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非二本的漫漫游戏开发春招路Ver2.0——失业、感悟、再出发(万字长文)

三年前的我,也是差不多在这个时间点在牛客写下的我的第一篇面经——双非二本的漫漫游戏开发春招路

https://www.nowcoder.com/discuss/358373164529750016?sourceSSR=users

那时候的我肯定想不到,三年后因为公司裁员,我还会在再进行一轮"春招",再写下一篇面经

写这篇文章主要有两个目的

一是牛客上甚至是全网关于游戏客户端社招的面经几乎屈指可数,在社招时我就因为找不到社招面经而烦恼过,因此自己决定写一篇来帮助有三年左右经验想要跳槽/求职的社畜

二是对我三年的工作进行一轮CallBack,也写一写我在这行三年的心得体会,给想进入游戏行业的大学生讲讲这行的故事,给"当年的自己"一个参考

全文均为我真实经历,无半点胡编乱造

全篇由我逐字逐句敲出,无任何AI大模型生成

故事挺长,可以点个收藏慢慢观看

我在游戏公司的一千零一夜

为什么取这个大标题,因为我算了一下,从我入职到被裁员的时间,正好度过了一千零一天,太巧了,回顾这一千零一天,有很多感悟和想法,没看过我之前那篇文章的可以先看下补充了解背景,那话不多说,开始讲讲我这一千零一夜。

另一种可能

三年前的各种刚好和恰好,让我大学毕业入职到了福州的一家老牌游戏厂商,算是福建的头部游戏厂商之一了(不直接指明了,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搜,结合我后文其实也挺明显了)从事了游戏客户端的工作

当年其实摆在我面前的除了福州这家公司,还有另一个选择,深圳的超参数公司,这不是一家传统意义上的游戏公司,而是专注于做游戏AI相关的,招的也是游戏客户端,不过做的游戏都是服务于他们游戏AI相关的Demo,开的待遇比福州这家高不少,用的游戏引擎是UE。但是当时由于这家公司offer发得太晚,我已经先和福州这家公司签了offer以及租了房子(应届生租房一定要避免踩坑,当年不懂,硬是住了快三年的串串房...),最终还是拒掉了超参数的offer。

我是向来不爱美化自己没走过的路的,但是在我入职半年后,有一个叫ChatGPT的东西横空出世,随即AI爆火,我还是会时常忍不住去想,如果我当时去了超参数,那么现在又会如何?

欢迎来到游戏公司

可是世界上没有如果,还是接着说说在福州这家游戏公司的事吧。在进入这家游戏公司之前,我是不知道要被分配到哪个项目组,我一直害怕的事就是分到老游戏项目组,因为这家公司基本靠老游戏营收,都是十几甚至二十年的游戏,用的都是老技术,要是去做这种游戏的话对我这个新人来说是学不到东西的。于是带着这样忐忑的心情进了这家公司,进去先是到了中台,和几个同一批进入的新人和实习生参与开发一款公司的技术Demo,这个Demo用到的引擎是Unity外加公司自己的Lua框架来做业务开发(也就是界面相关)当时其实是挺开心的,因为以为自己不用去做老游戏了,Unity虽然没学过,Lua也没学过,但起码也是主流的商业引擎和主流的游戏技术方案,于是那几个月还是挺忙的,时常加班到十点十一点,一边学习一边开发,但也渐渐开始对游戏开发祛魅了,怎么不是做这个界面就是做那个界面啊,这跟我当时写前端有什么区别啊?

后来才知道,做UI基本就是国内游戏行业每个新人逃不掉的命运,特别是对于国内游戏来说,每个游戏都有无穷多个界面和系统,货币千万种,商城几百个。有的游戏我觉得也不能叫游戏,叫有美术的交互UI数比较合适,因为基本全程就是在跟UI打交互,我这三年可以说几乎百分之八十甚至九十的工作内容都在干这个,很难不对这份工作丧失热情。

前面也说了,我是“以为”自己不用去做老游戏了,可就在入职三个月后,随着Demo开发完成,HR找到我们说要分配会各自本来的小组,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我是被一个有二十年历史的老游戏招进来的正当以为天塌了的时候,中台突然说要借调我去公司另一个新的游戏项目帮忙,哈哈,正和我意,于是又去到了另一个游戏项目,到此才算是正式参与第一个商业游戏项目的开发(前三月做的只是公司内部的技术Demo)这个项目用的也是Unity,只不过不是用Lua框架去写界面了,而是用C#就是Unity原生支持的脚本语言来做,于是又开始库库学库库做,又这么在这个新框架下开发了三个月,学到了另一种开发思想,也做了些接入SDK这种不再是写UI界面的活,整体还是有不少收获的。

这游戏差点比我年龄还长

好景不长,三个月后,借调结束,期间我也向HR表示过希望接着留在中台的想法,但是人轻言微,最终还是到了最开始招我进来的老项目。进去前查了一下,WC,这游戏都要二十年了,差点比我年纪还大了,于是怀着忐忑的心进到了这个老项目组,一上来还是写UI,那可真是把我惊到了,用的这是什么技术啊?在已经历经了半年使用编辑器拼UI后,这个项目居然告诉我拼UI是手写ini文件??从智人直接退化成山顶洞人了可还行。IDE用的是vs2017还算新,也算是我赶上了“好时候”,因为听说前不久还在用vs2008,是这一段时间才换的。游戏开发用的引擎用的是公司的自研引擎,这个可跟大家理解的现代商业引擎不一样,没有编辑器界面,只有动态库给你调用,说是自研引擎,更多的其实就是给你提供图形渲染和游戏资源管理的底层接口,让你通过这些接口去实现逻辑。老实说,在二十年前有这个技术来编写这么一款游戏,当年的技术水平那绝对是第一梯队(现某大厂的TOP1王牌工作室的总裁最早就是出自于福州的这家公司)可惜时代在变,技术在进步,而游戏却几乎跟二十年前没有差别,游戏玩家也基本还是二十年前那批玩家,不过也别小瞧了这批玩家,这批玩家到这个年纪可能没法像年轻人一样肝,但他们可以拿金钱换肝,648对他们来说洒洒水,几个w的冲才是家常便饭。这也是大家为什么看到市面上还会有那么老游戏在出新版本在开新服,原因很简单,20年前的这批玩家只是老了,不是死了,很多还富了。

话题扯得有点远了,再说回我在工作上的这些事吧。这个老项目组除了技术过老,还有一大痛点就是基本没有任何相关的文档沉淀,这可是二十年的老项目啊,二十年啊,哪怕早些年代码设计的再好迭代了二十年也包是一坨屎山的啊。自研引擎,你又没有网上找资料的地方,遇到问题,除了自己断点慢慢捋逻辑,剩下就只能请教组里的老前辈了。二十年,新业务旧业务叠加在一起,很多东西哪怕没用不敢删也不能删,因为你永远不知道删了这个会不会导致哪一个爷爷辈功能崩溃了,要是QA发现了还好,没发现一上线让玩家逮到了,公司就有“孙子”来追责啦,这就会导致大家都畏手畏脚,屎山代码就是这么慢慢堆出来的。

不过组内还是会有一些技术大佬的,比如十年前就有大佬几乎凭着一己之力将这款老端游移植到安卓和IOS上,什么二次元三端互通弱爆了,技术落后我们整整五年啊(手动狗头保命)在我加入项目不久后,又有另一位大佬牵头给项目封装了一套开源的UI框架方案,AUV,这下终于又有编辑器界面了,又从山顶洞人回到智人了,真是感天动地

职场那些事儿

当然干客户端的,除了跟组内程序打交道,有两个岗位也是要经常对接的,一个是同是写程序的服务端,另一个就是策划了。很多同学可能会以为干程序这行无需勾心斗角,老老实实本本分分的做好技术就行了。那我只能说,大错特错错到姥姥家了,你要是只会技术只做技术,你就是职场的冤大头老实人(当然了,除非你是那种一进来就能跟组里大佬掰手腕的天才除外)尤其是做客户端开发,基本上任何什么bug都是客户端先背第一锅,查出来发现确实不是客户端问题才会去追责其它岗位的工作。你的同事肯定不会全是好人,总有一些老油条啊不当人的存在,因此跟不同岗位扯皮甩锅其实也是工作的一部分,在职场生存,千万不要当老实人,懂得合理发声争取自己利益才有办法在岗位上走得更长远。

向上管理也是在职场生存里非常重要的环节,有人的地方就有社会,有社会的地方就有人情世故,是,互联网企业不会像传统企业那样觥筹交错里安排了所有,但是那些所谓的人情世故只是换了另一种方式存在罢了,很多做技术的同学可能都是i人,不善社交和言辞,在职场上就变成不敢跟leader打交道,我其实也差不多,所以过去三年我在这方面是吃了很多亏的。职场这一课,我过去三年其实上的很不好,因此在这里也没法实际给到大家什么建议,只能说的是,大家在职场中一定要摒弃学生思维,剩下的,只能大家自己去悟了。

理想啊理想

“一个人住在这城市,为了填饱肚子就已筋疲力尽。还谈什么理想,那是我们的美梦。”——赵雷《理想》

在慢慢的接了几个需求后,凭借着模仿+断点调试大法,也渐渐的对这个老项目的代码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不多)开发起来还是蛮割裂的,因为一部分是旧的UI界面,一部分是新的UI界面,你必须在两个开发框架上换来换去,切换两种思维,有时候还有那种老UI上嵌套新UI的需求,处理起来更加麻烦。在这家公司的近三年时间里,我也算是把国内市面上各种常见的游戏系统都做了个遍,什么商城、拍卖、抽卡、换装、锻造、排位等等等。看似好像各不相同,本质上就是各种列表的应用与各种事件的监听互相组合罢了,那我问你,做这些东西做了三年,能有什么进步可言呢?那有人可能就会说了,代码都在那了,就算技术再老,那毕竟也是还在运营的三端项目,怎么可能一点东西都学不到?确实你要这么说也不无道理,像我之前的同事甚至在研究怎么在游戏中实现黑帝斯那种打击感,然而这种游戏需要的是打击感吗?这种从新手教程开始就可以一直挂机到生命周期结束的游戏又让我怎么有研究下去的动力?对不起,我真做不到,我真的不想去研究这么一个让我玩都不想玩的游戏。没进入游戏行业的人可能有这么一个误解,包括以前我也是,就是以为做着那些一刀999啊换皮游戏的团队都是不玩游戏不知道什么是好游戏的人,但其实并非如此,我所接触到的策划同事其实很多都是3A独游的爱好者,哪一个没有点做出最好玩最牛逼游戏的理想?我相信立志要进入这行的每个人,不会梦想着说我是要来做一刀999的游戏,就像我们小时候的梦想也不会是买车买房。然而理想终归是理想,到最后终究会发现没有实现理想的能力,也没有改变现实的勇气。

我上面说的好像都是在这个项目组的缺点,你可能会问难道就一点优点都没有吗?有的哥们,还真有。这个项目的工作氛围与该项目的年龄一样——进入了养老环节。前面我刚到公司那半年在做其它项目时,加班那是常有的事情,但是到了这个项目组,可以说非常少加了,这在互联网行业尤其是游戏行业是极其少见了。在慢慢熟悉之后,我也开始变得有点“老油条”了,由于我们公司实行的是不打卡的上班制度,只要自己干活满八小时即可,所以我早上到公司一般都十点半了,随便坐个一小时后就可以开始考虑午饭要吃什么了,吃完午休到一点半,干活干到五点半的时候再去吃个晚饭,回来稍微坐一下七点半就打包走人了。我还是都会在公司呆满八小时的,毕竟程序还是要干点活的,有些其它岗位的更过分,下午来傍晚走,真的就是一天全在混日子。

于是乎在这种工作节奏下,我也慢慢被吞噬了,虽然拿到的工资跟大厂肯定是没法比,虽然三年一分钱没涨,但在福州这个城市也足够我一个人过着还不错的生活。理想啊什么的,蒜鸟蒜鸟,对不起啦,先放一放啦,混口饭吃嘛,都不容易,别逼我啦。

裁神到

当然了,当日子过得太舒坦时,你就要担心会不会有什么不可预知的事情找上门来了。去年年中时,公司突然开始猛地抓考勤,都说抓考勤是裁员的前兆,现在来看果然还真是。然后后面果然听到了一些其它项目的释放动作,一开始的我还以为是公司进行正常的适当减员操作,我们项目去年还有的赚,裁员也裁不到我们身上,便继续开开心心的得过且过了。直到十月份时,发现组内一些平常合作的上下游小伙伴的灰色头像不在跳动,再也没有了一句简单的问候,我才猛地发觉,裁神来了!

慌,真的慌。

这是当知道裁员有可能发生在我身上时第一个最真实的感受,在没来之前,还多多少少跟朋友开玩笑说,快点把我裁了吧,留在这快三年了没涨一分钱,领个大礼包跑路多好。可当他真要来的时候,我却慌了。为什么,因为知道自己真的没啥本领,为什么,因为已经快三年没接受市场检验。为什么,因为知道外面就业市场依旧寒冬。

怕,真的怕。

那段时间真的是疑神疑鬼,上班翻HR的日常安排和公开的会议记录,疯狂的想找到什么蛛丝马迹。最怕右下角聊天框闪烁突然跳出HR的头像,有一天突然闪烁了起来,把我吓了一大跳,胆战心惊的点开,结果发现是群发消息...那段时间裁员就像是达摩克里斯之剑一样,悬在我的头上,让我好生不得安宁。

十二月的某一周,同一届进来分配到别组的小伙伴领到了大礼包,聊了一下是HR单独约了会议室约谈,于是乎回去赶忙去翻了一下会议室的预约记录,在周五发现了我们组HR的预约记录。终于,要到我了吗?那几天疯狂网上看公司裁员怎么办,怕会不会被坑,忐忑的等到了周五,忐忑的从早上等到下午,直到我回到家中那HR的头像框都没有闪烁。哎?怎么回事?难道说?

就这么又过了几周,到了某周一来的时候突然听隔壁的同事说xx和xx同事要被裁了,啊?难道名单里真的没有我?当时确实是把我惊到了,因为我一直以为要裁员的话我肯定是首先上名单的,没想到还有比我更先走的同事。两位同事走后,组里也进入了一段太平时间,正常的过了年,拿了年终,于是我又慢慢放下心来,以为裁员结束了。

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

老话还是说得好啊,该来的他总是逃不掉啊。过完年后又听闻公司要开始新一轮裁员了,这一次,幸运的女神没再眷顾我了。三月中旬,那个该闪烁的头像框终究还是闪烁了,这一次已经没有年前那么慌张了,只是觉得心中的大石头终于落了地,平静的去了小黑屋,公司没有搞什么小动作,正常给了N+1,我还有七天年假没休,按理说这个年假没休是要三倍补偿的,但公司是让我把年假休完后再算的离职日期。也行吧,事到如今已经不愿再争些什么了,作为我第一个入职的游戏公司,还是有点感情的,那就好聚好散吧。

人生路,没法分清楚

“人生路,美梦似路长。路里风霜,风霜扑面干”——张国荣《倩女幽魂》

交接了几天工作后就开始放年假了,好久没有这样彻底放空下来过了,终于可以美美的睡到自然醒,终于不用时刻再去关注工作群,终于又是自由身...了吗?焦虑、迷茫、夜不能寐,和三年前收不到面试的时候一样。很奇怪,不知道为什么当时脑袋一放空总会响起哥哥的《倩女幽魂》这首歌,可能是我把“美梦似路长”记成了“没法分清楚”。而很巧的事,当时电影院正恰逢《倩女幽魂》的电影重映,于是一个人在电影院孤单的看了这部电影,当这首歌响起时,我整个感慨万千,我接下来的人生路,到底是美梦似路长,还是没法分清楚?

再战"春招"

我还是想

失业后第一件事就是纠结要不要跟家里人说,一番挣扎过后还是向家里人讲了,这么大的事还是不好瞒着,但是向家里讲了就要来承受家里无尽大的压力,转眼已经从大学毕业要三年了,身边同学结婚订婚的都好几个了,自己又是来自于特别传统保守的地方,干的还是游戏这种对上一辈人尚有刻板印象的行业,DeBuff叠满了简直。父母是一心一意想让我回去考公,可这真不是我现在想走的路,且不说现在有千千万万的应届生和待业往届生都要去挤这条道路,上岸概率堪比中彩票,再者公务员的生活真的会是我想要的生活吗?哪怕真的能上岸,自己的后半辈子好像就一眼望到头了,跟个NPC一样重复机械化的日常直到退休?

睡不着的时候,我就躺在床上问自己,我到底想要什么?悠闲的生活,成家立业?那考公的话确实是最好的选择。是吗?这是我想要的吗?内心的答案是否定的。回到老家,翻开小时候的画册,回忆涌上心头,小时候玩赛尔号,自己就照猫画虎的创作了许多的精灵在画本上,给他们取名字,写世界观,设计反派...这是我小时候的梦想啊,我还是想做游戏啊!小时候听到自己画室老师之前是在游戏公司做游戏就觉得好厉害,自己也从小学学画画一直学到了高二,当年是想去走美术生这条路的,专业和路线都查好了,大学就去读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毕业后就进入游戏公司做美术,但是当美术生这条路在家人的强烈反对下最终放弃了。当时还想着说,虽然没去读美术专业,大学还是可以靠自己努力继续精进画画技术,最终也能走向职业的画师道路,结果发现自己还是天真了,大学各种事情加专业课的学习压力不可能让你做到兼顾,又也许自己对美术的热爱并没有我自己想象中的那么执着吧,直至今日都很少再拿起画笔专心的去完成一幅画了。因此我也知道,如果我现在选择放弃做游戏这条道路,这辈子我大概率再也和游戏无缘了,八年前的我就已经放弃过一次了,这一次,我不能再和我的理想说放弃了。

战前准备

既然决定了要继续往前冲,那么就要开始认真准备了。到被裁之前其实还是有稍微积攒了一些技术,在老东家的日子也并非完全摆烂,因为在被分到老项目组后我自己就有一点技术落后的危机感,所以我就捡起了当年毕设学的UE,断断续续又学了起来,当然其实学的很慢,一个小Demo做了一年多,但多多少少也是学了,这也为我这次顺利找到UE项目的工作打下了基础(不得不感慨UE这几年在国内的飞速发展,三年前我学的时候B站都没几个教程,也基本没有公司招UE岗,现在差不多都能和Unity平分天下了,当年是因为喜欢3A才去学的UE,现在来看还算是赌对了)所以还是想跟大家说的是,不论你想做什么,先行动起来,哪怕进展缓慢也不要紧,终究有一天会收获结果。

在开始正式接着找工作前,我的首要任务是什么呢?八股?简历?都不是,而是——逃离家中,在家里面对父母的压力和干扰完全无法让我专心准备工作,因此我一定要逃离家中才能专心备战,这期间的太多艰辛就不说了,最终还是成功的逃了出来,去哪呢?我想到了一个绝佳的地点——回学校。世界上可能没有比学校更适合学习准备的地方了,能刷校友卡进校园,能去教室自习,能吃食堂便宜的饭菜,学校周边租房价格也相对便宜,简直是完美。于是乎回到了学校,仿佛又回到了三年前,又正好是春招之际,命运之神又让我走了一遭来时路。看着学弟学妹们忙忙碌碌的身影,真的不免感慨万千,大一真的是自己最美好的时候,没有对未来的烦恼,课程压力也不大,刚上大学一切事务都是那么新鲜,参加这个参加那个,忙得不亦乐乎。不忙的时候开着小电驴吹着晚风,晚上和舍友来一顿说走就走的烧烤,工作后发现幸福就是这么回事啊。毕业后想再聚已经很难了,一个人孤独的回到出租屋的时候终于明白了什么是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肯定会有不少还在大学的同学看到这篇文章,请珍惜你的校园时光吧,总有很多学弟学妹在拿到工作offer后问我要不要去提前实习,我总是会说,你这辈子接下来还有几十年的打工时间,而你的校园生活应该不会再有了,你自己想想,哪个更值得珍惜?

社招启动

在学校旁租好了房安定下来后,就开始了人生的第一次社招。社招与校招最大的不同就是在你投递之前就会有很多猎头来找你(最夸张的是我当年毕业刚入职两个月就有猎头来找...)但这次招聘下来对我而言猎头基本没什么用,因为本身还是要公司的对应组来审核你的简历,要招聘的公司岗位也基本在BOSS上都会有,给面的公司你自己投也能过,不给面的公司猎头帮你投也无济于事,用我朋友的话来说,猎头在这中间起到了一个情绪价值的作用。

这次求职我自己的目标也很明确,我一定要转UE,去做UE开发的游戏。但因为太久没接收市场检验,我也不清楚现在外面现状如何,社招又是怎么一回事,再加上我的UE Demo还在完善中,所以我先做了一份简历,主要体现的内容是跟我上一份工作相关的,因为在老东家自研引擎用的是C++,所以就重点突出了这部分,然后先去投递了一些外包的岗位。

第一个收到的面试是网易的外包这里踩坑了,划重点!面外包会影响正编面评,面外包会影响正编面评,面外包会影响正编面评。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先拿这些外包岗位来刷刷面试经验,后续再投正编更稳妥,让我没想到的是面外包还会影响正编的面评,这个第一次面试我基本还都没什么准备,赶鸭子上岸面了一个多小时,面的项目组是大话3,这次面试经历也是我本次所有面试流程中最长的,基本什么问题都问了,覆盖C++八股、游戏场景题、游戏算法、操作系统、数据结构、多线程编程,面试官还想问问计网,然后我说工作基本没用到自己毕业后也没再用过他就跳过了,手撕代码给了一道冷门dp,md明显就不要我啊,在面试官的提示下给出了暴力的思路。当然了,结果可想而知,面完就没后续了。当时是没啥遗憾的,因为本来就是拿来练手,但是后面和网易互娱的HR聊的时候他说我有面过其它项目组我就傻了,早知道就不拿网易外包来练手了。

第二个收到的是阿里的外包,做的其实不是游戏,但是是一个UE的项目,属于和官方合作搞什么VR啊元宇宙的那种,当然了,投这个目的也是为了刷面试经验,这也是我第一个收到跟UE有关的项目面试,不过面的一般,面完也就没后续了,因为当时只背了C++的八股,UE的一些八股其实没怎么看,导致挺多没答上来的。

这两个面试是还在家里时就收到了,面完觉得自己各方面不足后就有了上面说的逃离家中回到学校准备的故事。于是先停止了投递,回到了学校,在学校准备的日子我一般安排就是白天背八股,下午巩固项目+刷题,晚上完善自己的UE Demo,再花了几天把Demo完善后把自己UE的简历也搞了出来,C++八股也背了一些,题也算是艰辛的刷完了Lc75(真心讨厌刷题),于是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投递。

第三个收到的面试是上海的盛趣游戏,这是这次社招第一次面正编的公司,第一轮面试很顺利,不管是项目还是C++八股都回答得挺不错的,在学校修炼还是有点用的。本来面的是盛趣一个不知名的老网游,面试官一面后直接给我推荐到了传奇项目组,哇塞,传奇哎,这可是中国网游史的还活着的“传奇”了,然后就转去了传奇项目组开始新一轮的面试,第一面的面试官给我感觉很随和,基本都在聊天,算是我这次面试过程中感觉最好的一次了,聊着聊着一面就过了。二面的难度稍微高一点,但也还好,基本都是在围绕我之前的项目展开提问,由于我之前在老东家做的项目和传奇匹配度太高了,所以二面也很顺利的通过了。然后就是到了HR面,和HR谈笑风生这个我没败过,没啥可讲的。最后还有一面是制作人电话面,主要也是问了我一些过去项目的问题,也顺利的通过了,最终顺利的拿下了传奇项目组的Offer。

第四个收到的面试是上海EA的外包,他的一面和传奇组的一面在同一天,一面难度算适中,考察了八股+项目,八股覆盖的范围还是挺广的,口撕了链表反转和二分查找,有些八股没答上来,但整体还算可以给过了。这里我要重点吐槽一下二面,上海EA外包二面是我本次面试过体验感最差的面试,没有之一!我真的是想笑了,在上海开个12~15k的破外包岗,以为自己招资深客户端开发呢?面试官有两个,其中一个非常逆天,先是晚到面试,我开了摄像头说我没开,然后问了非常多的逆天问题,差不多有如下几个:如何判断当前系统是 32 位还是 64 位?我回答说输出指针根据字节判断,他不满意,追问说编译器是32位的,但是你的系统跑的是64位的,这时候你输出的字节数是多少?谁没事研究这玩意啊哥们?然后又问如果一个语言只有单线程,如何去实现多线程?说什么ACM的题,不好意思,没打过ACM,不会。最后问了一个最逆天的问题,问我有没有图像处理的相关经验,我本来以为他是想问图形学,结果居然是要问什么信号采集图像分析,我:?????这™跟我面的岗位有半毛钱关系吗?另一个面试官的问题较为正常,但也问得很细,基本每回答一个问题他都会刨根问底问到你不会为止,还问了特别多性能优化相关的。哥们,好意思吗?一个最高15k还在上海的岗,不知道的以为你开的是50k呢?最后也没有反问环节,真是给我整笑了。

第五第六家收到面试的都是0~20的初创小团队,一家在广州一家在北京,广州那家搞笑的,连个技术面都没有,上来就是HR面,面完给我发了份事无巨细的需求,让我用UE写出来,笑了,面试套方案还真给我遇上了。北京那家还比较正经一点,但听他们说项目都是用蓝图写的,说明也没啥技术含量,关键是二面得去北京线下面试,就放弃了。

第七家收到的是我现在所在的这家公司的面试,老习惯我就暂不透露公司名了。说实话一开始我是真的没想到会拿到这家公司的offer,因为他们的项目是真的很有潜力,上线后我感觉是有可能成为游戏行业属于T1类的项目(给想入职游戏行业的同学插一句,在这行里,好项目>大厂,一个好的项目,绝对是能给你简历增加无限光彩)项目是用UE5做的开放世界类游戏,这个是真的很想去了。面试速度飞快,一轮四个面试官一起上轮流问,主要都是UE相关的(网络部分问的很多)+ 过去项目的设计,上午面试下午HR就谈薪了,真的是史上最快面试,效率嘎嘎高,老实说面试我自己并没有答得很好,但还是过了,正好也是遇上项目组缺人扩招了,所以说找工作有时候真的是看运气。

第八家收到的是杭州的不鸣科技,这家是搞自研引擎和自己游戏的,但他们的自研引擎不是我在老东家做的那种老东西,看了一下还是比较有点技术水平的(他们老板就是著名的GAMES104课程作者)所以这个的面试也是挺有难度的,当然这个的难度是真正涉及游戏开发各方面可能遇到问题的那种难,不是某上海外包的那种毫无水平问题的难。面试官从优化到算法到八股到场景题全方面拷打我,很多问题都没答上来,最终是挂了,不过这个挂的我是心服口服,提醒了我还是得继续精进。

第九家收到的是广州的永星互动(总部在北京,开发都在广州,好像是腾讯投资的)搞二次元大箱庭项目的一家公司。主要问的问题还是我过去项目的一些设计外加一点UE的问题,这个面试我感觉答得还算OK吧,但不知道为啥面完就没后续了,可能是没有真缺人吧。

第十家也是最后一家就是鹅厂腾讯啦,其实这个来的比较突然,腾讯是之前投了几个意向的岗位都挂了,然后被K2工作室Supercell国内版的捞起来了,其实到这天面试的时候我已经有十来天没复习了,因为当时接了我现在这家公司的offer了,再加上对去做国区Supercell意向并不是很大,而且我本人是很想转去做UE开发的,所以鹅厂这个也就当体验面试了,难度说实话还是不小的,像是问了Lua GC的过程、游戏崩溃的相关采集处理、资源打包压缩格式、口撕智能指针的设计等,很多其实都没答上来,自然也就挂了。鹅啊鹅,现在你我还没缘分,待我日后再来!

再次出发

当拿到现在这家公司offer之后我就蠢蠢欲动了,因为他太符合我的职业规划了,既能够转到UE开发,又能参与大世界这种自己喜欢类型的游戏项目。缺点就是离我家实在是有点远,因此为了要来其实还是跟家里做了漫长的斗争,这里的家庭琐事就不细讲了,同期就是还拿到了盛趣传奇的offer,但是去做传奇的话,基本就是在我跟福州这家一样的了,学不到什么新技术,做的又不是自己喜欢的游戏,于是很自然的就放弃了。

这次的“春招”差不多历经了两个月,但实打实算下来认真准备找工作的时间其实也就一个月,BOSS上投递了40家,其它零零散散的算10家吧,也就是总共投了50家,拿到面试的10家,投面比是5:1。老实说,比我之前想的好多了,本来我是已经做好了长期拉锯战的准备,所以有时候说找工作确实是要看点运气。当然,也不是说行情回暖了还是怎么样,游戏这行在我来看确实还是很挑剔,社招来讲的话对口是非常重要的,很多看你没有对口经验其实就不要你的,所以能转到现在这家公司来做UE开发还是非常幸运的,工资相比上一份工作涨了50%,虽然这个涨幅在社招里算高的了,不过我本来基数就低,所以还是跟大厂没法比,但是知足常乐,目前就先好好精进技术了,还是有很多东西是自己需要努力学习的。

面试的这部分其实没有写的很详细,因为写到这都快写一个月了,详细写的话这篇可能要写到八月,其实每一场面试我都是做了完整的记录和复盘的,如果这个帖子能火且想看面经的同学多的话,我后续会把这十次面试的题目都详细整理出来,有需要的话就留言一下,人多的话我就开始整理发出来。

写在最后

这里先插一段题外话,也不算题外话,那就是感谢游戏科学,感谢黑神话悟空,这款作品的成功给国内的游戏行业真的是带来了无穷大的正面影响,本来是危害青少年的洪流祸水,现在成了文化输出的新型代表,更重要的是让各个厂商看到了买断制3A在国内是行得通的,现在国内买断制单机如雨后春笋般浮现,也让每一个想在国内做3A的同学有了机会,这也许是这个时代下,为数不多的利好,也希望我能够早日做上3A游戏吧,这肯定是我未来的奋斗目标。

写到这里的时候正好入职一个月,也代表这篇文章也陆陆续续的写了一个月,因为新工作太忙了,大小周且经常加班,算是又回到了刚开始进入游戏公司的那段时间,累是比之前的养老项目累组多了,但起码做的是自己喜欢的项目,还是会有点动力。这种工作节奏其实才是现在大部分游戏公司的常态,有时加班完回到出租屋就想躺着一动不动,感觉整个人都被榨干了,没有剩自己的一点时间能去做自己的事情。参加工作后电子杨伟就愈发明显了,到现在买了好几个3A游戏都还没通关,学生时代自己就算不太喜欢一款游戏秉着买都买了的原则还是会坚持起码打完剧情的,现在买了发现不对胃口就直接弃游了,机制越复杂的游戏现在越不爱研究,很多游戏可能刚上手下次打开的时候就忘了攻击键在哪了,休闲模拟经营类游戏倒是越来越喜欢,也是逐渐理解了那些中年群体的游戏都必备自动挂机选项了。穷游富游不如少年游,不仅是旅游,游戏也是如此。

在互联网行业工作,他是真的能吸干一个人的精力,夺走一个人的生活的。上班有时看着窗外的阳光会感觉自己怎么好像被困在了囚笼里,我的自由呢,我的生活呢?朋友里有考公上岸的,在我们聊天群里就不是去这里玩就是去那里玩,这才是生活啊。说不羡慕是假的,但要是问我想不想交换,我可能还是会打个问号。真心想要做游戏的人,都会有这个执念,哪怕再苦再累能做上自己喜欢的游戏就是值得的,就像我相信很多想做游戏看到这里的同学,他们也不会被我的话劝退,就像三年前的我孤注一掷的选择了这一行。但我也必须对一部分同学说点劝退的话,爱玩游戏和爱做游戏是天差地别的两回事,特别是想做游戏客户端这一行的,要学的东西真的非常之多,在加之这行真的又卷成麻花,现在校招的人已经把图形学、优化、技能编辑器、热更新、UI框架、网络同步等等等等这些当成入行门槛了,然后常常就是面试造3A ,工作拼UI,我是很嗤之以鼻的,但这就是行业现状,太卷了,没办法,而且这个局面起码在未来十年还是高毕业生人数下是无法改变的。我欢迎每一个有梦想的同学加入这行,但也别忘了,这一行,最不缺的就是有梦想的人,能做上自己喜欢游戏的人少之又少,能取得成功的人更是凤毛麟角,你,真的准备好了吗?

说实话,我也不知道自己还能在这行干多久。随着年纪渐长,来自己家庭的压力肯定越来越大,程序员35岁的坎要怎么解,也是要开始渐渐考虑的问题,往后有机会的话再跟大家分享3.0版本,看看到时是不是转行了,还是接着在追梦。老实说我知道自己就是普通人,技术一般,可能很多大厂一年的同学水平已经能够吊打三年的我了,但我就是想看看,一个普通人,到底能在这行里做到什么程度,到底能不能通过努力去实现心中的梦,我不知道,我只能且行且走,我只能但求所愿皆得。

我是个J人,我喜欢有目标,有规划,但这些年来的经历,这些年来的生活,都在告诉我,人生从来没有定数,计划也时常赶不上变化。在这个工作不稳定的年代里,每个人好像都在追求稳定,大三开始准备考公已经不够了,他大二开始准备,那他就甚至大一开始准备,可如果每个人都走这条路的话,那么谁又能来搭建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呢?在牛客上,我看到了不同学校不同学生不同命运不同未来,而有一种帖子不管是哪个学校哪个学历哪个专业哪个方向我都能看到,那就是焦虑贴。人生十字路口,我该怎么办,未来该怎么办?我们从小被教育这个阶段重要,那个阶段重要,这个选错了万劫不复,那个走错了没有未来。但是,朋友们,人生舞台之大,它的容错率,远超乎你的想象,所以不要担心,不要怕,往你想去的方向振臂一呼,大喊一声,我来了!

那你会问,剩下的路,怎么办?

我还是用三年前文章的结尾作为结尾,也作为对这个问题的回答: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落款日期

2025.07.06 22:25

#牛友故事会##面经##秋招##春招##牛客创作赏金赛#
全部评论

相关推荐

bg:民办本科以前在美团天天早10晚8准时打卡,忙不完的工作,通勤也有1.5小时单边,一进公司就是想跑路。现在早9晚6 不打卡,给自己许多冗余时间。没人查考勤,只要事情做完即可。还有很多自我学习的时间。通勤也只有35min。每周五可以居家办公,每年8月强制周五休假。虽然是扣的年假,但是每年年假14天,带薪病假15天。假休不完反而成了公司的烦恼,索性强制休假入职3月即可加入工会,逢年过节发礼品发500元京东e卡。每年2200元旅游基金,这些在有些公司根本想都不敢想。工作团队相处很融洽,跟leader接触的机会也比美团要多得多,至少在美团你的x1不可能花半天时间去跟你一对一讲公司历史和公司价值观。聊天没有隔阂,每次开会都是笑声四起。我的boss跟我讲,年终奖是只要上满了一年就固定2个月,跟绩效无关。就算犯了错或绩效不好,也不会克扣工资,而是我的boss跟我一起去找原因,去改正,如果还不行就再研究再改正。而不是去年那样身边一起实习的小伙伴就因为绩效不好被x1约谈要求自己离职。最近还听留mt的同事和我抱怨,说部门新空降了一个x2,向下面疯狂施压,工作内容暴涨但是时间却不变。搞的部门乌烟瘴气大家情绪都不好经常吵架,天天加班到9:30甚至周末都可能加班。反观我们办公室每天六点十分就全部关灯清场。美团不适合实习和工作吗?这个答案肯定是否定的,首先大公司的流程都是很正规的,是许多小公司不可比拟的。其次"大厂title"有时还是挺有用的,并且也能学到很多东西。所以还是看个人的选择,有些同学会觉得美团给了一次大厂梦,让自己能够学到规范的开发流程,能够提升自己的技术能力,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学历方面的劣势。最后送给一批又一批新来牛客的应届生们:人生有许多的选择,有些时候看似是自己选择错误,实际上错的不是你而是其他原因。追逐自己的理想信念,努力了就是正确的。(ps:惠普还有个校招岗位急招,支持24/25届,需要英语六级以上,对计算机硬件十分了解。)
jsday1:十分是个非常主观的概念
美团公司氛围 2523人发布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评论
2
收藏
分享

创作者周榜

更多
牛客网
牛客网在线编程
牛客网题解
牛客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