业以及未来方向?
二、项目与工程实践
1、请挑一个你认为有技术挑战的项目讲讲。
2、这个项目核心解决了什么业务问题?
3、分析下来,性能瓶颈和核心问题在哪些环节?
4、为什么不直接用频率控制?
5、并发控制是怎么做的?能否动态调整任务数量与资源负载?
6、diff 任务重复推送的原因是什么?你怎么防止这种情况?
7、除了局部优化,有没有更完美的整体架构方案?
8、素材下载在任务中的角色是什么?
9、这不是生产者-消费者模型吗?如果要按这个模式改造,需要怎么做、要考虑什么?
三、技术问答
1、请讲一下进程、线程和协程的关系。
2、如果要做一个“开关”接口控制后台协程的启动和停止,你会怎么实现?
3、在这个开关例子中,从点击到执行,中间会发生哪些技术环节?
4、滴滴内网拓扑是怎样的?
5、滴滴的应用是否上云?
6、你对 Docker 和 K8s 的熟悉程度如何?
四、事故复盘
1、分享一次在滴滴遇到的重大挫折或事故案例。
2、事故原因是什么?你之后做了哪些改进?
五、个人认知
1、你觉得自己和滴滴里的前辈差距在哪?
六、反问环节
1、如果有后续环节,面试流程会怎样?
2、团队主要做哪方面的工作?
3、对于职业方向或人生发展,有什么建议?
#秋招##百度##牛客创作赏金赛##面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