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代码与人生的缝隙中寻找方向
一个普通、迷茫、无知的电子信息专业大学生
本科期间
楼主C9本科通信工程专业,高中时听爸妈说上了大学就轻松了,上本科之后没好好学习,在学校度过了两年轻松的时光。
大三上学期决定开始随大流考研,目标top3,期间深度参与了一个嵌入式项目去参加竞赛,觉得可能对考研复试有帮助,寒假开始准备考研。
大三下学期开学之后一边准备竞赛一边准备考研,主要精力放在竞赛上,最后拿了物联网国二、挑战杯省二等奖项,暑假直接摆烂。
大四上学期才开始认真复习考研,身体原因住院两个月,直到11月份发现考研来不及准备,年底考研300分果不其然失败。
大四下学期准备毕业,完成之前一直没动的毕设,下决心再考一次梦校,于是6月-12月在家高强度备考直到考研,初试完之后休息了一个月开始准备复试,最后380分成功上岸top3电子信息专硕。
在复试完之后,9月报道之前,楼主立刻联系了家乡的一家小公司做嵌入式开发实习生,实习阶段也让我学到了许多,但在技术上并没有什么长进。
硕士期间
9月怀着对新学校的向往,楼主来到了上海,原本以为只要考上更好的学校就能有更好的结果,但事实似乎并不是这样的。
外校考研的学生终究是人下人,好的实验室的名额都留给了本校保研学生,其余比较好实验室的名额也优先考虑本校考研生,只要方向比较冷门、小众的实验室招不到学生。
研一上学期也是毫无疑问的进入一个方向非常偏的实验室,实验室主流方向与楼主本科学习的通信几乎毫不相干,而我的研究方向也是实验室探索方向,组内没有任何前期基础。
但怀揣着对科研的热情和下定决心要好好努力的楼主当时没有任何怨言,办公室每天早出晚归,希望能干出一番成果。
研一上学期结束之后,实验室安排我去跟另外一个小老板做项目,之前的努力也全部白费,组里其他的同学继承了我的研究。
研一下学期帮实验室另外一个小老板打工,又是全新的研究方向,楼主也是一窍不通,对科研的热情也逐渐消磨殆尽,浑浑噩噩的过完了研一下学期。
研二上学期开始焦虑毕业去向,由于小老板的离开,楼主又又又一次调整了科研方向,又来到一个全新的领域。
我妈经常跟我说学电子信息的学生好就业,但望着网上各大招聘平台的要求,楼主陷入了深深的迷茫当中,不知道自己应该何去何从。
经过了考研的两年和研究生的一年多时光,楼主对软件、硬件都不是很熟悉,在研究方向上也是一再转变,不知道自己究竟想干什么?能干什么?
网上都说Java就业岗位多,楼主又一次随大流开始学习Java,科研也是一塌糊涂,在研二上学期最后的开题答辩上才确定要做什么内容。
研二下学期,经过半年的学习以及想偷偷去实习的心态,楼主开始投递Java后端的暑期实习岗位,经历大大小小的十几场面试以及七场笔试,有一种强烈的无力感。
“没有实习经历、基础不扎实、我觉得你不太行啊、你不是学计算机的啊?是不是Java用的比较少”……面试官的话语让我从冲劲儿满满又回到了不知道自己存在的意义、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开始反复询问难道这真是我想要的吗?
我不懂集成电路、不懂FPGA、不懂射频,对嵌入式、Java也是一知半解,我不禁疑惑:电子信息类的学生究竟能干些什么呢?
希望多年以后再回看这篇文章也对于我来说也只是轻舟已过万重山,但我希望在此时此刻写下我大学期间的故事来提醒所有电子信息专业的学弟学妹们可以认真思考这个三个问题:
我能干什么?我想干什么?我要干什么?
希望大家都能找到属于自己未来的路。
(楼主从小语文就不好,很少写文章,写的不好希望大家就当图一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