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上海某2电子信息,硕士法国留学。有国企和外资银行两端后端实习经历,也有海外非技术岗实习经历。遇到的问题是,去冲大厂“前客运测”,有相关实习经历,八股项目和力扣的广度足够,问什么都能说点,但是深度不行。例如深挖原理,极端场景,和系统设计变种,可能就没办法答出水平。笔试题容易死一大片,只a打卡题。去冲央国企后端或者运测,第一段国企实习经历还挺般配,并且有软考中级证书,但是没有党员身份,无学生会经历,无国奖或者三好学生之类,只有入党积极分子,而且本科和硕士绩点有点难看,在51%,央国企很看重这个。其次我的行测水平很差,笔试不一定能入围。其次非计算机科班非9,只是相关专业,筛简历bg没优势。去冲外企,尤其是欧企的算法、大模型和后端,海外经历和外语水平对本土计算机科班是降维打击,但是技术外语不行,也就是说学到的外语只能用来套近乎,讨好面试官,做不到全外语技术面。他问外语技术问题我能听懂,但是用外语说就只能谈谈表面,真正要深入,就只能背互联网那点中文八股。现在目标是主冲欧企好岗,低档中厂如得物的烂岗保底,央国企顺便参加。那请问我应该如何破局?我现在策略更倾向于技术按照互联网厂准备,英语和法语就用来拍马屁,能听懂就行。因为我赌秋招会有很多优秀留学生弃大厂录取来我的欧企卷我,受贸易战影响,外企又在缩招,社招都不招人,所以我玩不过他们,所以要被他们挤到低档互联网中厂的垃圾岗。那我这个策略是否有点偏颇?还是应该减少互联网厂八股项目和hot100准备,全力准备技术外语?哪个风险更小应该继续坚持现在的广度路线,还是建议去某个方向加强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