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夫山泉工作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进入农夫山泉前,我对这家公司几乎没有什么感知,网上没啥新闻,脉脉上也没人讨论,人人只知道“大自然的搬运工”。哪怕问在杭州工作的朋友,大家也是一脸茫然。来了之后,才发现,也难怪大家没印象,因为无论是办公地点,还是工作风格,这家公司都有点遗世独立的感觉——

山里上班,公司连个门牌都没有

来了农夫山泉之后,总被问起,你们公司在哪啊?在杭州啊。那是杭州滨江还是余杭?众所周知,杭州有两大工作圣地,滨江和余杭,这里盘踞着大大小小的互联网公司、新能源汽车、电商和MCN公司,灯火通明直至深夜。但是农夫却另辟蹊径——真字面意思。公司在西湖区龙坞镇,周围全是茶山,基本没有其他企业,每天上班都有一种隐世的感觉。很多杭州本地同事入职前都没来过这边。第一次来的时候甚至有点不敢确认,因为门口连个牌子都没有,唯一的农夫山泉标志是在一把撑起的遮阳伞上,问了保安才知道没走错地方。

虽然杭州被说是“卷都”,但是农夫山泉怎么说呢,下午17点30下班,等到18点的时候,已经没啥人了。偶尔有个加班的同事,加到晚上七点也就回去了。这下班时间,我在杭州说出去,几乎没人信。

出差就是从山里,到另一座山里

大自然的搬运工嘛,出差就是从杭州的山里,到别的地方的山里。我第一次出差就是去长白山水源地,因为靠近边境,在那还收到过中国边防的提示短信。农夫几乎所有工厂都在深山老林,飞机、高铁无法直达,落地之后还需要再开几个小时的车。

除了水和饮料,公司还有农产品,橙子、苹果、大米什么的。我挺佩服做农产品的同事的,他们一年可能有一半的时间都在果园里风刮日晒。有时候去出差,仅仅是为了拍几张橙子开花的照片,贴在官微发的文章里。丰收季,他们还要指导农户“一果两剪”摘橙子,就是用一种弯形的剪刀,第一刀先把橙子从树上剪下来,然后第二刀再贴着橙子剪掉剩余的果蒂,防止橙子放在一起相互戳伤。我???摘个果子还这么多学问啊。

还有位研发的同事,日常工作就是三点一线:新疆苹果基地,赣南脐橙基地,和杭州总部,这三个地方的飞行记录就有400多次。他的工作,是为了研究如何让种出来的水果更好吃。

时不时“被测试”,妥妥的饮料自由

在饮料公司工作,还有个附带的小福利:饮料自由+第一时间品尝新品。就连你的饮水量,可能不自觉也会提高很多。

刚来的时候挺好奇的,总有人递过来一个小塑料杯,里面有不明液体,让你尝尝给点反馈。有时候是一排杯子,让你挨个尝,分辨几种不同的水的口感,几种咖啡的前调、中调、尾调。那个场景怎么形容呢,你们听说过于谦老师兼职做尿检的故事吗?

然后,同事们的工位上都是一堆饮料瓶子,自己的产品,别的品牌的,谁看见便利店的新品都喜欢买回来试试。品牌设计的同事们,桌上可能还有各种不同的瓶型和包装设计。——不过我不能拍照,毕竟可能有不少还没公布的新品。

快到春节的时候,为了搞气氛,公司里还流行打堆头——一种属于饮料企业的仪式感,在公司大堂或者选个空一点的地方,就跟大卖场似的,把所有饮料堆在一起,图一个气派。然后春节结束,饮料就属于大家了,随便拿随便喝!

健身房,拥有可能是杭州最好的游泳池

公司内也有健身房,大部分健身设备和其他公司没啥区别。唯一要说的亮点是,这是一家健身房里有游泳池的公司,而且,员工免费游,周末也可以来游泳

至于水质,一家专做饮用水的公司的水处理技术,你不用怀疑吧。我看到游泳馆的管理员有一个专用设备,每天都要提取泳池里的水,检测水质。大言不惭地说,农夫山泉公司里的游泳池,可能是整个杭州水质最好的(希望不要得罪其他游泳馆)

食堂和面包房,全公司上新最快的部门

可能因为公司周围餐饮实在不多,所以吃啥成了大家最关心的事情(bushi)。公司有食堂是一件挺让人安心的事。但是我发现一个问题,快消食品公司的食堂和面包房好胜心太强了。他们似乎有一种执念,你们做水、茶、果汁的不是在意源头和原料吗,我们也不能输。

起初我不信,直到被拉进了一个农场群。农场的工作人员基本每天吆喝,新到了蓝莓、草莓、凤梨,欲购从速。我心想,就这?后来群里说土鸡土鸭黑猪肉小超市有售。我???这你们都有?食堂同事是这么说的,我们有两家供应商,一个是我们自己的农场,另外一个曾经是G20峰会的供应商。农场就是专门给食堂供应食材的,顺便卖给员工点。这,听得出一种“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感觉。

食堂一楼是大餐线,二楼是风味档口,一天三餐都提供。我也好奇,早饭7点就有了,食堂师傅们要几点来啊。一问才知道,师傅们凌晨2点就到岗了,因为食堂都是手工的,和面、煮粥都要提前准备。忙完早餐又要准备午饭,食堂还总有一些千岛湖鱼、小龙虾之类的,这些食材都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准备。不仅如此,他们还会根据时令和节气准备应景的食物,拿一楼的餐盘来说,每个月菜品和烹饪方式的更新率要求不低于10%。

食堂还配有面包房,不过听说是独立运营的。每天早上贩卖机里的三明治、中午的面包和甜点,都是面包房自己做的。因为受众永远是这么一群人,所以食堂和面包房最大的痛点就是怎么保持大家的新鲜感。前几天,面包房上新了一批柯基屁股面包,大家都惊了,也不用这么拼吧。

食堂、小超市和面包房都刷卡,公司每个月给大家的饭卡充钱,跟大学似的。

不卷,但是压力还是有的

压力来自于全公司读书。高层领导推荐的书目五花八门,《对空而言:传播的观念史》《战争论》《拿破仑传》《光刻巨人:ASML崛起之路》这些,很多都和快消食品行业没啥关系。读完还不算,还会有全司的分享,基本上一两个月一次,会上随机cue人分享。怎么说呢,要是没读,没有想法,坐在那的感觉,就像上学时候老师随机抽人背课文但是只有你没背……

当然也有饮料相关的培训,对于我这种其他行业过来的人说,还挺新鲜的。上次是包装材料培训,我完全想不到一个饮料瓶盖都那么有学问,为什么日本的瓶盖比较好打开,而国内的瓶盖女生经常拧不开,这是因为两国对瓶盖的密封压强要求不一样,而决定瓶盖是否好拧开,不在于瓶盖的螺纹多少,而是顶部与瓶口的摩擦力……

总体上,相对于外部疯狂内卷的职场,农夫山泉称得上是一家氛围轻松、人际清爽,但又踏实、专注、坚持长期主义的公司。在这家公司里,工作十年以上的同事比比皆是,各个年龄层的人都有,还有不少退休返聘员工。在这,你可能有创新的焦虑,但大可不必有所谓的35岁焦虑。

#农夫山泉#
全部评论

相关推荐

2 2 评论
分享
牛客网
牛客企业服务