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长期居家办公,这对打工人来说好不好?

疫情到了如今,居家办公这个事情大家也已经很熟悉了。但是居家办公到底好不好呢?这个就说法不一了。要是去百度一下,就会发现说好说坏的都有。

那么如果可以选择,让你长期居家办公,你愿意吗?不用着急回答,其实可以先想一想。就我个人而言,我是无所谓的。但我想对很多人来说这个答案其实也不容易回答,因为居家办公未必更好,这也是需要权衡的。

目前居家办公存在一些明显的障碍,大体上来说是以下几个因素:老板的认知、公司内部的协作方式和员工的办公环境。

老板的认知:很多老板的认知还停留在工业化时代。

老板要是觉得居家办公=员工大部分时间都在摸鱼那就麻烦了,各种招都会有,弄到员工浑身不舒服为止。

前阵子看到有家公司要求每5分钟抓拍一次人脸,违不违法的先不说,就这种方式,连上个厕所都不敢,就问你居家办公怎么可能舒服?

为什么老板会有居家办公=员工大部分时间都在摸鱼这种想法?

首先,很多老板就是有这种“被害”妄想症,觉得员工不在视线范围内的时候就是基本不工作的,员工不在眼皮子底下就是不放心。

这样的老板其实来说就是管理理念和管理水平还需要提高和转型。这是一种评价也是一种表述,我并不是说这样的老板就不行,或者说我就比这些老板强,不是这个意思。

老板能成为老板,并不是说管理水平有多强,很多时候是因为老板有资源。老板最重要的不在于组织管理,而在于资源整合。组织管理其实可以交给管理团队去处理。当然就实际来说,老板们都更相信自己,这是个人性的弱点,没办法。

本质上来说很多老板的认知还停留在工业化时代,认为人在现场的情况下才能更好的管理,更注重过程而不是结果。这是一种客观现状,要改变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没有个十年的功夫很难完成整体的迭代。

其次,就结果来说,完成的工作就是变少了,绩效就是变差了。

客观上,结果就是不好。结果不好,那老板会怎么想?自然是觉得员工偷懒了,客观的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肯定是主观上懈怠了。

老板是怎么样一群人?那是一群没有困难也要制造困难往前冲的人,对他们来说没有什么困难是不可以克服的,除非思想滑坡了。老板为什么能做到?因为每多赚一块钱老板就多拿一块钱,所以自然动力十足啊。

员工不是这样的,虽然有很多主动性很强的职场打工人,但是客观上80%的员工都是比较被动的,没有那么积极,这也是客观事实。所以对于员工来说遇到客观困难了那肯定会影响产出,不是一定能克服的,动力不足啊。

虽然职场教育都说要为自己打工,要有清晰的职业规划,今天的努力都是为了明天的进步。

这个道理是不是真的?肯定是真的。但是道理好不好使?不好使。

为什么不好使?一是因为做一个合理的职业规划其实很难的,这是个专业的活,很多职场人其实不具备这个能力;二是因为现在的情况下不确定性空前,你倒是做了规划,你也得问问变化允不允许啊。这种快速变化的不确定对人的压迫是很强的。

所以不管是老板主观觉得还是从结果衡量,老板们自然会用各种方法先去管理过程,去监管员工。更多的监管自然意味着更多的不自由,自然会更不舒服。

我记得圈子里有句玩笑话:当一个公司开始严格管考勤了,说明这家公司就快要不行了。其实这是一个相反的过程,一家公司业绩不行了,然后就开始加强过程管理,期待这样能加强结果,其实这是一种认知的误区。

说真的,要是管好过程就能出好结果,公司管理就容易多了,大公司就不必要去搞什么组织创新和管理创新了。

结果不好就管过程,这是一个最简单的选择,但不是一个好的选择,这就要老板去提高认知了,其实也挺难的,因为这种提高注定是长期的,而多数老板肯定优先关注短期业绩,毕竟活着才有未来。

说起来是要相信和坚持长期主义,但是真正去做的人就很少,能做到的就更少,所以长期主义才会被一再的提倡。

公司内部的协作方式:很多公司都不是在线协作的革新需要转变理念。

如果是居家办公自然就要求员工是在线协作的,而不是面对面线下协作。这不仅仅是使用在线协作工具的问题,而是工作理念、习惯和流程的改变。

首先是在工作理念和习惯上就要进行革新。

譬如沟通反馈的问题,如果是面对面协作,很多事情就直接当面说一下就行,开个会也是很顺畅的。但在线协作就不一样了,是使用工具沟通,基本上是不能获得实时反馈的,因为面对面沟通可以打断其他同事正在做的事情,反馈是即时的,在线协作就做不到了。所以很多人会觉得效率反而降低了,因为反馈不及时了。

但我认为这是一种错觉,是的,当你打断其他同事的时候是获得了即时反馈,但如果你没有机会打断其他同事的机会呢?还有,既然你能打断这个同事,其他人也可以。

所以事情的推动真的会因为即时反馈而加速吗?不会的,毕竟事情总是要一件一件做的。沉迷于对即时反馈的获得感不是一件好事情。

说真的,其实即便是你晚半小时得到反馈又有什么不同呢?早半小时得到反馈,事情完成的时间就会提前半小时?恐怕不是吧。如果真的是这样,你猜别人会不会也这么干,最终结果你觉得有什么区别?

事实上,业内有很多反思的声音,认为开放式的办公环境并不如封闭式的好,因为周遭发生的其他任何事情都会影响你的注意力,人越多干扰越大。

事实上已经有一部分国外的公司允许员工在指定的封闭式办公室工作,而在这种情况下是不允许其他人打扰的,这种专注是能提高产出的。当然,这种思潮并未被广泛接受。

所以工作的理念和习惯必然是要做出改变的,能够适应新的工作情况,而不是一味停留在过去。

其次是使用在线协作工具的问题。

这个反倒是相对好处理的,因为离线工具和在线工具,在个体使用体验上其实差异不大。

当然在线工具的最大好处就是共享和在线,意即任何改变大家都可以知悉,任何数据都是在线的,所以整体效率上是有所提高的。信息实时在线同步,这本身就是一种效率的提高。

员工的办公环境:我们并没有在住所准备办公的条件。

我们国家基本上是没有远程办公的传统的,都是线下办公。在主流的认知里,住所就是生活和休息的地方,和工作是不发生联系的。所以我们就没有做在家办公的准备。

在家办公不是说有台电脑就行的,实际上是需要一个独立空间的,保障办公过程中不受到干扰。但是住所和办公楼不一样,可能会有装修的声音、邻居家看电视的声音、楼下小孩子玩闹的声音等等,干扰比在办公室还是要多很多的,对于办公其实是不利的。

对于单身或者已婚未育的员工来说,问题相对小一些,大多数时候就是硬件不好,办公不舒服。

对于已婚已育的员工来说,这个问题就不是办公环境舒不舒服了,孩子也在家啊,那就得照顾孩子,事情是很多的,随时可能打断办公啊。孩子可不管你忙不忙,累不累的。我没孩子所以说不了那么具体,大家可以上网看看。

所以,居家办公,环境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

我想以后更可能的不是居家办公,可能是远程办公,会出现一些允许个人租赁的办公场所,大家就在离自己住的地方最近的写字楼租一个工位,和其他人一起办公,只不过那些人不再是自己的同事,而是住在附近的人。

这样的话空出来的写字楼才不会浪费,以及我认为这似乎可以让工作和生活变得更有趣,毕竟大家有了认识更多朋友的机会,而不是认识新的同事,同事很多时候是不能做朋友的。

上述三个问题,由难而易,决定了你能不能好好的在家办公。我想就目前而言,大家都还没有完全做好居家办公的准备。

最后:趋势已经开了个头

当然,这种讨论仅仅是局限在适合居家办公的行业,线下办公一直会持续存在,且可能仍然是主流。

但显然居家办公或者远程办公已经是一种大趋势了,有些事一旦开了头就回不去了,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当然这种转变注定是长期的。

我想我们在未来一定是会广泛采用远程办公这种方式的,就可预见的情况来说,未来远程办公似乎是更好的。当然现在还不是,远远不是,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

#居家办公真的更轻松吗#
全部评论
两者有利有弊
点赞
送花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2022-06-13 22:24
感觉公司办公效率高一些
点赞
送花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2022-06-13 22:34
秋招专场
校招火热招聘中
官网直投
很赞同,有些事情开了头以后就回不去了。就比如公司体验了远程面试的便利后,就很难再回到让候选人每一面都到现场面试的时代了。
点赞
送花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2022-07-08 18:56

相关推荐

头像
04-14 08:47
已编辑
美团_大数据开发
    有了上部的简单认知以后,我们大概可以这样分为这样几档:    一、天字一号            这一层级,属于天龙人的选择。如果不是兜里有米多到花不完基本不考虑。步行到公司5~15分钟,可以看作住公司楼下了。一般来说,3000大米以上,上不封顶。考虑到某些天字一号的同学们,可能只是来体验生活的,可能直接就住在公司楼上自己家的的大平层(我尽量哭的小声),所以说上不封顶。    二、地字一号            这一层级,属于对自己的居住条件有较高要求的同学。一般来说通勤时间 步行20~30分钟(一般都骑电动车)或者乘坐地铁15~20分钟左右。一般来说,2500~4000大米左右。    三、玄字一号            这一层级,属于穷哥们。一般来说都是乘坐地铁上下班。每次地铁通勤时间在30~45分钟不等。一般花费1500~2500大米。    四、黄字一号            这一层级,属于极限挑战玩家。同样是乘坐地铁上下班。但每次地铁的通勤时间来到了恐怖的😱50~70分钟左右。一般来说,1500大米以下。属于笔者这种极限挑战爱好者。    这样,我们就可以把这些各个挡位的房区分出来了。剩下的就是花一些时间试试了。祝大伙都能当上天龙人,蝙蝠人,早日住上大平层。#租房前辈的忠告#  #租房#  #北京租房#   #暑期#  #实习#
点赞 评论 收藏
转发
9 7 评论
分享
牛客网
牛客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