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求职准备】第4节:到底去大公司还是小公司

这节我聊下公司选择,很多同学都会问到是去大公司好还是去小公司好,我们应该怎么考虑呢?

如何衡量大小公司

我说下怎么来衡量大小公司,最为直观的就是规模差异。若是已经上市的公司,以公司的市值来看,若是未上市公司,则看公司的估值。虽然估值可能最终的股票市场有落差,但还是可以作为参考维度。

图中右边白色字体的是已经上市的,黄色字体是未上市的。我这里将市值或估值分为三个档次,从上往下,分别是:

第1个档:1000亿美金+的公司

算是明显顶级的互联网公司,国内就只有阿里跟腾讯,能够进入AT的大家可以不用过多犹豫,不过也要综合你所进入的业务和团队来看。

第2个档:100亿美金+的公司

比如百度、TMD的头条美团点评和滴滴、携程、京东、拼多多等,也包括市值在100亿美金左右的,比如爱奇艺、微博等。

第3个档:10亿美金+的公司

这样的公司会比较多,很多进不了第1档和第2档公司的同学可以考虑下这块的公司,具体的可以从网络或者投资机构里面找。

当然,还有很多创业型的公司,这边就不一一列举。前面说的是公司的分档位情况,下图是大小公司的差异,我会从四个方面来说。

大小公司工作差异



1、职责

大公司的整个流程是比较规范的,一个萝卜一个坑,所以你进入大公司之后所负责的业务,原则上都是比较模块化的,比较细节化,就是类似于螺丝钉的角色。此外你的负责界限非常清晰,更多的是做执行,比较难以参与决策的过程,对前因后果的理解没有那么清晰。即使你在大公司达到比较高的职位,比如阿里P7或P8,依旧是在做落地,因为这些公司的业务决策多数是自上而下的。如果你去小公司,那流程和规范肯定没那么清晰,甚至说是没有,那各种环节都需要你自己留意和克服。而且你一个人可能要身兼数职,参与到各个环节里面,且因为决策比较简单,人数也不多,对决策的因果可以说是耳濡目染。

2、收入

收入不仅包括你的工资,还包括激励性的,比如说股票和期权。整体来说,大公司旱涝保收,薪金可以支撑你达到中等或者小康水平,福利待遇还不错,如果你的级别更高,比如 阿里的P8或P9及以上,那生活会比较滋润,但不太可能大富大贵。大公司的垄断性比较强,业务营收水平比较高,薪金待遇相对其他公司而言有明显的优势。另外大公司除非在做业务调整或迫于升级时才会裁员,否则都是比较稳定。小公司则是面临生存压力,营收也相对不稳定,也难以立即形成规模,所以明面上的薪金并不是特别高,年终奖的力度远远不如大公司。当然,可能有所谓的期权会给你,但这东西看机会,就是如果你公司业务发展的比较好,团队刚好比较牛逼,老板比较开明,那这时候你确实能够实现财富自由,这也叫做高风险高收益。整体而言,大公司薪水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会更好。

3、发展

发展分两个方面来说,第一个是公司内部晋升,第二个是外部跳槽。

先说晋升,对于大公司来说,叫做打怪升级的策略,就是不断往上升成为公司的一个中高层。但因为大公司晋升比较规范,越往上所需要的年限或者说门槛越高,且身边的同事都是比较优秀,竞争比较激烈,所以大公司的晋升相对比较缓慢。对于小公司,若业务能快速发展,短期又找不到更牛逼的人进来,那你自然会晋升迅猛,可能短短几年就成为公司核心leader,带几十号人甚至上百人团队,当然这种机会可遇不可求。

再说跳槽,大公司肯定是有优势的,叫做自带光环,尤其是属于硬通货的职级,比如阿里所谓的p7或者p8,腾讯旧职级的3-2或3-3等。这样的同学一旦有跳槽意愿,可能连简历都没有,猎头都会抢着要,而且市面上相对认可这些人,若是跳槽到中小公司,无论职级和薪水都会有比较好的提升。小公司的认可度就没那么高,职级都是不成定律的,更多参考你本身的薪金待遇。而且由于你没有比较好的公司背景,同等能力情况下有可能要被压价,或者说因为评估成本过高,很难量化你的能力。还有就是小公司,业务都没那么好的情况下,万一真的有一天破产,那你后面出来找工作其实是比较被动的。

4、培训

培训分为两个方面来讲,第一个是你所在的团队,第二个是公司的培训。

先说团队,大公司的门槛就在那边,所有人都是挤破头进去,无论校招或社招,录取比例甚至可以达到几百个仅录取一个,所以你身边的同事大多数是优秀的,甚至大牛也会比较多。那在这样的团队氛围,如果你学习的意愿足够高,成长空间还是非常大,名师出高徒的概率比较大。而对于小公司,你会发现团队能力是参差不齐的,中高层以上还有一定履历背景的,但基层确实是参差不齐,遇到问题,你可能寻求帮助的资源比较有限,也比较难以学习到正规的方法。

再说公司的培训,大公司的培训机制体系是非常完善的,从你本身的入职、导师制、内部分享等的种种,会有一套完整的流程在里面,而且你本身会找到很多资源来提升自己。因为大公司对于高级别的晋升有影响力要求,甚至要求做内部分享才能参与晋升,课程的丰富度和质量度非常好。小公司本身就存在业务的增长期,培训机制可以说没有,只能靠你自己去摸索或顿悟。

如何进入大公司

上面介绍了大小公司的差异,建议同学们校招时优先考虑大公司,如果没有机会再去小公司。当然,大厂校招竞争程度激烈,甚至可以说惨烈,如果没有机会进入到大厂,那先去中部公司也是可以的,以后再有机会去大厂镀金,或者是先进入到大厂其他岗位,再内部转岗,就是所谓的曲线救国,具体的我介绍如下:

1、职位不变,所在的公司档次在升级



1)先去三线的互联网公司实习

一来这些公司对学历背景要求没那么高,进入门槛是比较低的,二来通过实习参与整个项目的完整流程,积累部分产品经验,那你在校招的时候可以瞄准二线互联网公司。

2)再去二线互联网公司实习或校招进入

如果你有三线互联网公司的实习经验,学历等背景也还不错,那通过校招的概率比较大。当然如果你有时间,也可以去二线再实习,多刷点经验值争取校招直接进入到一线互联网。

3)最后实习或校招或社招进入一线互联网

如果能通过实习进入到一线互联网,而后留用是最好的,但这块本身招聘不多且岗位精准厉害,所以最好的还是校招或社招。现在一线互联网公司都是顶部竞争,实习经历基本上多数都是有的,无非是含金量有多高,且学历甚至有很多是海外留学的名校背景。如果你实习经历相对比较丰富,有自己的产品见解和理解度,那你进入的机会要高点,前面在二三线的实习经验可以大大提升你校招进入到大厂的概率。如果到最后你发现,只能拿到三线或者二线的offer,那就先去锻炼自己,以后通过社招渠道进去。毕业后的两三年都是好的窗口期,一方面是因为大厂校招的同学在这个时间会跳槽流动,释放出部分HC,另一方面就是对多数公司来说,都是需要大量招聘真正一线执行做事的人员,比如就是毕业3年-5年的同学,这些人员相对比较缺。

2、校招进入大公司其他岗位,再内部转岗

我上节提到过,转行做产品经理最多的是技术、设计、运营等,虽然也有部分销售、HR等岗位转做产品,但相对比较难。 如果大家确实对产品经理本身感兴趣,但校招的时候可能没那么如意的话,可以选择先进入到大公司的其他岗位,在里面择机转岗。大公司轮岗机会比较多,比如腾讯的活水计划是你只要在本部门待满一年,可以申请转岗到其他部门或其他职位,只要对方愿意接收你。那这样的门槛相对比较低,且转岗已经是成为公司比较成型的文化,阻力比较低。但这里面要记得选择时间窗口,尽可能在2年内去转岗,因为即使是对于公司内部,都不太可能会招聘一个已经在其他职位工作多年的同学。因为你以前的职位已经形成自己的惯性,转岗进来的需要重新学习,远远比不上社招的性价比。

本节总结

总结下,大家校招时会犹豫是进入大公司还是小公司,这边建议优先考虑大公司。进入职场的前几年,发展是第一要务,要能在更短的时间提升自己的能力,包括自己的职业素养,是最为关键的。大公司的机会和成功率是远远大于小公司,甚至可以说大公司是各个互联网公司的黄埔军校,所以从职业发展来说,我建议可以优先选择大公司,即使在某种程度上牺牲部分的薪水待遇。


校招产品求职之道30讲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

<p> 产品经理求职之道,总共31节内容,已全部更新完毕。主要给大家介绍互联网产品经理校招求职的全流程和注意事项,包括但不限于求职之初的职位与公司选择、产品经理能力模型、群面到单面流程、各种面试问题的解答,及求职后的offer选择。通过学习本专刊,让大家在面试时做到有的放矢,有助于大家拿到意向公司和职位的offer。 一、求职准备 1、认识自己 2、互联网下半场的产品经理 完整大纲可进入专栏查看 本专刊购买后即可解锁所有章节,故不可以退换哦~ </p>

全部评论
果断大公司呀,校招出来就是新手,去大公司就好比去名校沉淀自己,未来几十年,不急于一时。说句实在的,以现在我们毕业生的眼界和判断力以及对行业的理解是很难去判断一家小公司的未来发展的。也就是在赌自己的未来。
4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2020-03-10 00:20
直接瞄准大厂,直接校招,往高强度逼自己成长
4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2019-11-13 21:06
当然是大厂优先,但是对于一些没有任何经验的在校本科生或者硕士生,先在二三线小厂实习,熟悉PM的职责,这样毕业校招会更有可能进入一线大厂。
2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2021-01-05 21:37
每周六定期更新一到两篇,如果需要交流的同学加我微信:wuhaojie625
2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2019-12-06 22:48
请问专栏什么时候更新~
2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2019-11-06 18:23

相关推荐

04-15 23:42
中山大学 Java
ResourceUtilization:过几天楼主就会捧着一堆offer来问牛友们该怎么选辣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评论
4
2
分享

创作者周榜

更多
牛客网
牛客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