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是攒出来的还是赚出来的
谈到工资分配问题,我首先想到的就是这句话。
当我第一次出门实习又离开后,失去了一个月的押金,妈妈和我吵了一架,妈妈没有出过门,不知道一线城市生活有多么不容易,我的花费其实并不算高,大学里我的每月生活费也只有800块,但是对于我的家庭来说,觉得那1550的押金,还有1次出去音乐节玩(当然这个我没有敢告诉,我只向妈妈要了每周200的生活费和押一付一的租房钱),是我没有为家庭考虑。我第一次认真算了我的开销,似乎对我的家庭来说,这样的花费是有点高,我已经出去实习了,靠花呗,这每周200的生活费其实是可以省下不管妈妈要的。
我的老师认真听了我的经历,讲了她的故事,又讲了她对我的印象,“走马观花去复旦校园逛一圈,心情有变好吗,问题有解决吗,去周边公园逛一圈是不是能达到同样的效果”,“我上大学的时候,在学校各种兼职给老师当牛做马,大年三十还在超市卖东西”,“我只有看到自己存款哐哐涨的时候才会开心,不开心就去看看银行卡上的存款,这是我的底气”,“攒大钱自己去新疆,也许你会发现更快乐”。
然后我提出来了标题这个问题“原来钱是要攒出来,而不是赚出来的吗”。
“不控制自己的欲望,你会发现你年薪百万依然没钱,特别是在你没那么多钱的情况下,我觉得攒钱是非常有必要的”,“把钱花在能帮你赚钱的地方,比如好好吃饭,买2-3套适合自己的穿搭上,提升别人对你的印象,也能帮你拿到更好的机会”。
于是第二次出去实习的我,早饭和周末自己做饭,虽然日薪只有180,但是依然攒下了一两千块钱,这一两千块钱连爸妈都没有告诉(因为他们会不给我在学校的生活费,觉得还有钱,我下次出去还得管他们要钱租房),作为下一次出去租房的本金,不再受制于人,管为难的爸妈要钱,以后的经济就由我做主。
回到每个月的实习工资怎么分配这个问题。我只有四个字,“控制欲望”,想一想自己真的需要租这么贵的房子吗,是不是1200的朝北的合租但是有朝南大阳台也可以;自己真的需要吃这么贵还吃不饱的麻辣烫吗,是不是选择吃一个管饱的米饭套餐也可以,是不是可以买个小锅自己做饭,晚上饿了也不用点配送费好多钱的外卖,随时自己做营养健康的饭;自己真的需要每天早上晚上只吃公司免费的零食架省钱吗,不好好反而容易生病,工作精神状态不佳,好好吃饭也是钱生钱的一种体现,精神好了,有力气了,工作也能做的更好,有更多机会。
如果是月薪4-5k的实习,我建议你实习结束至少要保证有1-2k的存款用于下次实习租房,毕竟已经出去实习了,要慢慢自己赚钱,不靠家里成为小大人了,经济独立才有更多话语权。可以在租房、娱乐上省一省,但是日常吃饭还是不要省的,吃饱才有力气工作。
以我在杭州余杭区实习举例:
月薪4400,租房1200,水电费100多,早餐和周末的饭自己做,午餐和晚餐加起来大概25-40之间,一个月大概1000,这样每个月大概还能剩1-2k,按2k算,可以拿出500用来玩儿或者加餐,1500存着,每月花销也就3000左右。
假设我转正后扣除五险一金还剩1w【公积金以后还可以提出来,也是一笔钱,这里先不算】,减去花销3000,每个月能存7000,那一年就是8w多了。两年就能买个不错的车了。
但是还是我之前提到的那个观点“我真的需要这个吗”,车是消耗品,考驾照、油费、停车费、保养费都是一笔开销,买车的钱能打多少辆车了,尤其是自己所有的钱都用来买车,那抗风险能力就很低了,生活不能有一点点偏差,比如自己找到一份很好的工作,需要租房【很多不错的房子都是押一付三的】,除了借钱,是不是发工资前就拿不出钱了。
不否认买车买房也会带给自己快乐,说走就走的快乐,靠自己努力安家的快乐;演唱会内场见偶像的快乐、音乐节蹦迪的快乐、第一次吃海鲜的快乐。这篇文章不是让大家抑制快乐,而是建议大家适当花费,有攒钱意识,有未来抗风险的底气,延迟满足随手花钱的快乐,未来攒一大笔钱去体验更快乐的生活,更多去体验“钱生钱”的快乐,比如好好吃饭养好身体,化妆学会穿搭,健身养好体态和精气神,比如我买个500块的二手山地车(有牌子的)可以代替共享单车的花费,跨区骑行还可以免去打车的花费,周末还可以来个环绕西溪湿地骑行运动,换工作后还可以把山地车挂闲鱼出了。
#创作激励计划##每个月的工资都是怎么分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