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选择公司的时候最主要看什么?
最主要看两点
1. 这个公司能不能挣到钱?
2. 这个公司挣到钱后能分我多少钱?
这个公司能不能挣到钱?
公司的定义是以营利为目的,而设立的组织。所以马云和雷军都说:“做企业不挣钱就是犯罪”,近几年企业市场有一种不好的风气,就是公司大张旗鼓的宣传自己的公司融资了多少钱,但是从来不敢公布自己挣了多少钱,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实际上是不挣钱的,所以不敢宣传,按照马云和雷军的说法就是在犯罪啊;
如何看一个公司是否挣钱? 现在信息这么发达,看的方法其实很多:
1.上市的:现在上主板已经越来越容易了(在十年前上主板需要3000万利润,十年后货币已经贬值了好多倍,利润要求还是3000万,容易太多了),上那个没啥用的新三版基本就更加是家常便饭了,对于这些已经上市的公司可以直接去看每年公布的财报;
2.未上市的:比较有效的办法就是,查看这个公司在所在行业的地位,大部分行业基本是第一名吃肉,第二名喝汤,第三名能不能活着都不知道。
看融资金额行不行? 不行,融资界的潜规则,国内企业的融资金额基本都会被夸大2到10倍来让媒体公布,我实在想不清楚,这些公司融资了要到处嚷嚷,还夸大了数字嚷嚷,估计是这些公司也实在拿不出什么其他值得嚷嚷的东西了。
这个公司挣到钱后能分我多少钱?
这里需要先普及一个关于工资的秘密:
校招招聘的工资是怎么产生的? 绝大部分同学都不知道校园招聘的时候,为什么公司会给某个岗位定某个数字的工资;其实几乎所有公司定岗位公司的方法就只有一个,调查业内公司的薪酬情况,然后制定出自己公司的薪酬,这个薪酬目标就是能够招聘到自己公司想要的人。
什么情况下公司会提高校园招聘的工资呢? 只有一个情况,竞争,当公司发现自己的薪酬竞争不过其他公司的时候,为了抢到人,才会提高自己的招聘薪酬。(据说有一次马化腾遇到李彦宏,说:“你们百度把薪酬抬得太高了,导致我们招聘成本大大提高。“ 李彦宏回答:”不是啊,明明是你们腾讯先提高的薪酬“,所以当我们拿到腾讯的高薪offer的时候,你不用感谢马化腾,你最应该感谢的是李彦宏。)
成本和利润的对立 = 员工工资收入和股东收入的对立?有一个计算公式: 收入 = 成本 + 利润。 我这里假设一个公司的一年的收入一个亿,给同学的工资肯定是属于成本,对于高科技企业,人力成本往往会占到总成本的70%,只有成本越小,留给股东的利润才会越多,所以正常情况下,股东为了自己获得更多的利润,他们能够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压低人员的工资成本。
除了公司间的竞争,我们还有办法提高自己的收入吗? 有,这个世界上有少部分公司会实现全员持股,把利润跟同学共享;虽然这类公司在校园招聘的时候也会按照业内的工资水平来招聘同学,但是这类公司到年底会把一年的利润分给自己的员工。比如,鼎鼎大名的华为公司,以及作者所服务的数据可视化工具市场份额第一名的厂商帆软软件公司(关注“帆软招聘”公众号,我后面会以帆软为例,讲述具体是怎么返还利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