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碗里有没有肉,再聊锅里会不会炖好。
面试快结束,重头戏来了——老板开始描绘:“三年上市”“十年千亿”“全员持股,财务自由指日可待”。
我听着,点头微笑,心里却悄悄打开画饼解析模式。
饼越大,越要问一句:这玩意,是真能蒸出来,还是只是热空气?
我会看他讲蓝图时,有没有提当下的业务进展:
- 现在的客户是谁?
- 上季度收入多少?
- 核心产品跑通了吗?
如果满嘴“生态布局”“颠覆行业”,却说不清上个月卖了多少单——那大概率,他卖的不是产品,是PPT。
饼可以大,但不能远到看不见;梦可以远,但不能拿我的工资去垫脚。
前人的经验早就写好了:“期权还没兑现,公司先没了。”“上市敲钟的是创始人,裁员名单里有我。”
我不是反对梦想,我是反对把“画饼”当成管理手段,反对用“未来可能分到的肉”,抵消“现在该给的饭”。
所以我的原则很朴素:先看碗里有没有肉,再聊锅里会不会炖好。眼前的业务扎实,未来的承诺才值得相信。
否则?抱歉,我不擅长空腹奔跑。
这堂课没人教,但每个打工人都得学会:Is this vision or vapor?别等噎住了,才想起要喝水。
#从哪些方向判断这个offer值不值得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