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专业)真的大于努力

跟朋友聊天,他2020年考了六百分进了某知名传媒学校,选了媒体相关的专业,毕业后有一次我们两个聊天,我说你这个专业本科毕业后感觉出路不是很好,然后他就开始跟我犟,说了半天有的没的,意思就是他们专业前景很好,我就问他舍友毕业后都做什么去了,他说有一个在读完书回老家上岸,一月5000块。有一个找了关系进地方电视台做编导,还有一个去做了类似于销售的职业,这时候他讲完以后,还没有意识到什么

都毕业一年了,真的还没有醒悟过来……

全部评论
这种大宝贝,都没必要告诫他,让他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就完事了,找不找得工作,跟咱都没关系,告诫他,还会惹他讨厌。
1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06-25 08:59 重庆
我记得中传今年都砍了很多专业方向,可见传媒的状态很不乐观
1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06-13 10:59 新疆
已老实
点赞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06-13 14:25 广东
选择大于努力,要学会顺势而为,跟着大趋势走才有肉吃
点赞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06-13 10:59 河南

相关推荐

头像
08-11 12:02
已编辑
门头沟学院 产品经理
刚踏入产品实习岗位,我经历过这些让人心力交瘁的时刻:被研发挑战:辛苦推进项目验收,被开发同事当面指出对自己产品历史逻辑理解不足,感觉努力被否定。结果不如意却找不到原因:项目上线效果不佳,责任落在你身上,却难以复盘问题出在哪里。委屈无处诉说:被项目成员“欺负”,不敢或不懂为自己发声,只能默默消化情绪。很多时候是因为我们被迫进入了一种“在踩坑或者撞墙中成长”的模式:1️⃣缺乏指导,摸着石头过河:入职后往往直接上手跟项目、写需求。即使有导师(Mentor),也可能没时间细致指导。很多基础技能(如写好文档、有效沟通、需求排序)全靠自己摸索,在一次次批评和挫折中缓慢积累,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和成长机会。2️⃣ 不成体系,陷入迷茫与自我怀疑:总是在“救火”,解决眼前问题,难以系统性地理解工作全貌。这种被动状态容易让人陷入负面循环:“我是不是不适合做产品?”“做了这么多,为什么总被质疑?”“老板是不是对我很失望?”3️⃣ “挨打”不等于成长:经历挫折本身不会自动变成经验。缺少有效反思、针对性指导和知识框架支撑,同样的错误可能反复出现(比如需求文档总被挑刺)。这是效率最低的学习方式之一,也容易让人丧失信心甚至萌生退意。现在我也在努力与工作和解,告诉自己:这只是一份工作,既然交给校招生,说明也没有很重要。。。
实习的内耗时刻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评论
1
2
分享

创作者周榜

更多
牛客网
牛客网在线编程
牛客网题解
牛客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