佬,信息科技岗吗,一般笔试都考啥,面试问八股多还是综合面多
点赞 评论

相关推荐

2025应届生落户政策收紧:5个隐藏的“曲线落户”渠道“上海落户分数线涨到92分,我差5分怎么办?”上周收到学妹私信时,我正在帮她改简历——2025年应届生落户政策确实更严了:北京收紧“人才引进”,上海提高社保基数要求,广州取消“双一流”直接落户……但今天要告诉你:别慌!这5个隐藏渠道还在偷偷放水(去年帮8个同学成功落户,亲测有效)🔥 渠道一:央企总部“特殊指标”(最快1个月落户)适合人群:理工科/经管类专业,愿意去总部职能岗真实案例:@小林(2024届)“中国建筑总部管培生,不占用北京地方指标,面试通过后直接走央企系统落户,从签约到拿到户口页只用了38天!”落户关键:瞄准“总部”岗位(如“中石化总部战略规划岗”“国家电网总部财务岗”)面试时问清“是否解决户口”(HR会明确答复“是/否/部分解决”)🌆 渠道二:地方政府“抢人计划”(送钱+落户)推荐城市:苏州、杭州、成都、西安(政策宽松,本科即可)避坑点:部分城市要求“落户后5年内不得迁出”,签约前问清违约金🏭 渠道三:国企“郊区岗位”加分包(落户+补贴)操作逻辑:主城区岗位竞争激烈,郊区岗位有额外加分举例:上海电网崇明岛岗位(落户加分20分,通勤1小时但有班车)深圳地铁坪山线岗位(补贴5万+落户绿色通道)适合人群:能接受短期通勤,计划落户后内部调动(国企调动相对容易)📈 渠道四:“先就业后落户”国企通道(零风险)代表企业:中石化“储备干部计划”、中国邮政“冬季补录”流程:12月签约三方(不承诺落户)次年7月入职,工作满1年考核合格后启动落户(通过率90%)优势:避免“落户失败又错过秋招”的风险,适合求稳的同学🎓 渠道五:留学落户平替方案(无出国经历也能行)适合人群:家庭条件一般,想走“留学落户”但没钱出国操作方法:报考“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如华北电力大学-法国某校联合培养),国内读2年+国外1年(学费约10万),毕业等同留学落户注意:选择教育部认可的项目(学信网可查),避免“野鸡大学”🚀 落户避坑指南(3个血泪教训)社保不能断:落户审批期间社保必须连续缴纳材料提前盖章:《落户审批表》需要学校就业办+企业HR盖章,至少预留15天政策时效:部分渠道12月底截止(如“冬季人才专项”),现在不投=明年再等🔍 **************************************************************************************🔍 【精准发掘】 带户口的央国企“宝藏企业库”:我们收录了上千家优质带解决户口的央国企,根据你的专业、地域、薪资期望,一键精准推荐。🧩 【一键分析】 岗位性价比“岗位测评”功能:输入你心仪的岗位,一键生成全方位测评报告,薪资范围、工作强度、发展前景一目了然。📊 【精准评估】 你的上岸概率个性化备考建议:告诉你需要重点准备什么,是笔试行测还是专业知识,让你的每一分努力都用在刀刃上。🌱 写在最后落户不是终点站,而是新起点。如果暂时够不到常规渠道,试试这些“曲线救国”的方法——去年有个同学秋招0offer,通过“郊区岗位”渠道拿到了国家电网的落户指标。
投递中国邮政等公司10个岗位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今年传统slam秋招截止到现在,总结如下:1.车企进不入,头部车企面试难度高的离谱(3-4轮技术面,甚至包含专门的手撕八股环节),hc剧少,基本上都是干数据生产的工作,卡双九(有论文可以稍微降低一下学历要求或者强对口实习)进面试不在少数。。。。,来就是要能干活的,池子还很深(车bu救救我吧,呜呜呜,虽然进去可能要搞开发了。。。直接道路严重走错)2.机器人最近确实势头比较猛,相对应的slam岗位要多了,但大部分基本上都是初创,应届生水平不够去初创要死掉半条命都有可能;仓储类机器人slam确实硬需求,但做的很成熟,hc其实也不多,而且技术栈都是2d的(太成熟了),调度算法在这里感觉比slam hc相对要多;割草机器人,泳池机器人(这种感觉slam搞起来还有点意思,户外还是有很多工作可以去做的)一些公司给的待遇不错都是40+起步,但是进面普遍卡双九(有论文可以稍微降低一下学历要求或者强对口实习),也就是双九(或论文和强对口实习)才有资格竞争,竞争难度堪比车企3.借助3dgs之风,诞生了很多手持三维重建设备的厂商,并且市场需求还不错,也产生了一些slam算法工程师的需求,但需求量目前还不算大,但有总比没有强,就是不知道待遇咋样,相关信息太少。。。4.额外补充一下,落地L4(比如无人物流),虽然招slam,也需要slam,但是行业竞争压力很大,校招需求不多,需要立刻干活的社招总结:目前slam在机器人,手持设备,无人机这种对算力设备要求很苛刻,很care硬件成本的方向总体需求已经远超车企!如果未来打算从事slam行业,可以主要去找这些方向的实习,招聘时候投递这些厂商也会更有优势!对了,slam虽然挂着算法的名号,实际上很多厂子,开的不如中大厂软开测开价,真是纯纯小丑,传统slam,抓紧润,未来slam无非就是工业界厂子里还用到,要不然就是生产真值或者三维重建给learning算法生产数据的角色了。同样的学习投入成本,和回报完全不成正比,log化严重!如果只是图搞钱,去大厂软开(后端)或者测开难度比slam低多了,赚的钱还不比slam算法差,我bg92,身边搞传统规控和slam的,保底的大部分都是软开测开,有些明智的提前布局转ai开发了,这个发展潜力感觉也不错,毕竟算法至少少数人,落地的牛马需求才是大头,传统算法堪比算法软开双修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牛客网
牛客网在线编程
牛客网题解
牛客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