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智能货架从0到1】

所幸,我们得到了品牌商非常正向的反馈,这给予了我们非常大的动力。于是我开始着手产品设计。

在智能货架的系统设计里,一共包括五个核心节点:1)照片采集;2)图像识别;3)缺货信息数字化;4)数据可视化;5)补货任务下发。下面我分别进行简要说明。

照片采集是智能货架的核心。后续所有的节点,都是基于1个前提,货架的照片可以按照要求收集上来。

目前业界主流的照片采集方式主要有:门店员工采集,第三方外包采集,固定摄像头,巡检机器人。

前两个是人工采集,区别在于一个是把奖励给到门店员工,因此能实现一天多次的更高频采集,但依赖的人员要多很多,不确定性较大。另一个前文已经说了,频次太低。摄像头的劣势在于遮挡、折旧和维护。巡检机器人的劣势很明显,成本太高。零售巨头亚马逊也已经停止推广巡检机器人,改由人工了。

从成本和现有条件出发,我们选择了门店员工采集。

采集到照片之后,就要进行图像识别。目前图像识别技术已日趋成熟,所以我们选择跟一家第三方的公司合作。

这一环节的核心是在于,识别出货架上每个位置在每个拍照时刻摆放了什么商品。影响图像识别质量的原因可能有这么几个:1)新品,由于训练样本太低,新品的识别往往比较困难,所以新品不太适用于直接用智能货架进行监控;2)非正规摆放和遮挡;3)照片质量。一般来说,整体识别准确度能达到90%,基本就满足商业化条件了。

接下来是另一个重点,缺货信息数字化。这里涉及一个概念,就是什么样的零售商具备部署智能货架的能力。

前文说到,品牌商和零售商之前会约定一个货架陈列方式,这种约定是否被数字化,对于该零售商是否能使用智能货架至关重要。

经过图像识别之后,在我们的系统里,货架在某一个时刻的状态就变成了一个网格信息,网格中的每一个点,就是货架的一个陈列位,点的信息就是该位置商品的信息。

但这还不够,我们还需要另一个类似的网格,里面中的每一个点是该货架在该时刻应该摆放的商品信息。

这样将采集信息和理论信息做对比,我们就知道网格中每个点的缺货情况。这样就完成了缺货信息的数字化。

#智慧零售#
全部评论

相关推荐

迟缓的斜杠青年巴比Q...:简历被投过的公司卖出去了,我前两天遇到过更离谱的,打电话来问我有没有意向报班学Java学习,服了,还拿我学校一个学长在他们那报班学了之后干了华为OD当招牌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评论
5
收藏
分享

创作者周榜

更多
牛客网
牛客网在线编程
牛客网题解
牛客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