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前端秋招回顾】 10+ offer 为什么选择腾讯(上)

一些碎碎念:最近突然看到秋招提前批开了,下意识地开始紧张,恍如隔世,仿佛依然是去年那个在宿舍每天焦虑面试结果,晚上睡不着觉做梦梦到面经的大学生。可能一些同学刷到过我的📖(id:明天想喝百事可乐),零星地分享过秋招的历程。去年 12 月提前入职腾讯至今,一直在专注于自己所喜欢的业务里,没有来得及对秋招进行一个总结。正好趁着这个机会,也算是保持前端 er 的开源精神,一些浅薄的个人经验,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帮助到大前端方向的学弟学妹。

后置帖子:【大前端秋招回顾】 10+ offer 为什么选择腾讯(下)

一、 个人经历

我的朋友们喜欢叫我小且(ju),因为很久以来的网名都叫「狂且」(同时也是在阿里的花名)。

本硕都在北邮就读,因为学校里前端比例比较少,学校里被大家戏称为前端哥。

 

工作/实习经历:

公司

时期

腾讯

秋招

Ai 产品

蚂蚁(支付宝)

暑期

前端(hr 说是算法工程)

小红书

日常实习

前端

知乎

日常实习

前端

思必驰

日常实习

G 端产品

 

可以看到在暑期实习之前,经历可以说是平平无奇的,大中小厂各一段,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可复制性强哈哈哈哈?

 

 

秋招收获的 offer (仅互联网)情况:

详情参见:【大前端秋招回顾】 10+ offer 为什么选择腾讯(下)

二、为什么选择前端

纵观整个暑期+秋招经历,能回答上这个问题是我觉得面试能拿到 offer 的关键(ps:每次说完都能感觉到面试官的心情变得更好了)。

 

很多同学会在面试的时候会说的很直接,belike:

  • 我学不明白算法/学历不够;
  • 后端比较麻烦,平时没有场景可以做。
  • 前端学起来快,简单。

 

面试一个岗位我觉得前提是真的热爱它,一直比较直观的甚至说是“业内常识”的自嘲,比如切图仔,是不太适合出现在面试场景和工作场景的,如果连自己的工作都不热爱,工作中会很难体现出稳定性。从面试官的视角会变成:你不喜欢,那你就不会去钻研,如果不喜欢了,以后想离职就离职,招进来很麻烦。反之如果你很爱前端,面试时面试官会觉得你不会的问题只是时间问题,因为你喜欢有探索的自驱力,所以以后会掌握。所以这个问题可以分享一个职业选择的话术模板给到大家。

 

用「为什么选技术」->「算法/工程为什么做工程」->「工程里为什么选前端」->「前端与 ai 的关系」的角度出发。

关键点

原因

为什么选技术

比如专业,爱好等,这个一般比较默认~

算法/工程为什么做工程? ——工程和算法的边界

在算法与工程的边界探讨中,工程的价值正随着 AI 技术的普及愈发清晰。以 GPT3.5 引发的全球 AI 热潮为例,尽管各大企业都渴望投身 AI 领域,但真正能承担研究型大模型研发的只有极少数头部企业。比如我本硕北邮,觉得可能比较难步入研究型算法,又对单纯调用 API 的应用算法提不起兴趣,工程化落地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更具吸引力的方向。随着通用大模型逐渐成为类似中台的横向支持工具,开发者通过将 AI 技术与实际业务结合实现落地,反而能在技术落地中掌握更多话语权。实际工作中,工程与应用算法的边界已愈发模糊,未来的趋势更可能演变为 “研究型算法” 与 “算法工程” 两大方向。

工程里为什么选前端 ——存量市场

在存量市场主导的工程环境中,前端比后端更适配 AI 技术的核心逻辑,源于两者在价值输出场景上的天然差异。当产品同质化严重且用户心智固化后,交互体验与性能优化成为差异化竞争的核心战场,而这正是前端的核心职责范畴,比如之前的部门会把前端定义为“体验技术”。AI 技术擅长处理视觉识别、自然语言理解、个性化推荐等与用户感知直接相关的任务,恰好能与前端负责的界面呈现、交互逻辑、用户行为分析等环节深度融合 。反观后端,其核心价值在于数据处理、逻辑架构与系统稳定性,更多聚焦于 “不可见” 的技术支撑,AI 在此领域的优化往往体现在效率提升而非用户可感知的体验升级。即 ai 通过前端给用户带来体验优化,但是给后端的更多是程序员自己的效率提升。

前端与 ai 的关系 ——个人市场

大模型对前端的增益之所以比后端更显著,核心源于其代码生成能力正在重塑产品开发的门槛与路径。在代码生成的加持下,前端开发的技术壁垒被大幅降低。开发者无需深耕复杂的语法细节,就能借助大模型快速生成页面布局、交互逻辑甚至组件库代码,这让 “每个人独立发布产品” 从愿景逐渐变为现实。更关键的是,前端组件化的特性与大模型的代码复用逻辑高度适配:组件的封装性、可复用性让大模型生成的代码片段能快速拼接成完整功能,开发者只需聚焦组件组合与业务呈现,极大提升开发效率。相比之下,后端开发更依赖对复杂业务逻辑的深度理解,涉及数据库设计、接口架构、权限控制等底层搭建工作,这些环节不仅需要专业的技术积累,还与具体业务场景强绑定,大模型虽能生成基础代码,但难以替代开发者对业务链路的全局把控,前置搭建的复杂度远高于前端,因此在独立开发场景中,大模型对前端的赋能效果更为突出。​前端 er 未来能将更多的精力投身于组件设计、全栈框架等领域中。

 

ps:有点多,如果要参考,面试的时候记得说的快一点,别像背答案。

 

 

 

三、面试中有哪些可以让人眼前一亮的技巧

面试点

解释

前端八股文

前端的八股文是出了名的又多又琐碎,初学会觉得毫无关联一头雾水,甚至处处是冲突。所以工科同学的基本功要在于去理解“为什么这么设计”。举个例子,为什么 es6 要有箭头函数。规规矩矩的回答是回答箭头函数的作用,但是只解释了现状,没有解释为什么。这时候如果从函数二义性和设计理念出发,就可以让面试官眼前一亮,具体可参考:箭头函数的意义和函数的二义性。从高纬度抽象设计原理,是面试拉开别人的最高效方式,这代表着你不仅有干活的能力,还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保持好奇心

实习的时候打破自己的能力边界非常重要。比如说我是 ai 院出身,也做过产品,秋招面试方向是前端,你说什么我都能跟你唠两句。保持对自己的要求是”人生不设限“,相信有用不上的能力做跨界,等机会来了才能抓得住。实习的时候技术同学一定要对业务非常敏感,前端同学的优势是不和业务强绑定,所以很多同学忽视了业务的重要性,但是每一家的技术在下沉期都必须是服务于业务的,所以明白各家的业务逻辑很重要。我非常建议和产品或者运营的同学保持一个良好的沟通,也要保持对财报和盈利模式的高频率关注,因为很多时候面试之前是不知道是什么业务的,等到面试时如果你提前有涉猎,知道为什么业务这么做,会让面试官眼前一亮,特别是技术面试,面试者技术过关,也可以畅谈业务,代表招进来不需要花时间培养能直接干活,这就是“合适“。这也是我觉得秋招的核心竞争力。

明白面试是什么

明确面试是什么,比如我是把面试当成实习的读书报告。面试是你向面试官展示自我的过程,不是面试官来拷打你的过程,所以把时间占住很重要,你多说一句面试官就没时间得少说一句。不要怕丢人,面试要像 udp 一样保证快,不需要像 tcp 一样保证对,自信和配得感这种事情很重要但是别人教不了。具体可以说的技巧表现在,我有三段实习,所以会把自我介绍说的尽量详细,大概占十分钟,然后每一个我精心准备的部分,我会在结束的时候说”如果您感兴趣我们可以细聊”然后停3秒,给对面心理暗示。面试官也是人也想偷懒,让他一个劲提问并且解释很累,他大概率会跟着你的思路听你说,所以我把我的面试拆解为“自我介绍加埋点-八股考察(往往和简历强相关)-之前的埋点进行展开-对具体业务做沟通”,以上四个部分,其实除了最后一个,到面试的中期会发现都一样,自我介绍我能背的一个字不差,八股也往往和我的简历强相关,之前的埋点是比如上文写到关于“为什么我选择前端”的原因,百度的三面面试官曾对我评价是“对行业的敏感度有三年社招的水平”。所以要把面试变成“把一件事做一百遍”,这套方案好用到大部分面试面试官几乎连算法题都不出就给过了。

如何面对未知的情况

那么如何面对未知的情况,可以套用黄金圈思维,why-how-what,实习的每个小模块其实想去想想why为什么这么做,能带来什么收益,其实是为了面试提前做准备,how 是帮助你怎么做的更好,what是自己沉淀自己技术水平的过程。说人话就是命题-拆解-方案。我印象深刻就是我蚂蚁的主管对我说的话,”别人问你问题都是带着答案来的“,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说人话最难的也是说人话,可能在面试紧张的环境里,以自己的视角出发解答是比较保险的选择,但是这不是工作,这是考试,所以面试官有自己的答案,完美的答案就是他自己想的答案,好好听别人的命题,拆解成小问题,然后提出方案,包括就在面试时也可以用这个模板”我觉得您给我的命题可以拆解为xxxx,这些小问题是因为什么引起的(why),我们怎么做可以更好的达成这个结果(how),然后根据这些来做什么(what)“当你在说因为什么引起的时候也是给自己争取时间。我还记得有一家给我发 offer 的原因,是想清楚了大老板想要什么,所以提了一个偏激进非传统的方案,然后大老板说:“之前 399 个人都是用传统用增的角度提方案,很稳不出错但是大家都一样,但是你今天给了我一个招你进来的理由”。本质上是避免惯性思维,追踪问题的本质。

保持开源心态

利用你能用到的一切资源去了解情况,你能多一丝了解未来就少踩坑。比如我喜欢发red📚,不是因为喜欢炫耀,而是因为我发完了,就有很多人私信我了解情况,非常高概率遇到面同一个部门的同学,这样有两点好处,一是我节省了很多时间去找人,提前了解到很多信息,二是我知道同类竞争的同学的水平,如果我的排序较高,那我未来 offer 的空间就很大。就算不是同一个部门的同学,认识更多的人也可以打破信息差,比如说假如一些秋招意向群,500个人能有至少3000个offer,我想了解什么都有人给我解答。但是别人也一定是保持着同样的想法,你能给我提供什么我才会跟你交换信息,我选择运营了一个账号,别人一看账号就知道我也一定有着别人想要的资源,这样的信息交换大大节约了我秋招的心力。

 

@腾讯招聘

#前端秋招##前端##腾讯大前端岗位热招中#
全部评论
写的太好了,我看完了,你可以删了
3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08-25 19:47 浙江
认真的人值得这样的回报
1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08-26 15:03 浙江
原来是 狂ju佬呀
点赞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08-26 14:47 上海
确实,面试对于积极进取的人来说应该是展示自己的时机
点赞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08-25 22:44 上海
写得很好,有些角度确实很新颖,加油做技术领域的自媒体,很有前途
点赞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08-25 21:40 安徽
接好运
点赞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08-25 21:13 河北
写的好好
点赞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08-25 12:03 江苏

相关推荐

码客明:我们组100%
投递美团等公司10个岗位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字节不愧是 acmer 的天堂,这笔试强度我还以为在打区域赛呢
落贝贝:同学,瞅瞅我司,医疗独角兽,校招刚开,名额有限,先到先得,我的主页最新动态,绿灯直达,免笔试~
投递字节跳动等公司10个岗位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评论
40
87
分享

创作者周榜

更多
牛客网
牛客网在线编程
牛客网题解
牛客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