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P 项目质量管理
- 项目经理对项目的质量负最终责任。敏捷项目整个项目期间的质量管理由项目团队来执行。
- 质量是一系列内在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低等级通常是设计意图,而低质量通常是执行不当造成的。
- 属性抽样只关心产品质量合格与否。变量抽样关心产品在多大程度上合格,变量抽样的结果为在连续量表上实际所处的位置。
- 测试或产品评估是控制质量过程使用的工具与技术,是一种结构化的方法。
- 质量审计是管理质量过程的工具与技术。
- 质量控制测量结果和风险报告是管理质量过程的输入。管理质量过程的输出是质量报告。
- “计划-实施-检查-行动”循环是最常用的质量改进工具。
- 核查表又称计数表,可用于收集关于缺陷的量化数据。
- 逻辑数据模型是一种可视化技术,表示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有利于防止数据不完整。
- 帕累托图是一种特殊的直方图,用于识别造成大多数问题的少数重要原因。它的基本原理是二八定律,通过聚焦关键问题来改进质量。
- 鱼骨图也叫因果图、石川图,通过沿鱼骨不断问“为什么”来挖掘各种根本原因。
- 散点图常用于探寻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 控制图在均值线的一侧有7个连续的数据点,说明出现了过程失控,此时应该及时查明导致过程失控的原因,并在出现结果失控(质量不合格)前尽快解决。
- 控制图中通过目标值、控制界限、规则界限等指标来监控过程是否稳定。控制上限和下限被称为系统的声音,属于正常运行的变异区间。
- 全面质量管理强调全员参与质量管理和全过程开展质量管理。
- 通过持续改进过程使生产过程更加稳定,有利于降低缺陷率。但是不是每次过程改进都是显著效果的。
- 批准的变更请求是控制质量过程的输入,控制质量是对实施的完整性正确性进行检查确认。
- 只有经过控制质量过程核实为质量合格的可交付成果才能交给确认范围过程由主要的相关方进行正式验收。
- 问题解决方法步骤:定义问题->分析根本原因->生成可能的解决方案->选择最佳的解决方案->执行解决方案->验证解决方案的有效性。
- 质量培训属于一致性质量成本。返工、废品和保修费用属于非一致性质量成本的例子。
- 优先矩阵能够通过排序加权和打分,计算出总得分,根据总得分排列备选方案的优先顺序。
- 克劳斯比提出了零缺陷和“一次性把事情做对”的理念。
- 多标准决策分析是一种决策技术,不是数据分析技术。
- 产品交付客户使用后开展的满意度调查中识别的缺陷相关成本被视为外部失败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