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少军:中国半导体行业20年的三点思考

凡是去过成都***的,都一定注意到有这样一副对联,其上联是: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这幅度联非常清晰的讲明了审时度势,才能无往不胜。

在过去的20年,中国和世界经济高速增长,那么它的主要动力来源于信息技术。如果我们把1987年到2002年的16年,全球GDP平均到每一年的话,就可以得到年均 GDP 为 27.8 万亿美元。而 2003 到 2021 的19年间,全球GDP累计达到了 1315.3 万亿美元,平均到每年是 69.2 万亿美元,是前面 16 年年均值的 2.5 倍。1987 年到 2006 年的 16 年间,全球半导体平均到每年的产值约为 1027 亿美元。而后面 19 年,这个平均值达到了 3195 亿美元,是前面 16 年的 3.1 倍。这就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前面的 2.5 倍和这里的 3.1 倍之间存在着某种特定的关系。

事实上,全球GDP的增长和半导体的增长之间呈现一种相关性。而且进入本世纪,这种相关性应该说是越来越强,中国经济的增长也呈现出相应的同样的增长方式。1987 年到 2002 年的这 16 年间,我们的年均 GDP 只有 5.7 万亿。但是后面 19 年我们的年均 GDP 达到了 56 万亿,是前面 18 年的 9.7 倍。显然除了房地产和高铁等中国特有的发展动力之外,中国之所以获得这样的高速发展,主要得益于信息技术快速发展。

同样的,如果我们看看2004年到2021年中国版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就会发现它的年均增长率达到了 20.3 %。那么这两者之间也呈现出一种非常强的相关性。而且进入新世纪以后,和世界半导体和 GDP 的情况一样,这种相关性的也毫无悬念的表现得越来越强。

因此我的第一个思考就是半导体是一个需要长期投入的一个行业,需要我们谋万事。

清朝学者有提出,自古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中国的发展正是在中国高层领导人谋全局与谋万事的结果,我们已成为新兴的集成电路产业大国。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通过我们的努力,我们已经在金尼、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中西部地区打造了若干个集成电路产业中心。目前我们已经形成了这多个具有特色的集成电路产业园。中国集成电路是世界上少有的具有五大板块齐整的产业,设计、制造、封测、装备和材料,每一个版块都很齐整。

我们拥有质量不断提升的庞大企业群体。如果把我们的企业放到世界的大范围来看,也许我们还比较弱小。但是在细分领域,我们的企业都已经进入了相应的前十名。即便是我们曾经长期缺位的半导体存储器也逐渐崛起,成为一支新兴的力量。

非常重要的是,我们拥有了投资机制。大基金一期和二期两期投入 3400 多亿,以 1:3 来带动产业发展的话,可以期望在 2025 年之前共投入超过 1 万亿人民币。这个数值虽然不够大,但也已经对整个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中国是高速成长的集成电路产业的聚集地。

去年我们全行业的收入首次突破 1 万亿,达到了 10,458 亿。当然这个是设计、制造和封测三个环节叠加的结果。如果我们关注一下这三个环节变化的情况,就会很清晰地发现,2004 年的时候,我们第一大是封测,紧随其后的是制造业和设计业。2009年,设计业超过制造业成为第二大产业。2016 年设计超过封测业,成为第一大产。而 2020 年制造业有超过封测业,达到了第二。因此我们现在形成了设计、制造、封测这样的一种产业顺序,产业结构日趋合理。

我们的设计业是增长最快的一个产业。

看看2004 到 2021 年,这些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状况就不难得出,这是一个少有的高速增长的行业,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了百分之二十六点。

制造业近几年异军突起,成为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重要中坚力量。虽然它的规模还不够大,但是它超过封测业这个是战略性转变。封测业曾经长期居于中国集成电路的龙头地位。但是这个产业它的增速应该说也一直不错。但它的产业结构很多是外资企业或者合资企业。

中国是最大的单一半导体市场。去年全球半导体产业的产值为 5560 亿美元,中国用掉了 1925 亿美元,占全球比例接近 30%。但这不是中国进口集成电路的价值。按照中国海关的数据,去年我们进口了 4325 亿美元的集成电路,占全球集成电路产值的大约 78%。这里面就可以看到,中国进口了 78%的集成电路,其中将近 35%用在了本地,而有 40%多又装在整机当中出口,这就是中国作为世界市场的一个重要的表象。

么大家很关注的是中国自己的集成电路产品到底如何?

应该说我们的产品竞争力还在不断的提升,去年我们的产品占全球的比例呢达到了百分之十二点起。那么这个数值与我们自己消耗 3%数这个数值相比的还有很大差距。但是是我们在过去的几十年当中,应该说是不断的在进步,特别是在高端通用芯片领域,我们的市场占有率实际上在稳步提升。
如果说2019年以前,我们还有一些高端芯片在国内市场几乎是看不见。但2019年以后,我们的国产高端芯片的比例应该说是在大幅提升。今后随着这个市场竞争力的不断提升。

我的第二个思考是,半导体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不断努力的行业。如梁启超先生所言,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首先我们要坚定信心,下定决心。我们处在一个非常有力的发展阶段,我们所从事的是产的升级,从低幅价值向高幅价值转移,从低技术向高技术迁移,从低生产率向高生产率迈进,从产业链的低端向高端移动。因此这符合人类发展的基本特性。所以我们应该有决心有信心能够把这项工作做好。

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现状短期内不会改变,这也为我们的半导体发展创造了非常重要的条件。中国现在有几百种产品是世界上高度依赖的。其实有很多人并不明白,全世界有那么多的国家,为什么中国能够成为世界工厂,而别的国家不行。我想这里面有两个因素,一个就是新中国建立以后,我们老一代的领导人以最大的利。在最短的时间内在重工业大笔投入,使我们拥有了非常强大的工业基础。

另外一名就是中国既是世界工厂,也是世界市场。大家不要小看这一点,世界工厂可以生产很多东西,但是世界市场可以消化更多的产品。所以当世界工厂生产的东西由于各种原因滞销的时候,我们的世界市场就会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因此这些大家可以注意到,我们有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等,这些使得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竞争力越来越强。而世界上能够具备这样条件的国家目前看来少之又少,中国是唯一的国家。

其次我们的发展虽然很快,但也不是不存在问题。例如我们的产业长期以来是以制造为中心来进行部署的。那么现在我们应该转向以产品为中心的产业发展模式。什么叫以产品发为中心的发展模式呢?我们看一看美日欧韩等国家,他们的产业结构当中idm企业占有巨大的比例。而中国台湾和新加坡等地更多的是以加工为他人服务作为他的产业发展模式。因此这样的一种发展模式显然在中国台湾、新加坡这样的小的国家和地区是可行的。但是在中国具有 14 亿的消费人口,东西南北 5000 公里这样庞大的国土面积的国家显然是不适合的。

第三,我们要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企业是竞争的主体,所以它的竞争能力,它的创新能力是最重要的。我们可以分析一下 22 家在科创板上市的芯片设计企业 2021 年的年报,我们看到这些企业的平均毛利率是大概 47%,比起美国的这个 62%的平均毛利率了,低了 15 个百分点。虽然我们的平均研发投入达到了 25.5%,比起美国半导体企业的平均17%的研发投入高了8.5个百分点。但是我们这22家科创办上市的芯片设计企业,它总的研发投入额度只有 10.8 亿美元,所以这个数字是非常小的。从我们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就可以看出我们的企业的创新能力由于受到我们规国我们的规模,我们的盈利能力的限制实际上还是非常弱的,需要我们采取其他的方式来促进我们创新能力的提升。

第四,我们要遵循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我们的产业发展是自己向上的,从系统公司到idea到设计加代工等等这样逐步的发展出来的。近些年也有人来探索把互联网的发版模式引入到集成电路。那么从商业模式的创新,通过资本运作把市场创造出来并定义产品,最终找到管理团队来运行。那么前期的这种努力这种尝试是有益的。但是我们也看到了这样的一种运行模式,并不适应中国的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其实也不适应国际上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因此无疑获得成果。

第五,我们要着力锻长板。第五代移动通讯是中国占有优势的一个产业,也预实的未来发展的重要的驱动力。目前按照国际电联关于第五代移动通讯发展的相应的一种设限。我们其实还只是完成了增强移动宽带的发展,也就是embb,通俗来说就是大家的上网的网速可以高一点。当然仅此一点已足以拉动向VR AR等产业的发展,使他们成为另外一个万亿级规模的市场空间。

而更重要的是 5G 这个三角形下面的两个顶点,一个被抄称为叫超可靠低延时的通信,另一个将海量机器类通信,这两者目前还处在发展的过程当中。所以第五代移动通讯的发展目前还只是非常初步的。下面两个顶点的发展将有力的推动整个工业的改造,比如说自动驾驶,比如说产业的自动化,而海量机器类通信更是工业互联网和智能社会发展的重要的依托。那么这个长板在全球是独一无二的。因为中国在过去几年当中,通过努力使我们的5G基站占了全球的 60%,5G 的用户也达到了全球的 60%。这一优势是我们应该着力去发挥的。叠加 5G 的应用,我们也看到智能化正在走拍。

如果说人类的前面的工业化,更多的解决的是我们的体力的延伸,那么过去将近七八十年,我们在信息化上努力延伸了人类的感知能力,也就是把我们的眼睛、耳朵、嘴巴等等,它的能力延伸了。那正在进行的是智能化,它的目标是要延伸我们人类的大脑,也就是提升我们对问题的认知能力。那这样的一个发展在国外称谓叫第四次工业革命。那么这里面我们更愿意成为智能化的发展。那这样的一种发展显然对中国的发展是有百利而无一害。而且这个发展将会叠加和 5G 这个共同的优势,来成为中国下一步发展最重要的竞争力的提升。


我的第三个思考就是我们要做好准备。

礼记中庸东曾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不会一蹴而就,需要长时间的坚持,不断的努力,要做好各类准备。当前我们面临着很大的挑战,这些挑战有外部的也有内部的,内部的我们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去消除它,而外部的它的发生很可能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因此我们要更多的去思考在发展中会碰到什么问题,应该如何去解决,做好相应的准备,就不会出现遇到事情手忙脚乱。
中国的发展不会因为某些人某些事情而发生转变,也不会因为外界的打压就会停止不前。因此我们必须要做好各种各样的准备的同时努力的向前奔跑。我相信依托中国的庞大市场,有勤劳的中国人民,有我们日夜奋斗的全体行业的同人们,中国的发展指日可待,一定可以达到胜利的彼岸。

来源于:8月17日,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IC设计分会理事长,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魏少军教授在2022年中国IC领袖峰会上提出了三点关于中国半导体行业20年的思考。

欢迎交流!!谢谢大家的喜欢!!!

#你为什么选择硬件行业##芯片设计工程师##半导体##你的薪资是时代红利吗##职业发展#
全部评论
祝愿国内的半导体越来越好
点赞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2022-08-28 00:44 陕西

相关推荐

不愿透露姓名的神秘牛友
07-16 12:23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不对是145个人…嗯… 大家都没发现秋招提前批来了嘛..笑死我了
牛客39712426...:投了也是浪费时间,之前投米实习,除了浪费我时间写笔试题没有任何反馈,懒得投了
26届校招投递进展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评论
点赞
6
分享

创作者周榜

更多
牛客网
牛客网在线编程
牛客网题解
牛客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