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如果再来一次,你还会选择这个工作吗?
#

如果再来一次,你还会选择这个工作吗?

#
505886次浏览 3649人互动
每一个职业选择都是人生旅途中的一个重要节点,它塑造了我们的今天,也影响着我们的未来。如果再来一次,你还会选择这个工作吗?或许你的答案是肯定的,因为这份工作让你找到了使命与价值;或许你会有不同的选择,因为你想探索新的可能性。不管怎样,请留下你的故事~
此刻你想和大家分享什么
热门 最新
03-14 16:54
门头沟学院 Java
24届大厂工作八个月的感受、各位好久不见!
大家总说应届生找到工作之后就会卸载牛客、不再看了。我其实一直都有在默默关注、偶尔会翻开牛客 看到大家现在有人拿offer 有人焦虑,都很感慨 都是当年我走过的路哈哈。现在牛客的主力军应该都是25、26届的大家,想和你们分享下我工作这八个月的心路历程咯,希望会对你未来在工作中遇到相同情况有所启发。之前虽然有过三段实习经历、但碍于实习都是划水、抱着体验的态度去的,这三段实习并没有带给我在技术上、做需求上很大的成长。所以在刚入职场成为正式工的第一课,就是“痛不欲生、生不如死”。面对着刚来一两周就需要你独立出技术方案、哪怕是从小需求开始主R,虽然会有导师。但是你需要做的是出方案、最后到落地,都是后端把控。虽然可以具体问题具体问师傅。但你不能上来就跟人家说:我不会。。。我刚做第一个需求的时候,我就感觉听到需求评审上各种陌生的词汇、完全都是没有头绪。但是评审完就被问什么时候出技术方案、这种压力是陡然的,所以第一个需求是最小的需求、也是到今天我做的最痛苦的一个需求。后面也是接二连三的痛苦、从学生到职场的不适应,无数次离职的念头,但都会被自己消化。但是说实话、需求做着做着就会发现无非都是crud、其实真的没有什么特别高大上的东西和内容。很多时候我们感觉的困难、不是因为我们不会、更多是因为不熟悉和不熟练。工作上现在也慢慢越来越适应、而且工作后有种感受就是自己学的时候很多都是理论、到现在工作中比如用到缓存、消息队列、定时任务等等都会进行落地使用,有一种被实践的感觉哈哈哈、很奇妙。还有工作之后很深的感受就是什么所谓的大厂梦、什么技术追求,都满扯淡的。我现在的感觉就是在现阶段能挣钱的阶段多挣点、我觉得工作最后都是要服务于生活的,现在阶段23岁 我一个吃饱、全家不饿。我可以每天10点下班、为了那点窝囊费,但是30岁的时候、我绝对不接受还在这种环境中卷生卷死。每天下班那么晚 没有自己的生活、如果还有了家庭、小孩,真的不敢想,还得担心失业的压力,那时候生活就不是为了自己活了,就没办法的被套到笼子里了。所以在年轻的几年多挣点钱、然后多思考思考后面的路怎么走。我觉得蛮好的。今天先分享到这里了,突然发现自己在牛客还有1000多粉丝、但估计很多都是当年关注的、应该不会有多少人看到了吧哈哈哈。今天是个周五、刚在开完周会,没什么事情,简单写个帖子记录下。平时都是在某破.站会视频分享记录,很少在牛客或者文字记录,突发奇想,在牛客发发。大家加油哦,希望都能拿到自己满意心仪的offer。附一张刚在工位一脸班味的丑陋嘴脸、、这就是上班时的状态。。 #当你面对裁员会如何?#  #如果中了500万,你会离职吗?#  #如果再来一次,你还会选择这个工作吗?#
相南LoveProgram:b站一直看你的视频,知道你是华科的时候就不看了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05-01 16:03
已编辑
门头沟学院 安卓
客户端劝退之职业发展天花板低
1 技术深度受限,容易陷入“业务逻辑搬运工”:客户端开发的核心工作往往围绕UI搭建、数据绑定、API调用和基础性能优化展开。在业务逻辑简单的App(如工具类、信息展示类)中,开发者容易沦为“调API工程师”,长期处理重复性高的UI调整和兼容性问题,难以积累核心技术竞争力。即便涉及复杂交互(如动画、手势),也大多依赖系统API或第三方库,真正需要底层优化的场景较少。相比之下,后端开发涉及高并发、分布式架构、数据库优化等更硬核的技术挑战,算法工程师则需钻研数学模型和训练调优,职业成长路径更清晰。  2 转型路径狭窄,技术栈封闭性成阻碍:  客户端技术栈(iOS的Swift/OC、Android的Kotlin/Java)与其他领域(如后端、大数据、AI)差异较大。若想横向转型,开发者需从零学习新语言(如Go、Python)、系统设计(如微服务、分布式存储)或算法基础(如机器学习、深度学习),成本远高于前后端之间的切换。许多客户端开发者工作5~8年后陷入“高不成低不就”的困境:既难以在客户端领域继续突破(高阶架构岗稀缺),又缺乏跨领域竞争力,被迫在薪资停滞的中级岗位徘徊。  3 管理岗机会稀缺,高阶岗位竞争激烈: 客户端团队在互联网公司中的规模通常远小于后端。例如,一个日活千万的App可能只需5~10名客户端开发者,但需要30~50名后端工程师支撑服务。这导致客户端管理岗(如技术总监)数量有限,晋升通道更拥挤。此外,客户端架构师岗位往往集中在头部大厂,要求候选人既精通系统底层(如Android Framework、iOS Runtime),又具备跨端架构能力(如Flutter引擎优化),门槛极高。多数中小公司的客户端团队甚至不设专门架构岗,技术纵深发展空间被进一步压缩。  #软件开发投递记录# #如果再来一次,你还会选择这个工作吗?# #当你面对裁员会如何?# #我的求职思考# #设计人如何选offer##找工作,行业重要还是岗位重要?##牛客创作赏金赛#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2024-11-10 20:16
已编辑
西北工业大学 安卓
客户端劝退答疑之哪种岗位算天坑客户端
仅个人观点,不劝退客户端小将,客户端小将完美适合客户端,什么帽带什么头。十一月又是选择offer的季节,hr为了达成kpi会对大家都知道坑的客户端岗位进行美化,而导致很多没社会经验的无脑小白被忽悠,因为一个信息差而导致了未来可能的职业悲剧。我将打破这些kpi技俩,消灭信息差。天坑客户端,泛指一些跟随硬件系统的开发(pc,ios Android 塞班 以及某新操作系统)。特征:做的工作是ui相关的,强依赖某系统语言,面试时候接受零基础的恭喜你,大概率就是天坑客户端。有人问,手机framework的怎么样我想说,上层应用都凉凉了,你问做底层的怎么样,前景不言而喻。半个客户端:看起来不是客户端,但工作却跟客户端强耦合特征:c+ 客户端工程师,音视频客户端工程师rn客户端 flutter客户端 跨端客户端工程师 手机应用工程师这种确实不像客户端业务的,但也没比客户端好到哪里去,尽量不要选这种依赖客户端的,你学的很多技能 跳槽没有认可度。不属于客户端:游戏客户端游戏客户端不属于劝退的客户端范畴,游戏客户端里有很多技术大神,很适合去推动游戏行业的发展,吊打天坑客户端。希望大家在选择offer的时候擦亮双眼不要被高几k的客户端所蒙骗,天下没免费的午餐,上天的馈赠,早已标好了价格。以上仅个人观点,选择是否成为客户端新人,自己选择为主。 #现在还是0offer,延毕还是备考#  #工作中,努力重要还是选择重要#  #你小时候最想从事什么职业#   #如果再来一次,你还会选择这个工作吗?#  #选择和努力,哪个更重要?#   #客户端# #android#
王行知🐳:enmmm,感觉C++音视频客户端还可以吧,一些播放器编码解码,需要一些前置知识,不只是一些UI的绘制啥的,我也是小白,不确定我的理解对不对
投递完美世界等公司10个岗位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我做了所有该做的事,却还是败给了不确定
我曾以为,努力就能让人生朝着想要的方向前进。但有些时候,你做了所有该做的事,可命运还是狠狠给了你一巴掌!🤡从研一开始,我就给自己定下了方向。不是那种轰轰烈烈的目标,而是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地去做。我参加了很多竞赛,三次国奖,五次省奖;写了五篇论文,三篇是一作;做了不少社会实践,也成为了一名正式的Dang员;还在央企和中大厂完成了三段实习。我一直以为,这样的努力,能换来顺风顺水的未来。可现实却告诉我——努力是必须的,但它未必总能决定结果。运气和机缘,在关键时刻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我,始终只是一个努力的普通人。命运有时候真的很幽默。就在你觉得终于可以松一口气的时候,它会轻轻一拨,把你推向新的岔路口。去年十一月,我拿到了小天才的OC。待遇、平台、发展,几乎是当时最优的选项。而几乎同时,女朋友收到了北京一家国企的口头Offer,明确了薪资和岗位。虽然没有正式合同,但也算是比较稳妥的选择。问题在于——她在北京,我在东莞。异地,几乎是不可避免的结果。但命运,似乎又给我们开了一个光明的口子。就在我准备签约小天才的那天下午,优必选突然发来了OC。更优的薪资,更广的前景,最重要的是,Base就在北京。和她的公司,仅隔十公里。我们一度以为,这就是最好的安排。两个年轻人,对未来满怀憧憬。可没几天,我签约完成后,她的Offer却迟迟没有动静。催了HR数次,得到的回应都是“还在审批”“领导出差”“再等等”。半个月后,终于等来实话:审批未通过,Offer取消。她,只能在遗憾中签了另一家深圳宝安的公司。就这样,我们完成了“互换城市”的结局。明明以为抓住了好运,结果却空欢喜一场。很多人说,选择决定命运。可我越来越觉得,有时候,命运才是那个让你没得选择的存在。我们做了很多思考,也尽可能去抓住当下的每一个机会。可最终,仍难避免被裹挟、被调换、被错过。今天,当我终于敲下论文定稿的最后一行字,心里依旧有个没解开的结:努力,到底能不能抵得过不确定的命运?而在命运面前,我们这些拼尽全力的普通人,究竟算得上几斤几两? #选择和努力,哪个更重要?#  #如果再来一次,你还会选择这个工作吗?#
ResourceUtilization:越到社会上就会越明白,靠自己努力能决定的东西很少,我们只有努力做好自己的那一部分,剩下的,交给天意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白日梦游戏测试一面
面试官态度就还好吧 没有特别敷衍也没特别认真有时候怀疑他有没有在听1.实习里做过最满意的事情??怎么解决的 学到了什么 之类的 给你的实习打分2.正式找工作看重哪些方面3.介绍一个项目 selenium内部机制4.小组做的项目 有没有团队合作 遇到什么问题 如果你是组长怎么办5.我的性格6.想从事的行业7.对游戏行业展开说了8.只是因为玩游戏就想做游戏吗?为什么想来游戏行业9.最有成就感的事情?10.你是个有力量感的人吗11.大学生活满分7分给自己打几分 缺了的几分在哪12.未来几年十年规划13.为什么选择我们公司大概聊了一个多小时吧 接上篇文章 自己真的放开了聊了 几乎把自己价值观都展开了 反问的时候我问自己还有哪些不足 面试官说没有足不足 只有匹不匹配 还是我说的那句话 你永远没办法知道企业想要什么样的人 能做好的只有一次次的展示和推销自己遇到机会那是命中注定 遇不到就算了哎 但是被拒绝自己也能想到 现在已经毫无波澜了 这两周仅有的几个面试也几乎都挂了 都感觉没什么必要找这份工作了周二面的 周五收到拒信 #如果再来一次,你还会选择这个工作吗?#  #0offer互助地#  #游戏公司#  #投了多少份简历才上岸#  #游戏求职进展汇总#  #听到哪句话就代表面试稳了or挂了?#
只写bug的程序媛:我昨天还想给你评论来着,你想去关注你性格的公司,可以投投白日梦游戏,结果今天就看到你被挂了,其实你被挂了并不是一件坏事(我在脉脉上找到了他家之前的员工,那个男生和我说了很多,这也是我那么快释怀的原因吧)我是加了一场面试被挂了,其实是因为ceo不想要我,但是业务部门又觉得我很好很匹配,当时业务主管和我聊了两个小时,几乎一上午都在面我,所以后面给我加了一轮人力负责人的面,从那次被挂了以后,我就反思了一周多,放弃互联网了,也没有继续投简历了。我个人觉得,很多人还在找计算机相关的是因为大家都把绝大部分时间花在学技术或者实习上,因为能在牛客积极分享面经的绝大部分都是有上进心的,无关是不是科班出身,无关是不是名校,无关是不是硕士,现在行情突然变的好差,大多数人如果换个方向找工作会更加迷茫,只能硬着头皮找下去,大部分人都不甘心就此算了,或者觉得现在放弃之前学的技术,实过的习又算什么。不过我觉得人生还很长,学过的技术或者实习中的收获,现在也许没办法带给我一份好的正式工作,但它总是有用的,也许静下心来思考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吧!,还有就是姐妹,你觉得他没认真听你的,不是你的问题,不要因为这个内耗自己哦,我算是他家春招面的第一批,非技术面挂了的肯定不止我一个,而且他们家强度也不小,很可能是面试官也麻痹了,觉得自己认真面,认真了解,后面还是要被ceo挂,还不如索性摆烂,让自己也舒服点。毕竟我们会因为终面被挂而难受,他们也会因为通过的候选人被后面流程挂了而感觉疲惫,因为又要面新的人,从第一轮开始,又要因为面试加班了。
查看13道真题和解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2024-11-04 02:49
已编辑
天津理工大学 Java
希望每一个普通人都可以找到合适的工作
楼主某双非本,Java后端开发,整个秋招就一个几百人中小厂面试,碰巧3面都过了,还在等书面offer,秋招基本上也结束了吧,不想再找了,因为真的很累。经常看到牛客上各路大神分享速通大厂的经历,offer拿到手软,常常觉得难以望其项背,我也希望分享一下我们普通人的经历和经验,希望能帮到因为还没面试机会或者没找的工作,而感到焦虑的广大双非或学院的同学。楼主的水平大概是八股大王,背的很熟,项目是马丁知识星球的两个项目,算法力扣100,一段小公司实习。其实我们双非本在网上投简历不怎么占优势,因为人太多了(楼主boss交流过700次,投了50份,1个面试,大概是这么一个行情)。我的一点经验是,如果说想在本地工作的同学们,真可以去线下看看,线下的本地中小企业约面速度还是挺快的,我前天陪室友去学校招聘会线下投了10来份简历,室友今天就约上面面试了,虽然不是特别大的公司,但有份工作还是比失业强。心态也很重要的,现在行情不好,大家可以适当放低心理预期。其实大多数Java后端开发啊,除了北上广深等大城市,大多数Java后端开发也就是5-8k左右,大家都是打工混口饭吃,不用给自己上太大压力。牛客上经常会有人发自己焦虑或者有人晒offer,说实话楼主之前找工作的时候,也经常被这些帖子影响,自己也很焦虑。其实大家可以尝试少看牛客,不要把别人的焦虑叠加在自己身上,因为叠焦虑只会更影响自己,纯纯debuff,其实就做好自己的该做的就行了,背八股,熟悉项目,刷熟算法。其实很多人焦虑都是来自于怕找不到工作,毕业就失业了。我经常用一段话来缓解自己的焦虑,这里也送给大家:高中课文里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中有一段话,“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说人话就是tmd反正我尽力了,就算达不到目标我也没什么后悔了,谁又能来笑话我啊?该学的也学了,该背的背了,这行情烂成这样,这也不赖我啊,最差的情况不也就是转行做点别的,找不到对口工作就不活了吗?做别的事不也是混口饭吃,谁比谁高贵啊?总的来说,就是准备好八股项目算法,做好自己该做的就行,调整好心态少一点焦虑,尝试去线下走走。希望尽自己的绵薄之力能帮到大家一些。#秋招##焦虑校招##焦虑麻了##如果再来一次,你还会选择这个工作吗?##校招##校招过来人的经验分享#
追不到的梦想换个梦不就得了:看😭了明年我也大概率是这样吧唉普通人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2024-12-08 12:29
字节跳动_前端
在字节的100天,对大厂已祛魅
字节跳动
|
校招
|
超多精选岗位
DrssX:一句话:拿多少钱干多少事。以前还在上学的时候觉得能力越强以后就会更轻松点,现在再来看普通的打工人都是牛马罢了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三代客户端人的守望与传承
父亲的键盘声:塞班时代的光与影小时候的我,对父亲的职业充满了好奇。他是个塞班客户端开发者,那时的我并不理解什么是开发者,父亲总是说他从事的是下一个时代的工作,会时常对这一台陈旧的电脑埋头工作,键盘声中透着焦虑与对未来的期望。那个时候,他总说:“Symbian就是未来。”家里的大大小小橱柜上总是摆放着父亲参与过的项目,那是他用C++和Symbian框架编写的辉煌记录。小时候的我,常常趴在他旁边看,听他说“要做客户端,性能优化才是王道!”那时,我暗下决心,长大后也要成为像他一样的客户端程序员。噩梦的开始:和安卓的不解之缘时间来到10年代初,移动客户端全面转型,塞班慢慢没落了,此时此刻iOS和Android崛起,成了移动市场的新王,由于家境贫寒,买不起iOS设备,我如愿以偿地成为了一名客户端开发者。初入职场,我充满干劲。我们团队忙着适配各种机型、调试各种崩溃问题,尤其是要搞定五花八门的UI兼容。还记得某个晚上,我为了修复一个ANR(应用无响应)问题熬到凌晨四点。那天晚上,我觉得自己好像理解了父亲当年的疲惫。他敲下每一行代码时,或许也曾怀疑过:“这真的值得吗?”几年过去,安卓和iOS的生态都趋于成熟,我从一个代码小兵变成了项目负责人,甚至参与了一些底层优化工作。可随着行业的内卷化,收入开始不再涨,技术红利消散,每天加班的我,逐渐对“客户端”这两个字丧失了激情。三十而立:未来又在何方如今,我已过而立之年,有了自己的家庭。婚姻状况也每况愈下,可生活却不如想象中的稳定。客户端岗位逐渐饱和,新技术层出不穷,跨平台框架更是如雨后春笋般出现。Flutter、Compose的兴起,让我们这些原生开发者倍感焦虑。每当夜深人静,我看着镜子里逐渐稀疏的头发,问自己:“当初的选择对吗?”客户端开发这条路,走了十年,好像越走越窄。更令人痛苦的是,收入的增速远赶不上房贷和奶粉钱。和家人交流的也越来越少,整个家都濒临崩溃。新的噩梦今天正在查线上崩溃,儿子趴在桌前,好奇地问我:“爸爸,你在干嘛?”我愣住了,半天没抬头。屏幕上的崩溃日志像一片深不见底的泥沼,我盯了许久,却不知道该从哪里下手。脑袋里一片混乱,工作任务堆成了山,未来却看不到一丝光亮。儿子用稚嫩的声音又问了一遍:“爸爸,这个是什么?”我抬头看着他,那双充满好奇的小眼睛像极了曾经的我。可是,眼前的一切让我说不出话来。曾经我对着父亲的屏幕满怀向往,而现在,我却只想告诉他:“别靠近这台电脑,别走上这条路。”我轻轻合上了笔记本,掩盖住屏幕上那些凌乱的日志和未解的Bug,长长地叹了一口气。房间里很安静,只有外面的呼啸的风声在提醒着我,这条路已经让我筋疲力尽。那一刻,我的绝望不是因为软件工程本身,而是因为客户端我已经看不到任何值得坚持的理由。三代人的守望与传承 好想重来,一切都是因为客户端。可惜,生活没有重来的机会,市场和人生也不会给客户端任何机会。 #客户端#  #软件开发薪资爆料#  #你上一次加班是什么时候?#  #如果再来一次,你还会选择这个工作吗?#  #牛客创作赏金赛#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客户端劝退之碎片化与重复劳动
平台碎片化带来的适配困境是客户端开发者面临的首要挑战。Android生态的碎片化问题尤为严重,全球上万种不同机型在屏幕尺寸、硬件性能和系统定制化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开发者不得不耗费大量时间处理各种兼容性问题,从低端机的性能优化到厂商ROM的特殊行为适配,再到不同系统版本的API兼容。这种碎片化不仅存在于Android平台,iOS开发者同样需要应对苹果严格的审核政策和频繁的系统更新。相比之下,后端开发者面对的是相对标准化的服务器环境,而客户端开发者却要将30%以上的开发时间浪费在兼容性调试这种低技术含量却又必不可少的工作上。技术迭代与业务实际需求之间的脱节让开发者陷入两难境地。苹果和Google每年都会推出大量新技术和新框架,但这些更新在实际业务落地时往往遇到阻碍。企业出于稳定性和成本考虑,通常会选择保守的技术路线,导致开发者被迫同时维护新旧两套代码。更令人困扰的是,一些被官方力推的新技术如SwiftUI和Jetpack Compose,在成熟度和性能上还无法完全替代传统方案。这种既要学习新技术又要维护旧代码的状态,不仅增加了工作负担,也让很多开发者感到职业发展的迷茫。性能优化的边际效益递减现象严重影响了开发者的工作成就感。客户端性能优化看似技术含量很高,但实际上投入产出比往往不尽如人意。将App启动时间从1.2秒优化到0.8秒可能需要数周的努力,但普通用户可能根本察觉不到这种差异。相比之下,后端团队的性能优化成果通常能直接反映在业务指标上。更令人沮丧的是,客户端优化的方法论已经高度标准化,很难体现开发者的技术独特性。此外,平台方的各种限制政策也让优化工作变得束手束脚,开发者不得不把大量精力花在应付平台规则而非真正的技术创新上。繁琐的发布流程严重制约了开发效率和创新尝试。客户端应用的更新必须经过应用商店审核,这个过程不仅耗时(iOS审核通常需要1-3天),还存在被拒风险。紧急热修复受到严格限制,使得线上问题的响应速度远低于Web应用。Android平台还面临着用户不愿升级的困境,开发者不得不长期维护多个历史版本。这种冗长的发布周期使得A/B测试和快速迭代变得异常困难,在强调敏捷开发的今天,这种滞后性严重制约了产品创新和用户体验的提升。#我的求职思考# #软件开发投递记录# #如果再来一次,你还会选择这个工作吗?# #当你面对裁员会如何?# #客户端春招# #工作中,努力重要还是选择重要?# #第一份工作应该选择高薪还是大平台# #当你面对裁员会如何?# #我想象的工作vs实际工作# #工作丧失热情的瞬间#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04-22 13:01
已编辑
安徽大学 后端
一个普通人看待现在互联网技术岗就业
自己的背景 211 计算机科班硕,学院本,近半年的实习经历,独角兽公司,国企,互联网大厂都待过。自己的感受是现在互联网校招的面试难度已经是社招三年的难度,人太多,池子太小,行业发展见顶。面试很多奇怪的问题,源码的考察,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不知道想要考察什么,纯粹就是想提高难度,一个环节表现不好就丧失机会,机械记忆不好的我准备起来挺费力的。但是实际上内部的大部分员工连最基本的变量的命名、测试用例、注释和文档都不好好写,代码的可维护性变得越来越低,捏着鼻子在屎山中修改代码,使用各种技术手段验证功能正确,并保证不会出现新的问题,代码的熵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大,维护花费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多,每天填坑,改代码,心力憔悴。很多工程师唯一的护城河估计就是对当前业务的理解,写的可读性非常差的代码让他的替代性变低,真是可悲。前几天在抖音和一个大厂出来的前辈连麦聊天,前辈毕业后 2012 年就进入搜狐,后面去了百度,一路从 Java 工程师晋升到架构师到业务主管,回到二线城市后根本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只能做独立开发,自己去打广告接单子,技术很扎实,后端,前端,简单的 AI 都可以独立搞定,建议研究生毕业后不要再去卷 CRUD 了,实话说看到前辈如此心里面很不是滋味,当年的互联网是多么风光无限,有技术的人都是被高薪抢着要的,又感慨市场规律的客观性,不以个人意志转移。IT 行业,客观来说竞争大,淘汰率高,智力密度极高,其中大部分的市场份额还被通信运营商拿走了,留给互联网行业的大概只有 4000 亿美金,这里面的大头又被 Google、Facebook、腾讯和阿里巴巴等头部大厂拿走了,马太效应非常明显的行业。好的职业具备哪些特征?吴军老师(原 Google 高级研究员,腾讯副总裁,现投资人)给出下面几个特点:首先,随着你的工作时间越长,现金流要越来越多。其次,利润率要高,而且最好不要动不动有追加投资,它会吃光收入和利润,让最终白忙活一场。再次,无论在哪个行业,要有核心竞争力。最后,要有稳定现金流的工作,大多和经济周期无关。为什么说码农不是一个好的工作?因为 IT 行业受摩尔定律的影响,每 18 个月硬件的成本就会降低一半,相同的硬件成本的性能越高,能够跑的软件就越复杂,软件就可以不断地升级实现更复杂的功能,那么程序员就需要不断地学习,程序员年纪越大,精力就跟不上,自然就被淘汰了。现在随着 Cursor AI IDE 的出现,编程已经不是什么稀缺技能了,估计很快就像英语一样成为一个基本能力,除非你能够成为顶尖高手,只是 CRUD 简单的逻辑 AI 可以做的更好。希望这个行业的前辈多考察候选人作为一个职业软件工程师具备的能力(行为面试法从过去的行为推断未来的行为,软件工程素养,工作习惯,逻辑能力,沟通能力,责任心,计算机基础,不会写出复杂度高局部性很差的代码,能够持续学习的能力,筛选出真正有能力有潜力在这个行业发展的同学),而不是考察各种奇怪的问题和源码进行服从性测试。在工作中多一些耐心,做一些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不断的积累实现可叠加的进步。希望行业内多一些 DeepSeek 这样的公司,引领整个行业进步,让盘子越做越大,而不是零和竞争。希望想要进入这个行业的同学,仔细斟酌,如果想要赚钱,其他的行业的市场更大,发展前景更好,人才密度更低,更有机会做出一些成就,不要被短期的利益和头部的曝光效应迷失了方向,浪费了几年的青春。#腾讯##阿里##字节##百度##美团##如果再来一次,你还会选择这个工作吗?#
投递谷歌等公司10个岗位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玩命加载中
牛客网
牛客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