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别焦虑,分享一下我的23年秋招(一)

我的秋招情况

我背景是9本日硕,一直是机器人工程专业的,有一段无人机小厂3个月的嵌入式软开实习,有几段科研和竞赛项目。23年参加的秋招,由于投递较晚,硕士学校在国内名气一般,qs排名也不好看,当时简历挂麻了,特别焦虑。但是,后来的结果也还不错。所以想要分享一下我的23届秋招,希望大家能有所参考,停止焦虑。

我2023年8月30日才开始大量投递,9月28日停止投递,共投出63家,只有9家进了一面,最终拿下6个offer,联想上研院、东风研发总院、吉利路特斯、上海发那科、潍柴动力,还有一家我最后决定去了的国企。我的进一面概率特别低,只有14%,比我的本科同学差了非常多,可能是因为我硕士学校qs排名不够强;我硕士是研究型的,当时选实验室和研究内容去的。大家应该不会有我的挂简历率高吧,所以真没什么可焦虑的。另一方面就是我的投递较晚,8月30日时,本科时的同学跟我说他们都投了100家了,我当时才投2家,吓了一跳,说好的秋招呢?真急了,每天投递1到9家,到月底投了63家。有相当多的企业,时隔很久才捞我面试,给我offer,我在秋招大部分时间,是无offer的状态。我offer的获得时间是:最早一个10月21日,11月拿了2个,12月拿了2个,最晚一个日企是3月5日。所以我想我的经历,是不是能宽慰一下大家焦急的心呢?我本科时的同学,进面率很高,特别是一些只看学历打包招人的,比如很多国企。再比如我同学去笛子线下很快就进了,我9月2日投了,11月30日才有个技术规划部门的电话。人就怕比,朋友拿了很多了,自己啥也没有;朋友非常好进的,我自己简历挂了,当然就很急。所以,找工的一个核心是有自己的节奏:

不焦虑,把握自己的节奏

首先,最重要的是,明确自己找工作的核心诉求是什么,这外显为投递什么企业的什么岗位。我在日本有找工作经验,这一点叫做「就活の軸」(就活是就业活动),也就是找工作活动的中心。对我自己来说,那就是 1. 离家近,要在长三角。 2. 要和机器人相关,不做纯软不做纯硬。 3.WLB工作生活均衡,不接受高强度长期加班。这个核心诉求来源于「自己分析」,涉及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态度,对未来的生活方式的预期等。拿我自己的例子来说,我恋家,喜欢和看好做机器人这一事业;躺平宅宅,消费少,预期不买房不生娃,所以卷不可以是长期的损害身体的,就算卷也只能是为了兴趣;基于以上,总结出了这三点核心诉求。所以,我没有投递互联网,没投狼性文化企业,投了一些外企和国企,私企方面投了联想这种wlb点的企业。

第二,通过海投先拿到第一个offer。在第一点中决定好的业界中,海投自己的目标企业和岗位,先保住下限。一般拿到第一个offer的时候,心理就没有压力了,剩下的每一家都是锦上添花。

第三,精选已拿到的offer,精投后续投递企业。通过网络啊校友啊,收集一下要去的企业、部门和岗位的内部信息,整体考虑如果在这里工作,是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这个阶段就可以放弃一些海投的但不是特别想去的企业的面试,也可以放弃一些不够满意的offer,集中精力去准备自己的目标企业的新投递或者选拔进程。

做到这三步的话,就建立起了围绕自己目标的、有自己计划的找工作节奏,就不再是盲目和他人比较,也能维持自己的内心安定。这时候的评估指标就变成了我的求职是否已经完成了我的目标?在我的规则里,是否是一个较优解?我是否满足了?盲目追求最优解既不可能也无必要,人的认知是有限制的,谁也不知道未来的事。

关于面试和选择offer

我的面试拿offer率67%,三家进了面但没offer的商飞、电装中国、智元机器人,主要还是岗位投错了。其他方法论上,我在考虑要不要写一些具体面经和避雷帖,还有怎么选择offer。这里先简单说两句。

准备面试,一方面总结好自己的竞赛、研究、论文和实习,做好ppt。一份ppt能复用很多家面试。深挖自己的研究,避免被人问倒。一般来说,面试官也不会是你的具体研究的特别熟悉前沿的专家,所以做好自己的逻辑闭环和细节,面试官大多会从方法论、通用的基础知识提问,或者结合他的业务做一些发散性提问,问你的研究或者其中的一个工具,能不能用在业务上?另一方面,做好企业研究,要有比较充分的选择公司的理由,这个在日本就活叫「志望動機」。既能向上管理,给hr画画饼,又能提前思考自己的技能、经验怎么在工作中活用,从而提前准备好面试官的问题,在交谈时还可以主动谈一些技术见解和业务发展见解,最低也能在反向提问「逆質問」里有东西问。

选择offer,最好是多把握一些信息。包括读财报,分析研发投入占比,力求发现公司该业务是否景气,未来如何;包括了解部门内部员工意见,加班怎么样,领导怎么样,氛围怎么样;信息充分,才能放进自己的评价标准里仔细考虑。最好是想办法获得一些内部信息,比如某公司的机器人业务是谁的乙方,离公司业务有点远那么它盈利逻辑是什么,公司发展它的决心如何,是否会分离出去?牛客网里评论或者私信往往能碰到拿到同样offer的小伙伴,一交流一共享信息,都能多出很多判断。再就是在入职之前,最好手上再留一个好offer,这是对自己的保护。我就是脸皮薄,决定了offer之后立刻把其他拒绝了。结果入职前,要去的国企的领导找我面谈,说了一些大变动,但是我已经没有退路了。现在也是项目忙,不得不加班。也就只能劝自己较优解就很不错了,最优解是要运气的。

以上就是一些分享,也算是记录一下自己的秋招历程了。希望大家都有自己的节奏,找工作都能达成自己的目标。

如果有需要我再写点别的,看反响吧。

#秋招分享 #面试经验

全部评论
到现在0offer焦虑的一批
1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2024-10-08 13:49 江苏
佬,请问你商飞为什么被挂了,还有印象吗?是一面挂的吗
点赞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2024-10-19 22:25 上海
我也是海外MPhil,为了做科研去的,有一篇还不错的paper,但看今年面试情况,怀疑是学校吃亏+本身这个领域岗位就少。请问佬有什么wlb一点的企业推荐吗?
点赞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2024-10-10 21:29 安徽
收藏了
点赞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2024-10-08 14:29 陕西
佬这几个公司投的啥岗位呀?我也是在找机器人相关的岗位,但是感觉岗位好少
点赞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2024-10-07 00:30 湖北
谢谢佬 我感觉我找工作最看重工作氛围人际关系 其次才是薪资和前景 然后我一点也不恋家 但还是喜欢南方和沿海有地铁 所以可选的基本上就那几个城市 但是最亏最亏的就是没有实习过 现在毕业的事走也走不掉 已经很久没有为什么事情非常开心痛快过了😂
点赞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2024-10-06 18:38 重庆

相关推荐

不愿透露姓名的神秘牛友
05-29 22:21
Offer1:小马智行,深圳,测试开发工程师,17.0k*16.0,Offer2:追觅科技,深圳,嵌入式工程师,18.0k*15.0,
嵌软狗都不学:各位base深圳的同事,作为也是并肩作战的一员,今天想站在管理视角,和大家开诚布公地聊一聊:从近几个月的上下班数据对比看来,我们发现一个明显的差异:深圳同事的在岗时间普遍比苏州同事短。很多深圳同事早上9点之后才到公司,晚上不到 20 点就下班了;而总部那边,20点半甚至 22 点后还有不少同事在办公室忙碌,特别是研发团队,加班更是常态。相信去过苏州的同事,对这种场景都不陌生。我很好奇,这是因为苏州工作任务太重还是咱们深圳同事效率真的高到能在更短时间内完成工作?MOVA在深圳成立分公司是为了吸引更优秀的人才贡献更多更高质的价值,公司管理层给我反馈的是深圳招到的多是行业的专家大拿,大部分都是薪资比苏州高的,而且我们办公的租金等也远高于苏州的..MOVA虽脱胎于强壮的集团母体不久,各业务板块尚未实现全面盈利,虽说公司管理层目光长远,不纠结当下的人才投入,但行业内的普遍标准是,员工创造的价值要达到公司雇佣成本的 15 倍以上。大家不妨自我审视一下,自己是否达到了这个标准?如果是抱着划水、按时打卡走人拿毛爷爷的心态那不适合来MOVA,那样过下去不但自己过得尴尬也会影响MOVA这个大船的攻城略地的速度.我并非鼓励大家盲目加班,而是倡导高效工作,拒绝无效忙碌,不要让项目进度因低效受影响,也别把精力浪费在和苏州同事拼打卡时长上,提倡更高的人效比;考虑到两地地域和交通差异,相信大家会找最适合自己发挥的工作方式(比如按时下班后1小时到家晚饭后继续未竟工作等..)大家在遵守公司规章的情况下尽情地体现自己的能力价值,为MOV!和深圳公司争光我们在这边才能更安心更有信心的工作下去;请客BU长、名部门长、项目管理和各业务单元负责人,全面梳理团队情况,及时评估成员工作负荷与成果质量,坚决清退划水害虫痕疫,践行公司价值观,相互监督,防止管理漏洞及渎职。感谢人家的理解,也请人家多担待我的直言不讳……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评论
23
21
分享

创作者周榜

更多
牛客网
牛客网在线编程
牛客网题解
牛客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