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网笔试可能考的一些概念(定义)
适用于已经掌握了计网的大框架,但是忽视了一些细小的概念
加黑是考过的:
1.互联网:网络之间可以通过路由器互连起来,构成一个范围更大的计算机网络,这样的网络成为互连网(internet)。互连网可以说是网络的网络
2.网络的组成:边缘部分、核心部分
(1)边缘部分:这部分由所有连接在互联网上的主机组成。这部分是用户直接使用的,利用核心部分所提供的服务,使得众多主机之间能够相互通信并交换或共享数据信息
(2)核心部分:由大量网络和连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组成。核心部分要向网络边缘中的大量主机提供联通性,使边缘部分中的任何一台主机都能够与其他主机通信。
3.数据交换
(2)电路交换:电路交换必定是面向连接的。电路交换必须经过三个步骤:建立连接(呼叫/电路建立)—>通话(占用通信资源)—>释放连接(拆除连接)。
电路交换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在通话的全部时间内,通话的两个用户始终占用端到端的通信资源。
(2)报文交换:不必先建立连接就能向其他主机发送分组。整个报文先传送到相邻的节点,全部存储下来后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节点,最终到达终点
(3)分组交换:不必先建立连接就能向其他主机发送分组。将报文拆分成一系列相对较小的数据包,单个数据包传送到相邻节点,存储下来后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节点。在发送报文之前,先把较长的一段报文划分成一个个更小的等长数据段,然后在每一个数据段前面加上一些必要的控制信息组成的首部后,就构成了一个分组。
分组通常又被称为“包”,分组的首部也可以成为“包头”。
分组的首部通常包含了目的地址和原地址等重要的控制信息,正是因为这样,每一个分组才能在互联网中独立选择地选择传输路径,最终被正确的交付到分组传输的终点。

分组交换特点:①高效:动态分配传输带宽,对通信链路是逐段占用。
②灵活:以分组为传送单位和查找路由。
③迅速:不必先建立连接就能向其他主机发送分组。
④可靠:保证可靠性的网络协议;分布式的路由选择协议使网络有很好的生存性。
⑤存在时延:分组在各结点存储转发时需要排队,这就会造成一定的时延。
⑥一定开销:分组必须携带的首部(里面有必不可少的控制信息)也造成了一定的开销
4.性能指标
分组的首部通常包含了目的地址和原地址等重要的控制信息,正是因为这样,每一个分组才能在互联网中独立选择地选择传输路径,最终被正确的交付到分组传输的终点。
分组交换特点:①高效:动态分配传输带宽,对通信链路是逐段占用。
②灵活:以分组为传送单位和查找路由。
③迅速:不必先建立连接就能向其他主机发送分组。
④可靠:保证可靠性的网络协议;分布式的路由选择协议使网络有很好的生存性。
⑤存在时延:分组在各结点存储转发时需要排队,这就会造成一定的时延。
⑥一定开销:分组必须携带的首部(里面有必不可少的控制信息)也造成了一定的开销
4.性能指标
(1)速率:指在信道上(或一段链路上)能够传送的数字信号的速率,即数据率或比特率。速率的单位是 b/s,或kb/s, Mb/s, Gb/s 等。
(2)带宽:原本指的是某个信号具有的频带宽度。在计算机网络中,带宽表示在单位时间内网络中的某信道所能通过的最高数据率。在时间轴上信号的宽度随带宽的增大而变窄;或者说一条通信链路的带宽越宽,所能传输的最高数据率也越高。
(3)吞吐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的数据量。
(4)时延:指一个报文或分组从一个网络的一端传送到另外一端所需要的时间。主要有: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和排队时延。
(5)利用率:信道利用率指的是某信道有百分之几的时间是被利用的(即有数据通过);
网络利用率指的是全网络的信道利用率的加权平均值。
网络利用率指的是全网络的信道利用率的加权平均值。
(6)网络中速率、带宽、吞吐量的区别如下:
①速率是一个动态的指标,单位为mbps,实际速率受到具体网络应用和网络拥堵情况影响;
②带宽是指信道的理论最大数据传输速率,单位也为mbps;
③吞吐量是指在没有帧丢失的情况下,设备能够接受并转发的最大数据速率。
②带宽是指信道的理论最大数据传输速率,单位也为mbps;
③吞吐量是指在没有帧丢失的情况下,设备能够接受并转发的最大数据速率。
5.协议与服务
协议是“水平的”,即协议是控制对等实体之间通信的规则。
服务是“垂直的”,即服务是由下层向上层通过层间接口提供的。
6.广播
在同一个子网中,计算机 A 要向计算机 B 发送一个数据包,这个数据包会包含接收者的 MAC 地址。当发送时,计算机 A 是通过广播的方式发送的,这时同一个子网中的计算机 C、D 也会收到这个数据包的,然后收到这个数据包的计算机,会把数据包的 MAC 地址取出来,与自身的 MAC 地址对比,如果两者相同,则接受这个数据包,否则就丢弃这个数据包
7.网络分层的好处
①各层之间是独立的。
②灵活性好。
③结构上可分割开。
④易于实现和维护。
⑤能促进标准化工作。
②灵活性好。
③结构上可分割开。
④易于实现和维护。
⑤能促进标准化工作。
8.各层的作用
① 物理层:规定了网络中的电气特性,负责传送 0 和 1 电气信号。
②数据链路层(结点之间):该层将网络层交下来的 IP 数据报组装成帧,并在两个相邻结点间的链路上传送。
③网络层(主机之间):负责相邻计算机之间(即点对点)通信,包括处理来自传输层的发送分组请求,检查并转发数据报,并处理与此相关的路径选择,流量控制及拥塞控制等问题。
④传输层(端口之间):传输层的任务就是负责两个主机进程之间的通信提供服务。
⑤应用层:直接为用户提供进程服务。 ===============================后续再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