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同是社交产品,为什么微信朋友圈的设计与QQ空间的设计有如此大的差异?
腾讯发布的两款著名的社交产品——QQ和微信是腾讯建立以来一直能保持市场地位的基石,也是互联网社交中最具代表性的两个产品。在本节中,我们将以微信朋友圈和QQ空间的设计差异为切入点,通过比较和分析其功能设计、用户场景以及产品定位来研究产品思维是如何在产品设计中发挥作用的。
不同的功能设计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QQ空间以及朋友圈的功能结构:

从上图中可以看到,微信朋友圈的整体结构非常简洁,只有个人信息、内容发布、内容消费以及内容互动产生的消息提示四大模块。

观察内容发布模块可以发现,即使在目前内容形式非常多样化的时代,微信朋友圈也只支持纯文字、纯图片、文字+图片以及15s小视频(微视发布可放宽到30s),内容类型少,图片以及视频的后续美化入口弱、功能简单。
在编目页面,除了位置信息以及查看权限设置,无话题、商品等额外信息,整个发布路径清晰明确,节点少,输出内容偏向真实和质朴。

内容消费模块中以信息流方式承载内容,可见内容以朋友圈的内容权限系统为基础展现,用户只能看见好友发布的内容中未设置对我不可见且我也未设置不看对方的内容,强调隐私性和个人感受。
内容互动形式简单,目前只有点赞、评论两种方式,我能看到以及再次进行互动的也是我的朋友间的内容互动行为,例如我可以看见一个朋友为另一个朋友的内容点赞,但看不到一个不是我的朋友给我朋友的内容点赞,强调人群之间的距离感,能够让人感到熟悉和安全,降低互动的心理成本。

个人信息模块内容简单,除了昵称、朋友圈和个性签名,无复杂头衔和标注,注重个人信息保护,在消息提示模块中,只有互动过的内容朋友间有新的互动时会受到消息,不会看到也不会收到非好友的互动提示。
然后让我们来看看QQ空间的功能架构:

QQ空间的整体框架基本与微信朋友圈相同,可从内容发布、内容消费、消息、个人信息四个部分来看,除此之外,QQ空间还扩展了小游戏和小视频用于作为小程序的推广入口丰富朋友圈的娱乐与内容形态。

QQ的内容发布模块支持发布类型较多,除了传统的文字、图片还包含了签到、直播等形式,能够满足不同的分享方式,当用户无灵感时还可通过搜说说、摇说说等方式来寻找契合心情的内容进行发布。
同时发布内容时其提供了多样化的加工方式,可通过涂鸦、贴纸、滤镜等方式对图片进行美化,通过视频模板、影集、挂件背景等方式对视频进行美化,娱乐气息浓厚。

由于内容发布类型多样,QQ的内容消费类型也相应的非常多样化,互动内容的显示逻辑也和微信有较大的差异,例如用户只要在QQ空间中用户只要看到了某个内容,无论其是不是其好友,均可以进行互动,互动形式除了点赞、评论之外,还可以进行转发、留言、送礼物等等。

QQ空间的消息逻辑和交互样式均与微信有较大差异。
在收消息的逻辑上,QQ空间的核心是内容互动,无论对方是否是我的好友,只要我看到了他的内容就可以进行互动,包括他主页发布的内容以及他在我的好友发布内容下的评论等等;
在交互样式上,当我与对方产生了多轮互动时产生新的回复时消息提示会以“楼中楼”方式进行展现,并且可以不进入详情页直接在消息列表进行回复,回复对应互动行为的方式也比较多样化以及娱乐化,比如可以通过击掌回复用户的赞,通过答谢作为接受礼物的回复等等。

QQ空间的个人主页除了最基本的信息外,还包含了留言板、访客、个性化和情侣空间等,相比微信朋友圈主页,QQ空间个人主页色彩更为鲜艳,个人特征更强,有更多类似“情侣空间”等多样化的玩法。

为了让大家更加清晰的了解两者的差异,我总结了以上表格。
整体来看,微信朋友圈功能架构清晰简单,层级不深,设计非常清爽,互动范围与互动方式均强调熟人之间的隐私度和安全性,更贴近于真实的成年人之间的社交场景。QQ空间的功能架构则相比微信朋友圈更为复杂,功能入口与路径分支也更多,整体设计偏娱乐化、个性化,强调人与人之间互动的趣味性和开放性。
不同的用户场景
当你作为一个产品经理去分析一个产品时,UI不是最重要的、UE不是最重要的,甚至功能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时你要从这一切的表象中弄清楚:为什么这样设计?
昨天我的朋友圈收到了一个消息提醒,但是这个消息提醒虽然是给我的,却并不是对我说的,而是对话题发起者说的。这小小的细节就体现了微信朋友圈体系的核心场景:互动属于朋友圈。
简单来说同是以话题为中心的互动,微信的社交方式是封闭的(有圈的),而QQ的社交方式是相对开放的。

当一个话题产生时,对于QQ而言,所有话题发起者的朋友都可以一起展开讨,就好像一次超大型粉丝见面会,场面嘈杂而宏大,所以一条内容的评论常常是盖楼式的,一不小心就占了手机的一屏甚至是两屏。
对于微信而言,话题的产生则意味着围绕着这个话题的一个个朋友圈就开始形成。圈内的我对这个话题进行任何交互操作——例如点赞、评论,都默认我加入了这个圈内的活跃讨论组,之后这个圈内的任何动向都会推送到我的面前,当然,不是圈内的互动消息我也没有办法获得。
从上面对微信朋友圈和QQ空间的功能架构、设计细节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微信朋友圈更简单、高效率、注重隐私和安全,更像现实生活中成年人之间熟人社交的场景,而QQ空间则更加的开放化、娱乐化,注重个性的表达,更像是一场聚会,有熟人和陌生人,大家青春洋溢,热情活泼的表达自我的场景,功能设计的差异,归根结底是场景的差异,是使用者诉求的差异。

极光大数据的调研结果发现,社交用户的表达意愿在熟人之间和在陌生人之间差异巨大,这凸显了以熟人社交为重点的微信必然要与熟人、陌生人均看重的QQ有不同用户场景,因而也需要不同的功能框架的设计。
不同的产品定位
一个好的产品,其所有的功能设计都体现着一致的用户诉求和所用场景,而用户诉求和场景则体现着是产品最核心的理念和定位,是产品为用户提供的核心价值。
QQ的slogan是“每一天,乐在沟通”,而微信的slogan是“一种生活方式”
也就是说,QQ需要给用户提供的价值是快乐、愉悦的进行沟通,而微信需要给用户的是感到在生活的自在感。
你大部分时候的熟人社交的场景是什么呢?
是参加粉丝见面会,看各种不熟悉的人互动吗?不是,大部分的时候熟人社交是三两好友,心无芥蒂,无需为自己的小动作而惶恐,也无需为表达的每一个观点而字斟句酌。
培养功能提炼场景、场景反推产品定位的能力是培养产品思维的重要步骤。
剖析产品功能,能够根据线上已有设计来反推功能结构图,是观察研究经典产品的基本功,在完整、准确的将产品功能解构后,要能够提炼功能之间在场景上的共性,来了解产品为用户提供的核心诉求,最后要找到那个让人一句话说明白的产品核心价值——产品定位。
思考:请尝试着通过比对产品设计框架以及框架内对应细节的方式来分析钉钉聊天功能与微信聊天功能的差异性并思考其满足的场景与产品定位。
<p> <span style="font-size:10px;">帮助大家获得工作机会、提高产品能力</span> </p> <p> <span style="font-size:10px;">适合:尚未入行的学生或者刚入行的产品新人</span> </p> <p> <span style="font-size:10px;">核心亮点:</span> </p> <p> <span style="font-size:10px;">1、产品经理属于创造性工种,优秀思考方式的重要性大于被动执行的能动性,并且优秀思考方式的培养难度大于执行层面的学习难度</span> </p> <div> <span style="font-size:10px;">2、市面上从产品经理日常工作入手的执行层面书籍以及产品经理行业科普类书籍较多,思维类较少</span> </div> <div> <span style="font-size:10px;">3、产品经理无特殊专业对口限制,产品思维方式的学习不仅适用于产品经理,也适用于互联网行业内员工甚至是适用于所有人</span>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