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嵌入式到底需不需要会PCB
学习嵌入式是否需要掌握PCB(印制电路板)设计,取决于你的学习目标、职业方向以及应用场景。它不是“必须”的,但掌握一定的PCB知识(甚至设计能力)会显著提升你的嵌入式开发竞争力。
先明确:嵌入式开发的核心是什么?
嵌入式开发的核心是“通过软件控制硬件,实现特定功能”,涉及单片机/ARM/FPGA等芯片的编程、外设(传感器、通信模块、执行器等)的驱动、操作系统(如FreeRTOS、Linux)的移植与应用等。
硬件是嵌入式的“载体”,而PCB是硬件的“物理实现形式”——它将电路原理图中的元件(电阻、电容、芯片、接口等)通过铜箔连接,形成可实际工作的电路板。
分情况讨论:是否需要学PCB?
1. 入门阶段:不需要深入,了解基础即可
如果你的目标是“能用开发板实现功能”(比如用Arduino做个小项目、用STM32开发板驱动传感器),完全不需要学PCB。
- 现成的开发板(如Arduino Uno、STM32 Nucleo、树莓派)已经做好了PCB,你只需专注于“如何通过代码控制开发板上的引脚和外设”。
- 此时你需要了解的PCB相关知识仅限于:开发板的引脚定义、外设如何通过杜邦线/插座与开发板连接、避免短路(比如金属物体接触PCB铜箔)等基础常识。
2. 进阶阶段:根据方向决定是否深入
当你开始脱离“通用开发板”,尝试设计定制化硬件(比如为某个场景做一个小型化、低功耗的设备)时,PCB知识的重要性会凸显:
- 如果你的方向是“纯软件开发”(如嵌入式应用层编程、操作系统移植、驱动开发):不需要精通PCB设计,但需要了解PCB的基本原理(比如电路布局对信号传输的影响、电源稳定性对芯片工作的影响)。例如:你需要知道“高速信号(如SPI、USB)在PCB上布线过长会导致信号干扰”,才能理解“为什么驱动某个高速外设时会出现数据错误”,并通过软件优化(如调整通信速率、增加校验)配合硬件改进解决问题。
- 如果你的方向是“硬件相关开发”(如底层驱动调试、硬件-软件协同优化、定制化设备开发):建议至少掌握PCB的“看懂原理图+理解布局布线逻辑”的能力,甚至学会基础的PCB设计。例如:当你设计一个低功耗传感器节点时,需要考虑PCB的“接地方式”(单点接地还是多点接地)、“电源走线宽度”(避免电流过大导致发热)、“元件布局”(传感器远离强干扰源)等——这些都会直接影响设备的功耗、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
- 如果你的方向是“全栈式嵌入式开发”(从硬件设计到软件开发全流程负责):必须掌握PCB设计。例如:独立开发一个物联网终端(如智能门锁、环境监测设备)时,你需要自己画原理图、设计PCB(确定元件位置、布线、打样),再编写软件驱动硬件——此时PCB设计是“从0到1实现产品”的关键环节。
3. 职业场景:硬件相关岗位更需要PCB能力
- 如果你想从事“嵌入式硬件工程师”“嵌入式系统工程师(偏硬件)”岗位:PCB设计是核心技能(需熟练使用Altium Designer、KiCad等工具,掌握布局布线规则)。
- 如果你想从事“嵌入式软件工程师”岗位:PCB设计不是硬性要求,但了解PCB知识的工程师在与硬件团队协作时更高效(能准确描述软件需求对硬件的约束,比如“这个通信接口需要差分线布线”)。
掌握PCB的好处:不止于“能画图”
即使你不做硬件设计,了解PCB知识也能帮你:
- 更快排查问题:比如设备频繁死机,可能是PCB上电源滤波电容布局不合理导致电压波动;通信丢包可能是高速信号线布线过长或没做阻抗匹配——懂PCB能让你从“只怀疑软件bug”扩展到“结合硬件排查原因”。
- 优化设计:比如知道“PCB面积越小,成本越低”,在设计软件时会更注重外设的集成度;知道“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在PCB上要分开布局”,会避免将传感器信号和高频数字信号混接。
总结
- 入门阶段:不需要学PCB,会用开发板即可。
- 进阶/职业阶段:根据方向选择深度——纯软件岗需了解基础,硬件/全栈岗需掌握设计能力。
核心逻辑:嵌入式是“软硬结合”的领域,PCB是硬件的“物理载体”。你不必成为PCB专家,但了解它的原理(甚至能画简单的板),会让你在嵌入式开发中更游刃有余。
全网最受欢迎的嵌入式笔试专栏
笔试专栏包含全部最新的笔试必考考点,非常适合在找工作面经薄弱的同学
3000+订阅还会涨价,提前订阅提前享受,持续更新中。
专栏链接:https://www.nowcoder.com/creation/manager/columnDetail/mPZ4k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